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正按摩要术》,又名《小儿按摩术》,清·张振鋆辑。本书是在明,周子蕃《小儿推拿秘诀》一书的基础上校订补辑而成。征引文献广博,增补内容丰富,编次条理明晰。 全书4卷。卷一辨证,包括四诊及按胸腹等儿科诊断方法;卷二立法,叙述各种按摩手法及外治法28种;卷三取穴,介绍十四经脉经穴图说、儿科推拿取穴及手法图说29种;卷四列证,叙述惊风、疳疾等24类疾病的证候及推拿法。 全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曾多次刊刻,极具临床实用价值。本次出版是以清光绪张氏述古斋医书刻本(原刻本)为底本整理而成,为便于读者学习,书前撰写导读。本书对从事中医推拿、中医儿科及临床工作者有重要参考价值。
《针灸甲乙经》,亦名《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简称《甲乙经》,系魏晋时期的学者、作家、医学家皇甫谧编集,成书于魏甘露(256-259)年间。 《针灸甲乙经/中医经典掌中宝》十二卷,共一百二十八篇,论及脏腑经络、脉诊理论、腧穴部位、针灸法及禁忌、病因病理及各类疾病的证候、针灸取穴等,是我国系统性针灸学著作,影响深远。 《针灸甲乙经/中医经典掌中宝》以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医统正脉》影印本为底本,汲取近年校勘出版成果,适应“掌中宝”书籍特点,力求忠于原文,保持其文原貌,以利于中医经典古籍的研习诵读。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奇葩,是华夏炎黄子孙奉献给世界人民的瑰宝,是人类健康产业中的常青树,而经络穴位为中医诊疗及养生保健类图书的基础知识。经络不通百病生,经络是人气血运行的通道;穴位则是经络上的点,医学上指人体上可以针灸的部位,多为神经末梢密集或较粗的神经纤维经过的地方。刺激经络穴位能充分调动人体免疫系统,调虚实、决死生、处百病。可以说,只要学会使用经络穴位,就能治病强身、延年益寿。《人体经穴与主治病症对照图》详细介绍了人体经络穴位的分布,并以不同的颜色对十四经络及其穴位进行区分,简单易懂、容易区分。同时,本图对各穴位治疗的疾病也进行了介绍,便于广大读者自我施治。
《便携式甲诊挂图》不需粘挂,拿在手中,随时使用,内容全,正反面覆膜,不怕脏,更耐用,一目了然。
《幼科推拿秘书》五卷,又名《推拿秘书》,清·骆如龙著于1691年,1784年刊行。卷一列保婴赋等歌赋,杂论儿科诊法;卷二述推拿穴位;卷三论各种推拿手法;卷四为多种病症的推拿治法;幼科药方附于卷末。《幼科推拿秘书(大字版)》载录儿科歌括、诊法、推拿穴位及手法,为中医儿科外治法之经典,可供中医临床医师借鉴。 本次整理以金陵四教堂重刊《幼科推拿秘书》为底本,参校1935年商务印书馆铅印本。
倒悬推拿疗法是倒悬牵引与推拿手法的结合,是足高于头的逆向体位下施以推拿之术的一种疗法。全书共设9章,其中基础理论3章,临床研究2章,并增设了倒悬推拿疗法的护理和倒悬牵引的装置等章节。临床各学科常见防治3章,30余病症,着重强调了各病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倒悬手法治疗、辨证施法以及预防和调护等内容。后一章则介绍了“治未病”、“治已病”之倒悬练功的方式方法。全书共20余万字,80余幅图解,图文并茂,力求精炼、简洁、实用,使之*限度地贴近临床实践。 书中所提到的观点、方法,希望起到抛砖引玉之功,冀以达到百家争鸣之效,进而推动推拿学术的更大发展。
足部解剖,足底反射区,肾上腺,肾,输尿管,膀胱,额窦,垂体,小脑,脑干,三叉神经,鼻,大脑(头部),颈项,甲状旁腺,甲状腺,眼,耳,斜方肌,肺,支气管,心,脾,胃。
《华氏中藏经》为综合性医著,又名《中藏经》,旧题汉·华佗著,撰年不详。全书3卷,上、中卷为医论,下卷为临床。医论部分共49篇,联系脏腑生成和病理以分析证候和脉象,并论各个脏腑的虚实寒热、生死逆顺之法。所述病证包括阴厥、劳伤、中风偏枯、脚弱、水肿、痹证、痞证、瘕瘕积聚等内容,兼论外科常见的疔疮、痈疽等病证,书中对一度盛行之“服饵”也有较为中肯之评析。临床部分则介绍各科治疗方药及主治病证。所列诸方大多配伍严密,服法交代清楚。不少方剂类似经方,方论亦有精义,为后世临床家所珍视,如其中“三黄丸”与经方“泻心汤”药物组成和功用主治相同,其中“浴肠汤”与经方“大黄硝石汤”皆主治黄疸,且药物组成亦基本相同。现代著名中医学家任应秋先生认为此书是脏腑辨证理论的发挥,且最成体系,其中“论五脏六腑虚
按一按,揉一揉,就能达到治病强身的目的?的确,这并非天方夜谭。足部穴位可反映及治疗全身多种疾病,通过对足部进行按压、推拿、运动、敷贴、熏洗、热熨、刺激等治疗,相应的内脏功能紊乱可以得到纠正,达到预防、治疗疾病的目的。 本书主要介绍了足疗原理、足部的生理结构、足部经脉的分布规律以及常用的诊治疗法;着重介绍了足疗的具体操作方法及动作要领,简单明了,涉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方面的上百种疾病、几百种方例。 不吃药,不打针,居然也能治病防病、强身健体,这正是足疗的神奇之处。它既能提升免疫力,又对常见病极具特殊疗效,且操作简便,可以说是自我保健和家庭治疗的好帮手。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奇葩,是华夏炎黄子孙奉献给世界人民的瑰宝,是人类健康产业中的常青树,而经络穴位为中医诊疗及养生保健类图书的基础知识。经络不通百病生,经络是人气血运行的通道;穴位则是经络上的点,医学上指人体上可以针灸的部位,多为神经末梢密集或较粗的神经纤维经过的地方。刺激经络穴位能充分调动人体免疫系统,调虚实、决死生、处百病。可以说,只要学会使用经络穴位,就能治病强身、延年益寿。《人体经穴与主治病症对照图》详细介绍了人体经络穴位的分布,并以不同的颜色对十四经络及其穴位进行区分,简单易懂、容易区分。同时,本图对各穴位治疗的疾病也进行了介绍,便于广大读者自我施治。
脏腑点穴按摩疗法不是个人的财富,它是传统的医学精粹,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产。从事脏腑点穴按摩疗法也是一种缘分,每一个掌握它的人都应该用毕生的精力研究和发扬,努力使脏腑点穴按摩疗法在祖国“绿色疗法”宝库中不断崛起,使脏腑点穴按摩疗法学科再发展再前进,使这门独特“绿色疗法”为人民的健康做出巨大的贡献。脏腑点穴按摩疗法,已经不再单纯的是一种治病的技术和方法,而是成为一种同时具有养生、保健、治病三重功效,并蕴涵古老医学精华的中医文化,每一个掌握这个技术、这种文化的人,都应该感到庆幸和自豪,但是在污染严重,气候和环境已经和古代有巨大差异的今天,我们不能继续躺在古人的癖护下,沾沾自喜,有些方法就要做些变动,医者,易也,什么都不是永恒不变的真理,我们接过“传统”这个宝贝同时,就已经接受了一
《华氏中藏经》为综合性医著,又名《中藏经》,旧题汉·华佗著,撰年不详。全书3卷,上、中卷为医论,下卷为临床。医论部分共49篇,联系脏腑生成和病理以分析证候和脉象,并论各个脏腑的虚实寒热、生死逆顺之法。所述病证包括阴厥、劳伤、中风偏枯、脚弱、水肿、痹证、痞证、瘕瘕积聚等内容,兼论外科常见的疔疮、痈疽等病证,书中对一度盛行之“服饵”也有较为中肯之评析。临床部分则介绍各科治疗方药及主治病证。所列诸方大多配伍严密,服法交代清楚。不少方剂类似经方,方论亦有精义,为后世临床家所珍视,如其中“三黄丸”与经方“泻心汤”药物组成和功用主治相同,其中“浴肠汤”与经方“大黄硝石汤”皆主治黄疸,且药物组成亦基本相同。现代著名中医学家任应秋先生认为此书是脏腑辨证理论的发挥,且最成体系,其中“论五脏六腑虚
杨曦、杨恩来主编的《完全图解小儿抚触按摩( 经典珍藏版)》介绍了,小儿抚触按摩是一门自然科学,从小儿生长规律总结出生理特点,这些特点的变化容易导致儿童疾病的发生。将 中医之小儿推拿 及 饮食调理 相结合,达到解除小儿之疾病的目的,实属绿色疗法。特别值得提到的是,在当前社会的家庭中,儿童保健已成为重要事宜,被家长所重视,而该书则用 小儿推拿 作为重要手段推向社会,成为益智、健体的有效方法,实属继承乃至发扬了祖国医学保健之精髓。该书能古为今用,倡导保健,切合当代 以人为本 的理念,希望读者大众读之、学之、用之,让孩子们聪明、健康地成长、成才。 小儿推拿是一种外治法,具有简便灵验、疗效显 *的特点,尤其适用于经济欠发达的、缺医少药的广大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