《人文地理学通识》因内容丰富全面、资料更新及时、文字平实生动、结构框架清晰而享誉全球,畅销30余年,是美国多所大学相关先修课程的教材。本书是其第12版,内容涵盖了人文地理学的方方面面:前半部分集中于人类生活的文化特征,解释人口、流行文化、语言、宗教和族群等的分布情况及迁移、改变之原因,并从地理学的视角分析了老龄化、贫困化、流行病、移民与种族冲突等与现代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议题;后半部分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探究农业、工业、服务业的发展与变迁,以及城市的发展模式等,其中粮食安全、能源困境、气候变化等世界热点问题均有涉及。人地关系,全球化与地方多样性之间的张力,则作为两条隐形线索贯穿全书。 本书的另一大亮点是内设多个独具特色的版块,旨在帮助读者从地理学的角度思考现实问题,其中既有对国际
青海地处祖国的西北,青藏高原的东北。三山高耸于此,三江发源于此,一湖碧水,无穷旷野。它东接中原甚至远跨长江流域,西达新疆南道,北通河西走廊,南临西藏雪域,道路畅通,盘踞要津。 丝绸之路青海道开拓甚早,但其繁盛则在吐谷浑时期。公元4 世纪初,鲜卑族慕容吐谷浑率部西迁青海,约于313 年建吐谷浑国,至663 年被吐蕃所灭,历时约350年。 西海长云:6 8世纪的丝绸之路青海道 展览简述吐谷浑国历史,并以近40年来海西地区吐谷浑 吐蕃相关考古发现为依据,通过一批具有极高学术价值和精美观赏效果的文物,展示6 8世纪(包括吐蕃时期)吐谷浑人的生活、文化和艺术史,揭示青海道在沟通东西文化交流中的重大贡献,在中华民族多元融合历史过程的重要地位。 西海万里路,长云暗雪山。让我们来倾听青海更西的众多珍贵文物讲述的丝绸之路青
内容简介: 本书《丝绸之路:连通伊斯坦布尔和中国西安的历史之路》,是以图文的方式对丝绸之路西方名城伊斯坦布尔至东方古都西安路段进行的全景展示,通过图片将遥远的丝绸之路呈现于纸上,通过文字科普丝绸之路沿线的久远历史和灿烂文明。本书从丝绸之路西段的伊斯坦布尔出发,分为北线、南线,然后进入丝绸之路中段,从乌兹别克斯坦的布哈拉开始,经哈萨克斯坦进入中国的喀什,从而走进了丝绸之路东段,后途经我国新疆、甘肃、陕西而行至丝绸之路的终点西安。 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公元前202年 公元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丝绸之路上,世界遗产云集,2014年6月22日,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陆上丝绸之路的东段 丝绸之路:长安-天
《20个古村落的家底 中国传统村落档案优选》来自中国传统村落立档调查项目,选取其中二十个全国各地具有代表性的村落档案,其人文形态完整,遗存丰厚,调查翔实,文字表述准确,图片质量精良,将其汇编成集出版,以期得到公众的了解与认知,以及学界的意见。 20个古村落分别为:北京市房山区南窖乡水峪村、河北省邯郸市涉县井店镇王金庄村、河北省邢台市邢台县路罗镇英谈村、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宋家庄镇上苏庄村、河北省张家口市阳原县浮图讲乡开阳堡村、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东赵乡后沟村、山西省阳泉市盂县梁家寨乡大汖村、吉林省临江市花山镇松岭屯、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大东坝镇横樟村、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大东坝镇石仓六村、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甘棠乡漈下村、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文陂镇渼陂村、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所城镇大城所村、海南
《顺风相送》包括127则,《指南正法》包括87则。两书内容大致可分为三部分:di一部分是关于气象方面的观察方法,如太阳太阴出入时刻、逐月恶风、潮水消长、雷电、观看星辰,以及定罗经下针、定舡行更数,和其他一些禁忌;第二部分是各州府山形水势的记载,每一路程沿途各地作简单说明;第三部分是各处往回针路、日清,与往还各地的罗经方向、路程远近、礁石隐显、打水深浅、能否停泊,都有详载。 《顺风相送》中 福建往琉球 一则记载了福建到琉球的海路,首次出现了 钓鱼屿 (即钓鱼岛)、 赤坎屿 (即赤尾屿)的名称。原文如下: 福建往琉球 太武放洋,用甲寅针七更船取乌坵。用甲寅並甲卯针正南东墙开洋,用乙辰取小琉球頭,又用乙辰取木山。北风东湧开洋, 用甲卯取彭家山。用甲卯及单卯取钓鱼屿。南风东湧放洋,用乙
本书是作者花了10多年时间撰写的一部有关上海历史地理的著作,他在阅读上海史地方志图书时发现许多疑问,并通过收集大量历史资料,加以分析对比,乃至实地考察遗址遣迹,对这些疑问加以考证研究,提出一已之见,一己之论。在多次学术论坛和专业刊物上发表了多篇论文,得到专家学者的认可和引用。这是一部学术探索性图书,实为抛砖引玉,让上海历史的探讨研究中,有些看法希望学术界再商讨,有些立论还需用更充实的历史资料作进一步证实。初衷是还原更多历史本来面目,更加多地接近历史的原貌。
本书共收录广东全省254处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史迹,这些史迹涵盖海港设施、文化交流、外销品生产基地、海神信仰建筑、航线遗存五大类,五大类之下又细分为十三小类。这些史迹基本可以代表广东省海上丝绸之路各类史迹的精华。
这部文史宝典是一本以荐福寺小雁塔为核心,辐射隋唐长安里坊的文史资料汇编。内容涉及概况、历史遗迹、文化形态、图像资料、史料典籍、诗词歌赋、学术研究、名人故事等。全书共分八编:概况、文化、图像、诗词、典籍、名人、保护、学术、大事记。
历史地理学的研究领域覆盖自然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的很多领域,对于从总体上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同时也有很强的应用性。中国的国家地理应该为更多的国人所了解,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才有希望。 本书系共40卷左右,选自20世纪*有成就的历史地理和人文、自然地理研究大家 谭其骧、史念海、侯仁之、陈桥驿等的代表作,集中体现和反映中国的国家地理研究之大成。 史念海毕生从事历史地理研究,成果涉及各个领域,他的著作以总结自己的研究成果为主。涉及疆域与政区、黄河与黄土高原、经济地理、历史人口地理、历史民族地理、历史军事地理、历史文化地理及古都等等。 本书是史念海先生的全部书稿的汇编,由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萧正红、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侯永坚、历
本书是一部中国水文地理学的科研志书。多方面概要介绍了中国水文地理的基本现状,回顾了中国水文科学的发展历程,阐述了中国水文科学基础理论、水文科学应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发展特点,总结了中国的陆地水和著名水利工程状况,梳理了中国水文科学相关信息。内容翔实、全面、系统,是进行地学研究的必不可少的参考书。
《葛剑雄文集》是广东人民出版社“学人文库”之一,七卷精装本,囊括葛剑雄先生迄今最重要的研究成果及作品,是我国历史地理学、中国人口史领域的研究丰碑。文集由葛剑雄重新编订,其中有很多为市面上已经少量的书目,如第三卷《悠悠长水:谭其骧传》修订版增补了不少人物史料,第四卷《南北西东》首次发表了《北极日记》等。
本书是从国家图书馆地图专藏和书型古籍中遴选出的有关京津冀地区的古旧地图,以清代地图为主,辅以少量民国时期的地图,按成书(图)的时间先后编排而成,旨在通过地图展现古代京津冀地区的区域治理特征,直观展现了 京津冀地区的离宫、园囿、守备军营、水利、漕运的情况,并通过文字介绍相关背景,解读这些古旧地图背后的历史,为全方位了解京津冀地区的发展提供丰富的信息。可供地理学者、历史学者、地图史学者以及今天的规划学者研究参考。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文献资料中,古代舆图数量众多且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们不仅可以从 加形象直观的角度以图证史,以图补史,以图明史, 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重要载体。本书按照中国古代舆图的类别——天下寰宇图、疆域政区图、沿海图、河工图、交通图、城市图,进行研究整理,不囿于中国古代舆图研究传统的技术层面的探讨,而是能够专注于中国古代舆图作为史料价值的挖掘和其所蕴涵的思想信息的揭示。同时拓展了海内外所藏中国古代舆图调查与整理的成果,披露了迄今为止尚未被深入认知的舆图资料信息,并利用传世古代舆图图像作为基本史料,进行中国历史或历由地理学的专题性研究。
《葛剑雄文集》是广东人民出版社 学人文库 之一,七卷精装本,囊括葛剑雄先生迄今*重要的研究成果及作品,是我国历史地理学、 中国 人口史领域的研究丰碑。文集由葛剑雄重新编订,其中有很多为市面上已经绝版的书目,如第三卷《悠悠长水:谭其骧传》修订版增补了不少人物史料,第四卷《南北西东》首次发表了《北极日记》等。
本书*版曾获得郭沫若史学奖和首届政府图书奖,时隔6年做增订版。此次修订有如下调整:1.在原书的基础上,修订了原书中错误,新增条目千余条,如关于考古新发现、重要文物古迹、著名的建筑物等。2.大幅度改动和调整的条目四五千条。随着行政区调整, 今地 也做了相应调整。3.另新增字头笔画索引,更方便读者阅读、检索。4.重新编绘地图,鉴于全国行政区划的变化,附图也根据*的行政区划(2015年底)予以重编和改绘。 全书六万余词条,是已通行半个多世纪的《古今地名大辞典》的两倍以上,字数也为其三倍以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史地研究室主持编纂,著名史地学泰斗谭其骧先生任顾问,全国有关单位大力协作,历时二十余年,八易其稿而成。内容包括古国、都邑、各级政区、山川、泽薮、津梁、关隘、城镇、堡寨、交通道路、水利工程及
本书系共30卷左右,选自20世纪*有成就的历史地理和人文自然地理研究大家 谭其骧、史念海、侯仁之的代表作,集中体现和反映中国的国家地理研究之大成。 20世纪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形成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阶段,因为尽管中国历史地理学的传统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但它出现并形成一门现代的学科却是在20世纪里。从这一意义上说,20世纪的中国历史地理学就是它迄今为止的全部历史。自称 只开风气不为师 的历史学家顾颉刚(1893-1980年)先生,虽然不以历史地理为其主要研究领域,却以其开创历史地理研究之风的杰出贡献而被公认为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开山之祖。在他的教导和影响下,他的三位学生谭其骧(1911-1992年)、侯仁之(1911 )和史念海(1912-2001年)都成为这门学科的主要奠基人。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形成了上海、北京、西安三个研究中
本卷是一部中国土壤地理学的科研志书。概要介绍了中国土壤的基本现状,回顾了中国土壤科学的发展历程,阐述了土壤各分支学科的研究进展和发展特点,分析了中国土壤的类型及其空间分布规律,梳理了土壤学研究的相关信息。对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及土壤科学研究具有重要作用及实际意义。
本卷是一部中国经济地理学的科研志书。分析了中国主要经济部门的发展历程、生产与布局变化以及部门区域或基地建设等概况;概述了中国国土经济研究发展历程,阐述了中国各经济部分的发展与布局研究状况及进展;从区域角度分享了中国各种类型经济区域的发展条件、特点、策略等;梳理了国土经济研究的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