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班经》是我国古代流传于民间的一部著名的建筑营造类典籍,其对于我国南方的古代建筑,特别是民间的建筑营造具有长期深远地影响。全书目录计为六卷,目前可见仅为三卷。其成书现已不可考,至晚成书于元代的《鲁般营造正式》应为其前身之一,由于现存善本俱为明清年代刊印,且多为民间私刻,流布虽广但讹误颇多,不利研读。诸多后期版本在流传中被掺夹进各地民间艺工的口口相传的内容,辨析其末,追溯其本,殊为重要。本书校注旨在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较为全面的《鲁班经》文本,基本涵盖了国内各大图书馆所收藏的《鲁班经》版本,将之汇集为一册,并加以整理,希望有更多的朋友喜欢它、珍惜它、研究它并传播它。非常适合建筑师、建筑史学者、建筑专业师生、古建爱好者、艺术设计专业师生及其从业人员、建筑工程管理者阅读,亦
本书回顾FAST从概念到初步设计的研发历程,包括FAST在工程建设前的研发阶段、工程建设期间、设备调试期间和设备运行维护期间,在望远镜结构、机械与工程力学等专业方面所面临的技术难题和挑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设计方案、工程实施的详细过程等,内容涵盖FAST台址工程、FAST主体支承结构(包括设备基础、圈梁和格构柱、索网结构、反射面单元和馈源支撑塔等),以及FAST机电设备,并对FAST设备调试和运行维护进行了详细介绍。 本书是FAST团队成员历经20多年研发和工程实施所获工作成果的总结,可以帮助读者系统地了解FAST团队在将理想变为现实的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和筚路蓝缕的创业历程。本书适合作为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供对FAST工程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西藏1∶25万h46c001003(比如县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工作区位于藏北羌塘高原腹地。该区横跨羌塘—三江、班公错—怒江、冈底斯—念青唐古拉等构造单元,出露有比较多的基性、超基性岩。参照造山带填图的新方法,应用遥感等新技术手段,以区域构造调查与研究为先导,合理划分测区的构造单元,对测区不同地质单元、复合造山带不同的构造—地层单位采用不同的填图方法进行全面的区域地质调查,通过对沉积建造、变质变形、岩浆作用的综合分析,构造样式及构造系列配置,复合造山带性质研究—各造山带物质组成等调查,建立测区构造模式,反演区域地质演化史,本着图幅带专题的原则,进行(蛇绿岩)带的构造组成、演化及岩浆作用等重大地质问题专题研究,为探讨青藏高原构造演化及区域地质找矿提供新的基础地质资料;开展生态环境地质调查,编制相
1∶25万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幅、克克吐鲁克幅区域地质调查是“新疆1∶25万叶城县幅(J43C003004)、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幅(J43C003003)、克克吐鲁克幅(J43C003002)区调”项目之一部分,由河南省地质调查院承担,工作区位于塔里木陆块与西昆仑—喀喇昆仑造山带交接部位。目的是通过对调查区进行全面的区域地质调查,合理划分测区的构造单元,力争在成矿有利地段取得找矿新发现,最终通过盆地建造、岩浆作用、变质变形及山—盆耦合关系研究,反演区域地质演化历史,建立测区构造模式。
卢耀如,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岩溶地质的科研和工程实践,建立了岩溶发育与工程环境效应系统理论,参与实践并指导水利水电、铁道、矿山及城镇工程勘测研究;指导长江、黄河和珠江等流域上水利水电枢纽及铁道长隧洞等大型工程勘测、研究与基础处理工作,取得一系列经济与社会效益。 他是科技战线的功臣,民族振兴的脊梁。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两句诗体现了卢耀如院士作为地质人,贡献自己一切的决心。
书属于“河南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专题研究成果之一,系统制作了河南省多比例尺遥感影像基础图件,系统解译了河南省多种矿产所在地区遥感线、环、色、带、块等特征:对河南省区遥感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并编制了河南省遥感构造解译图、预测工作区遥感矿产地质特征与近矿找矿标志解译图等系列成果图件:对铁、铜、铝、锌、金、银、等重晶石矿的相关典型矿床遥感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系统总结了河南省上述矿产的遥感特征与成矿规律,初步建立了河南省矿产产出位置遥感构造特征规律模型:根据遥感特征规律认识圈定了一批矿产遥感小预测区:在总结成果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河南省遥感矿产地质工作建议。 本书资料翔实,对从事遥感地质、地质矿产、教学和科研等遥感地质应用的技术人员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报告介绍了示范基地的发展情况,总结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培育示范基地方面积累的经验和做法。同时,本报告还提供了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案例,从创新创业发展、新型制造、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协同发展四个方面,通过典型的案例展现了示范基地发展的亮点,以期为其他示范基地的发展提供借鉴。
陈建伟编著的这本《多样性的中国湿地》以生态摄影作品为载体,全方位展示了中国湿地生态系统,启发了读者认识湿地、关注湿地、思考人类与湿地和谐发展。全书将中国湿地区划分为6个湿地区——青藏高原湿地区,蒙新高原湿地区,云贵高原湿地区,东北、华北平原湿地区,华东、华中、华南平原丘陵湿地区,西南、华南山地湿地区,分别讲述了各湿地区的河流、湖泊、沼泽、滨海和人工湿地等湿地类型。
本书为推动增材制造产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全面、客观地反映了我国增材制造领域近年的发展情况。本书内容涵盖增材制造产业的市场、政策、技术、产品、企业、标准、科研以及地方增材制造产业的发展信息和重大事件,是我国增材制造行业高质量、高信息密度、高实用价值的专著,对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各界全面深入了解增材制造产业发展状况,进行科学决策和咨询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适合增材制造行业的相关从业者以及对增材制造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卢耀如,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岩溶地质的科研和工程实践,建立了岩溶发育与工程环境效应系统理论,参与实践并指导水利水电、铁道、矿山及城镇工程勘测研究;指导长江、黄河和珠江等流域上水利水电枢纽及铁道长隧洞等大型工程勘测、研究与基础处理工作,取得一系列经济与社会效益。 他是科技战线的功臣,民族振兴的脊梁。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两句诗体现了卢耀如院士作为地质人,贡献自己一切的决心。
林永标、易绮斐主编的《鹤山古树名木(精)》共收录鹤山古树名木24科,31属,38种(包括种以下分类群),其中裸子植物3科3属3种;被子植物21科28属35种。记载了每种植物的中文名(别名)、学名(包括异名)、科属、形态特征、生境、产地、靠前外分布、用途等。本书科的排列,裸子植物按郑万钧1975年系统,被子植物按哈钦松;属、种则按拉丁字母顺序排列。本书内容包括五个部分,记录鹤山市现存的古树资源现状及其相关的人文历史,并对其保护复壮技术进行概述。
卢耀如,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岩溶地质的科研和工程实践,建立了岩溶发育与工程环境效应系统理论,参与实践并指导水利水电、铁道、矿山及城镇工程勘测研究;指导长江、黄河和珠江等流域上水利水电枢纽及铁道长隧洞等大型工程勘测、研究与基础处理工作,取得一系列经济与社会效益。 他是科技战线的功臣,民族振兴的脊梁。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两句诗体现了卢耀如院士作为地质人,贡献自己一切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