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经方这扇门 学经方就像学棋读棋谱、学书临颜柳、作诗先吟唐诗一样,是规范,是基础。学中医而不学经方者,必难成大医。 有是证用是方 ,一对一,这就是经方的规矩。 本书可作为经方入门及提高之参考,分为 经方入门 病脉证治医案详解 医案医论 三部分。经方入门部分,从脉诊、腹诊、问诊带读者走入经方思维的世界;病脉证治医案详解部分,从理论到实践,帮读者从真实案例中掌握中医诊疗的根本与变化;医案医论部分,针对临床中常见、疑难的病症, 以及作者总结的宝贵经验进行系统性讲解。接地气地讲解经方,是初学者最需要的。作者用通俗但不失雅致、专业但不至深奥的语言,帮助中医大夫逐步提高临床功力。本书方法实用,医案贴近临床实际,适合广大中医药临床工作者、中医药爱好者阅读参考。 经方讲习录 本书是经方入门书和提
以太阳历为基础,中华先贤创造出了中华文化与中医文化,故此太阳历具有中医文化的基础性要素全部具有的规定性与无限循环性。太阳历*根本的两个节令是冬至夏至,阴阳就是这里抽象出来的。不认识太阳历,阴阳五行是玄学;认识了太阳历,阴阳五行是精美精确的太阳法则。本书以两种太阳历为依据,重新解读中医文化,解答中医难题,医治西医不能医治的疑难病。
本书是一个中国人和一个法国人,以简单的英文交流而写成的书。这是一场古代传统中医理念和现代思维方式的对话,内容始终围绕着中医的精华要义,并力求释繁就简。现代的中医临证过于关注不和谐的病象模式,并专注于努力纠正这些不和谐的现象。然而,传统中医并不只是汲汲于“局部”的不和谐,他们更关注整体,因为“局部”揭示着“整体”,他们直观地把握“整体”。只有深入学习古代经典,才能够运用传统中医的基本原则来实践,而不至于在学习繁复又看似矛盾的后世各家学说时陷入迷惑。这样才能根据病患的体质、神质和邪正斗争反应情况,以药物的气味升降为基础,来配伍合适有效的方剂,而非根据课本上笼统的方剂功用来机械用药。对于有所领悟的医者而言,一切都只是开始。
《思考中医》又名《伤寒论导论》,按照天人合一的观念,从阴阳、伤寒的角度,结合自然的季节、时辰来研究人的疾病与健康,分析了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六类病证及诊治纲要,是一部依托《伤寒论》又超越《伤寒论》,从更广阔的视角思考中医理论、中医文化、中华文化的著作。本书竭力避免深奥晦涩,将学术性与大众化相结合,取名为 思考中医 ,是取思考时空、思考生命、思考健康之意,它既是中医专业书,也是有益于大众的优秀传统文化读物。 此次响应读者需求推出精装珍藏版,作者特作新序《当代中医的作为》表达对当代中医肩负使命的思考;内文做了一些字词修订,质量继续提升;封面全新升级,深棕底色,覆触感膜,烫古铜金经络图,有着如中医文化般厚重积淀的质感;新增数十幅插图,其根据《伤寒论》等
ICU中医的反思1 作者在书中对诸多学术热点和难点问题做出了具有突破性的论述,如 寒温之争 中西医之关系 六经与六经病的实质 经方剂量 经方热 六经钤百病 等;在条文新解中,作者还原了条文背后鲜活的救治场景,勾勒出条文中相关查体和鉴别诊断等临床思维,并在危重症相关条文的解说中融入了大量的 ICU 实战经验。 本书兼顾知识性与趣味性,可作为《伤寒论》无障碍阅读的入门读本,供广大 ICU 工作者、中医临床工作者和中医爱好者阅读参考。 ICU中医的反思2 本书选取了若干重症医案,阐释了当时的医家在诊治这一具体病例时的临床思维,并与当今之 ICU 临床进行了对比讨论,以期起到贯通古今、融汇中西的作用,从而实现 ICU 实战思维的拓展,达到更好解决大众现实疾病痛苦的目的。本书论述全面,具有很强的临床实用性,适合广大 ICU 工作者、中
《跟师李可抄方记:肿瘤篇》 《跟师李可抄方记:肿瘤篇》 《跟师李可抄方记:肿瘤篇》 本书详细记录了李可老中医治疗的20例肿瘤病,包括每一诊病人的情况以及病人服药后的反应,而且在每一诊之后均附有李可先生当时的原方。记录力求详尽、完整、真实,便于读者学习。 ......
该书收集整理了清代及其以前历代的理湿类名方80首,其中,张仲景的经典理湿名方34首,其他理湿名方46首。每一名方包括传统应用、现代研究、类方鉴析、原文与方论四部分。传统应用包括药物组成、功效主治、服用方法、加减化裁;现代研究包括临床应用、实验研究;类方鉴析部分列出多个典型类似方的组成、功用、主治、鉴别;原文与方论包括名方所出经典文献的原文和历代名家针对该方的论述。本书中的理湿名方,均为经历史检验证明为确有疗效的传统方剂,对当代中医药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 极具参考价值。可供中医临床医生、中药研发科技人员、各类健康管理者、研究生及中医爱好者参考阅读。
本套教材为首套经方培训系列教材,包括《经方概论》《经方方证》《经方药证》《各科经方》《各家经方》以及《基层经方推广手册》六本,由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经方学院组织编写,黄煌教授担任主编。突出经方医学的独特性、规范性、系统性和实践性,以培养经方临证辨治思维能力为核心,系统、全面讲述经方医学“方-证-人”体系,旨在训练培养一大批基础理论全面,临证功底扎实,能熟练运用经方的临床实用型人才。全套教材深入浅出,简明扼要,严谨规范,可供各种经方培训、教学使用,也可作为广大经方爱好者学习、运用经方的参考读物。
20世纪50年代始,我国中医药高等院校相继建立,当时尚无规范统一的教材可供使用,于是南京中医学院(现南京中医药大学)组织了一批造诣精湛、颇孚众望的中医药学专家,将多年来的读书、备课笔记及资料加以整理修改,并听取多方面意见后著成教学参考资料,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等多家出版社相继出版。这批教参的出版创国内中医药院校之先河,亦是此后各类、各版教材的重要参考,含金量颇高。由于时代相隔较长,现在这批经典教参踪迹难觅,很多读者求索无门。 基于此,我社组织南京中医药大学相关学科力量和专家学者,重刊此系列教参,并以 中医教 学经典备课笔记 为丛书名出版。本次重刊的原则,我们除了以简体字版本呈现,并对原著中少数字词错误或体例不当之处给予一一修正,使质量更臻优良之外,基本上保持教参的原貌,不增加或发挥新
喻昌,字嘉言,别号西昌老人,清代医家。其医术精湛,著述较多,医名卓著,冠绝一时,成为明末清初著名医家。喻昌在中医学理论研究方面颇有贡献,不仅于《伤寒论》的研究独有体会,倡导三纲学说。其大气论、秋燥论的观点亦为后世所称许。本书收录了喻氏编撰的《尚论篇》《尚论后篇》《医门法律》《寓意草》,以及流传甚少的《(痘疹)生民切要》。主要内容包括喻氏研究《伤寒论》心得体会 、对中医辨证论治法则的发凡起例、痘疹的证治经验,以及其所厘定的病案规范与精湛的临床验案。本书可供中医专业人员以及学习中医、研究中医者阅读。
本书系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晚年《伤寒论》讲课的“完全现场”,是在2008年出版的《胡希恕伤寒论讲座》基础上,加入日本弟子的录音,进行逐条增补,使冯世纶教授的录音能够完全还原,从而做到中日合璧,完整再现胡老的学术思想。全书稿按照《金匮要略》原文的顺序,将胡老对原文的讲解依次道来,理论联系实际,内容深入浅出。适合于中医临床工作者与研究者,中医院校师生,中医文化爱好者及经方爱好者阅读参考。本书市场潜力很强,深受读者欢迎。
内容简介: 自东汉末年张仲景《伤寒论》问世1800余年以来,历代注解《伤寒论》的医家多如繁星,为《伤寒论》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愚本质拙,本无意与历代名垂青史的医家在中医史上争一席之地,然在此千年大疫肆虐人间之际,为救黎民百姓于水火,为便于普及经方抗疫知识,只能不自量力以微薄学识尽量详尽地为百姓讲解《伤寒论》,讲解语音转换成文字,即成《品 伤寒》》一书留世。
针灸理论体系的构建,直接关系和反映针灸学术的水平和发展,是针灸学科建设的一项极重要工作,本书就针灸理论体系的构建发展做了详细形象的阐释。上编从整体上来讲针灸理论体系的构建发展,及这一构建发展的背景、影响因素;下编将针灸中涉及的重要部分(包括气血、身形、经络、腧穴、刺灸、诊疗)一一分解开来,从不同层面讲述,从而可以从更为具体的方面去一窥针灸理论体系的构建发展。有整体有局部,有点有面,通读本书,即可对针灸的理论体系有一个形象初步的了解。同时书中也不乏作者较为新颖的学术观点,也时时闪现出一些可以启迪后学的理念认识,相信相关读者阅后自有一番体会。
国内第一中医药学府舵主徐安龙校长携团队创作,从东西方双视角解读传统中医理念和健康养生知识,讲解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和对人体的独特认识,以及7类日常症状、30种常见疾病的医学常识和简易中医疗法,图文并茂,生动风趣,帮助读者从中医学的角度认识身体发现健康问题信号,并进行自我调理。本书为融合出版物,配有健康自测、一键查阅药膳谱、中医功法视频等多种融合出版资源,让读者轻松了解中医、体验中医,掌握自我保健常识。
《从寒热研究探讨中医与西医的共性和特性》主要讨论人体寒热证与神经 内分泌 免疫系统异常的共性和特性,体现出中、西医理论等在人体功能变化和各阶段的病理变化之间可能的交融互促。全书共分十七章,大致6大部分,反映了近些年来寒热证的研究进展,中西医施治与中西药药理的异同点。
本书开篇绪论提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观念及其与心理学理论构建的关系,之后分上、中、下三篇,即上篇基础理论、中篇临床应用、下篇科学研究。上篇是移空疗法创立的学术基础,重点在于提出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三层次人格理论以及具象思维、无象思维理论,体现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探索人类内心世界的独特视野、视角和深邃内涵,阐明了移空疗法之所以不同于许多现代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的认识论与方法论根源。其中的一些内容也可以看作是对现代心理学人格理论和思维理论的拓展与补充。中篇介绍移空疗法中已经应用于临床的移空技术和空技术,是对临床实操技术的系统化说明。下篇是科学研究,包括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提供了符合现代科学规范的理论阐释与实验研究的相关成果。本书是第一部对于移空疗法进行完整的、系统化论述的专业著作。适
本书共四篇。 *篇为中国传统医学的战略性思考,对中国传统医学做了全面、系统、多维度的梳理和阐释,包括从时空角度对中国传统医学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的思考和梳理,从哲学、文化、宗教等多种角度对传统医学进行了跨学科的思考和切入,从结构要素方面对传统医学乃至整个医学进行了系统思考和解析。第二篇是中国主要民族传统医学构成,分为中国各主要民族传统医学概况和特色研究两个部分。分别对中(汉)医、藏医、维医、傣医等中国各主要民族传统医学,从理论体系、代表人物、代表著作、理法方药、特色疗法、现代研究等进行了全面与细致的概述。 第三篇是中国主要民族传统医学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在主要的民族传统医学中遴选某两个或三个,从其理论学说、病因病机、理法方药、诊治方法等方面进行互相的比较和研究,或者具体到传统医
《李阳波中医望诊讲记》 本书收录李阳波先生多年来临床经验,分为望手、望手形、望手指、望指甲、望指纹与手质、望掌指峰、望手掌纹等12讲。 《李阳波时相养生手册》 《李阳波时相养生手册》是在李阳波老师的“时相养生观”指导下写成,黄涛、李坚、文玉冰作为李阳波的弟子,在其研究食疗期间,从买、煮、食的过程中,尽得其真传。他们运用“五运六气”模式将2012壬辰年的运气模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对2012年可能产生的疾病及如何应对做了详尽的说明和解析。 《李阳波时相养生手册》可做为学习“五运六气”的重要参考书,可与《李阳波五运六气讲记》相互参酌。 《李阳波医案讲记(1)》 本书精选了李阳波老师生前医案百例,并运用五运六气和李阳波老师的“数值分析辨证模式”予以详尽的解析。 《李阳波五运六气讲记》 本书是根据有名中医学者
本书所阐释的正脊体系全称为“圣洁脊柱全息手法”(简称为正脊手法或正脊心法)。该手法以脊柱为核心,倡导整体观思维,将人体经筋与骨、脏腑、形神一线贯穿,骨正筋柔,阴阳自和。 本书由“正脊心法”传人高圣洁老师传讲。高老师从1990年跟师修习中医五术之“按跷”,致力于中医推拿手法研修与传承。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胡雪琴博士、广西南宁同有三和中医门诊部陈喜健医师长期学用“圣洁脊柱全息手法”,将高圣洁老师传讲的正脊心法进行了基于临床实践的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