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广场(修订版)》是一套从德国引进、在《柏林广场(新版)》基础上修订的原版教材,专门为想要尽快融入德国日常生活或者参加德福考试和获取欧洲语言证书的德语学习者而编写。目前共引进A1、A2、B1和B2四套教材,每一套教材包含12个单元,每一个单元的主题都取材于德语国家的日常生活、学习或工作场景,内容丰富实用,配图生动有趣,分别从阅读理解、听力理解、书面表达和口语表达四个方面提高学习者的德语能力。 本书可供德语初学者使用,包括学生用书、练习用书与词汇手册三册,听力音频可在布谷德语课官网(class.tongjideyu.com)或同济德语APP获取;本书另配有教师手册,可以帮助教师备课。
《歌德全集》第33卷收录了歌德自1805年5月至1811年12月的信件、日记、公文、谈话、回忆等共计595篇。这一时期,年近花甲的歌德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席勒的逝世使他失去了 生命的另一半 ,而在1806年的耶拿战役中,由于普鲁士军队惨败,家园遭到战争的毁坏,歌德这个当时已誉满欧洲文坛的大文豪、公国的重臣,居然在家中遭到法国士兵的羞辱,差点儿丧命。而在经历这些伤痛事件之后,他选择与克里斯蒂安娜 武尔皮乌斯结婚,让两人的关系合法化;借助出版商朋友科塔的帮助,竭力将自己未出版的以及未完稿的作品在第一时间得以印刷而留存于世。 这个时期,歌德对拿破仑的看法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1808年,他被拿破仑授予了荣誉军团十字勋章。在此后的各种正式场合,他总是欣然佩戴以示荣耀。
《柏林广场(修订版)》是一套从德国引进、在《柏林广场(新版)》基础上修订的原版教材,专门为想要尽快融入德国日常生活或者参加德福考试和获取欧洲语言证书的德语学习者而编写。目前共引进A1、A2、B1和B2四套教材,每一套教材包含12个单元,每一个单元的主题都取材于德语国家的日常生活、学习或工作场景,内容丰富实用,配图生动有趣,分别从阅读理解、听力理解、书面表达和口语表达四个方面提高学习者的德语能力。本书可供欧标德语A2的学习者使用,包括学生用书、练习用书与词汇手册三册,听力音频可在布谷德语网站(class.tongjideyu.com)或同济德语APP获取;本书另配有教师手册,可以帮助教师备课。
《歌德全集》共40卷48本,包括诗歌、戏剧、散文、小说、自传、书信、日记、谈话录、自然科学作品、美学著作、政论作品等,其中有多部首次发表的作品版本,还有大量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注释。上海外国语大学卫茂平教授领衔我国实力最强、经验最为丰富的翻译团队,计划打造史上最全的汉译歌德作品集。 此为第29卷,收入歌德自1775年至1786年在魏玛的第一个十年间的书信、日记及谈话文本计546篇,较全面的展现伟大作家歌德在这一时期的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等经历和思想。该卷由上海外国语大学陈虹嫣、殷瑜和郑霞等三位教师翻译而成。
歌德全集》共40卷48本,包括诗歌、戏剧、散文、小说、自传、书信、日记、谈话录、自然科学作品、美学著作、政论作品等,其中有多部首次发表的作品版本,还有大量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注释。上海外国语大学卫茂平教授领衔我国实力*强、经验*为丰富的翻译团队,计划打造*全的汉译歌德作品集。 此为第8卷,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卫茂平教授、浙江科技学院胡一帆老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高中甫研究院和上海经济管理干部学院黄明嘉教授等专家学者翻译而成。
《思文的中国历险记》描述了一个在上海生活了三年的德国男孩的趣事。它以一个九岁的孩子的视角,讲述他从一开始抵触来中国这个陌生的国度、慢慢接受中国、在中国经历了激动人心的 冒险 、*后对中国恋恋不舍的情感变化。作者本人还为书做了大量生动的插图。在思文的 历险 中,包括与在中国认识的那些德国孩子之间的有趣故事,对上海这座城市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以及到中国其他城市旅行的所见所闻。
《歌德全集》共40卷48本,包括诗歌、戏剧、散文、小说、自传、书信、日记、谈话录、自然科学作品、美学著作、政论作品等,其中有多部首次发表的作品版本,还有大量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注释。上海外国语大学卫茂平教授领衔我国实力强、经验为丰富的翻译团队,计划打造全的汉译歌德作品集。 此为第32卷,由上海外国语大学王羽桐和孙瑜两位青年学人翻译而成。
语言能力从来都是一个由俭而丰的“收藏”和“传承”的长期积淀过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个经典性的前人总结,告诉我们的核心经验也就是“多读”是训练语言能力的基础。而文学阅读则是不可或缺的。这是因为文学阅读与语言教育之间有一种相谐相生的关系,这是一个国外的普遍共识。文学作品以其自身的审美可以消解语言课的程式化、模式化的机械、单调、乏味、枯燥,以其自身的精彩更比其他文本能够激发阅读兴趣和热情,甚至让人读不释手,“苦读”变成“乐读”。本教材选材于1945年以来的德语当代文学,因为这个时期的德语文学站在了社会的、历史的、思想的、哲学的高度鸟瞰社会和生活,放映了西方人/德语国家人的精神诉求、价值取向、理想追寻、审美趣味或者他们的历史、文化、政治、国情、当前之种种,从而符合高年级德语文学
本书为语言学家、翻译家、史学家、教育家季羡林先生的散文《留德十年》的德语版。1935年,青年学子季羡林赴德留学,开始了十年羁旅生涯。耄耋之年,季先生忆及往昔,写下了这部《留德十年》。书中讲述了自己1935-1945年留学德国的经历,描述了在战乱期间的异国他乡,满怀激情孜孜不倦地学习、择定专业方向、获得博士学位,也由此奠定了毕生学术研究根基的情形;此外还描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霾给欧洲人民和旅欧的中国学子带来的戏剧性苦难。学术追求、学长深思、友人情深、青春激情,中外学者和普通人民之间的交流与温情,都在简洁流畅的语言中描述得栩栩如生。德文版由北京外国大学德语教授、翻译家李逵六和德国专家秉玫瑰(Brinkmann)、留法学者刘道前合译。译文忠实于原文,优雅流畅,是佳作佳译;为了方便德国读者阅读,译者在翻译过程
本书名为《名胜古迹好迷人》,系我们的《千姿百态看德国丛书》之《风土人情山水名城篇》。其内容和体例大致是这样安排的:我们共选编了20篇短文,前10篇短文简单介绍了德国的高山森林、湖泊河流、海岸岛屿和3条旅游线路,还有一个“神秘的国王城堡”,后10篇简单介绍了德国各具特色的“十大名城”柏林,慕尼黑,汉堡,法兰克福,科隆,斯图加特,海德堡,纽伦堡,莱比锡,德累斯顿。对每篇短文我们都编写了生词释义、常用词组、难点解释、简单导读、短文练习和参考译文等6个配套部分,意在帮助初学德语者学习和操练短文的内容,理解和掌握短文的精髓。德语原文大多比较浅显易懂,行文相当轻松活泼,且有些旅游广告的韵味,读来较有趣味,不仅可以学习德语,而且可以欣赏德国的山水风光。
本书为语言学家、翻译家、史学家、教育家季羡林先生的散文《留德十年》的德语版。1935年,青年学子季羡林赴德留学,开始了十年羁旅生涯。耄耋之年,季先生忆及往昔,写下了这部《留德十年》。书中讲述了自己1935-1945年留学德国的经历,描述了在战乱期间的异国他乡,满怀激情孜孜不倦地学习、择定专业方向、获得博士学位,也由此奠定了毕生学术研究根基的情形;此外还描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霾给欧洲人民和旅欧的中国学子带来的戏剧性苦难。学术追求、学长深思、友人情深、青春激情,中外学者和普通人民之间的交流与温情,都在简洁流畅的语言中描述得栩栩如生。德文版由北京外国大学德语教授、翻译家李逵六和德国专家秉玫瑰(Brinkmann)、留法学者刘道前合译。译文忠实于原文,优雅流畅,是佳作佳译;为了方便德国读者阅读,译者在翻译过程
语言能力从来都是一个由俭而丰的“收藏”和“传承”的长期积淀过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个经典性的前人总结,告诉我们的核心经验也就是“多读”是训练语言能力的基础。而文学阅读则是不可或缺的。这是因为文学阅读与语言教育之间有一种相谐相生的关系,这是一个国外的普遍共识。文学作品以其自身的审美可以消解语言课的程式化、模式化的机械、单调、乏味、枯燥,以其自身的精彩更比其他文本能够激发阅读兴趣和热情,甚至让人读不释手,“苦读”变成“乐读”。本教材选材于1945年以来的德语当代文学,因为这个时期的德语文学站在了社会的、历史的、思想的、哲学的高度鸟瞰社会和生活,放映了西方人/德语国家人的精神诉求、价值取向、理想追寻、审美趣味或者他们的历史、文化、政治、国情、当前之种种,从而符合高年级德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