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疗法是自然疗法的一种,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古代医学文献中早有记载。本书围绕耳穴的分布规律、机制、功能、操作方法等,通过一幅幅病例诊断照片、深入浅出的文字向读者直观地呈现了常见病症的耳穴诊疗反应,体现了耳穴治疗在健身、防病、治病中的应用,实用性强。
本书作者司言词长期深耕于针灸临床,临证之于潜心研读中医经典,擅长情志疾病、颈肩腰腿痛及各种疑难杂症的针灸保健与治疗。本书内容乃作者临床实践所得及其他针灸师经验验证,主要内容包括针灸临证琐谈、十四经常用穴位应用经验、针灸医案五十例三个部分,书中所列医案从笔者近年来针灸临证验案中精选而来。本书内容真实原创,突出疗效,经验真实可靠,乃真正的针灸临床 针 功夫,可堪中初级针灸师、基层医务人员效仿学习,有助于临床针灸疗效的提高。
岭南地区有独特的地理和气候环境,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岭南针灸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诊疗体系。靳瑞教授总结近50年临床实践,结合现代研究成果,创立了以三针取穴为处方特色的针灸治疗新体系 靳三针疗法。在靳老及其弟子、传承人的《靳三针疗法流派临床经验全图解》收录了编者主持 十一五 科技支撑项目 靳三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优化方案的研究 时补充的挛三针、腕三针、踝三针、开三针等组穴,然而开三针未附图详解。带教指导过程中,编者感到图片还不能完全传达针刺操作中复杂的信息,相比之下,视频更有助于初学者掌握操作要领。为营造犹如靳老亲自指导、耳提面命的阅读体验,编者组织拍摄了部分组穴操作视频,以二维码的形式附于《靳三针疗法流派临床经验全图解》的组穴图解下,并补充了开三针的图解:按照优势病种对内容进行分
动筋针疗法是指在针刺留针过程中,患者身体带针进行运动。它是结合经络学、刺灸学、经筋学、解剖学和运动学等一系列学科的一种综合针刺疗法。主要用于软组织损伤导致的各种痛证和某些内脏疾病。动筋针疗法操作三大步骤中靶点是首要,针刺是关键,运动是核心。 本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理论基础,介绍动筋针疗法的理论依据和作用机制等。中篇针刺技术,详细论述了靶点寻找、针刺方法和运动方式,以及靶点寻找流程等,并附有照片和视频说明。下篇临床治疗,按身体部位分为七章,介绍了50余种常见病症的治疗,并配有治疗视频及诊疗分析,方便广大读者学习掌握。
本套丛书是将古代针灸文献与现代临床相结合,汇总分析古代医籍中针灸治疗150余种临床常见病证的相关文献。文献资料来源于先秦至清代末年的130余种重要针灸著作。通过数据库的应用全面、准确地整理出相关内容,对各病证的取穴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出临床治疗的规律和特点,包括循经取穴、分部取穴、辨证取穴、针法灸法特点等,以求起到提纲挈领的效果,并与现代临床进行比对,寻找异同点,*后提出合理的临床参考处方。此书涉及外伤科病症近30种,内容全面,分类准确,实用性强。
本书依据焦顺发手稿整理而成,主要讲述了焦老近50年在头针发明、研究、运用中对《素问》《灵枢》《针灸甲乙经》等古典医籍的理解与分析。全书共五部分,先从中医的脑、中医的神、筋终针、破千古针局等维度进行了透彻阐释,然后列举了焦氏头针经典医案,其中既有国内医案又有国外医案。本书视角独特、推陈出新,论述通俗严谨、幽默风趣,给人以启发和点拨,适合中医学、针灸推拿学、头针等专业的教师、医师、医学生参考研习亦可供中医药爱好者翻阅赏析。
本书是对针灸穴名的寻根溯源之作,寻根一方面是以严谨的典籍考证为依据,阐述穴名的出处;另一方面,根据穴名的字词含义,探寻其天文地理、社会形态、古代建筑、人物故事等多方面的文化内涵,力求对针灸穴位的命名做出全面而细致的解读。使读者在读懂穴名的同时能够由表知里(解剖结构)、顾名知用(主治功效)、见名求位(腧穴定位)、提高学养。解读针灸穴名之后,本书还附有300余条穴名谜语,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使读者轻轻松松地获取知识。
并针疗法是众多针灸创新针法之一,是作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吸取和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结合自身的临床体会,以中医骨伤科学(包括经筋理论)、解剖学、生物力学等为基础,吸纳现代医学的新理论和新成果,引入现代精准靶点治疗理念,创立的一种以双针为载体,结合独特的手法技巧于一体的新型针刺疗法。本书全面介绍了并针疗法的理论基础、操作方法及临床应用等。内容丰富,既有新技术、新方法的实践,又有新观点、新理论的提出。本书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介绍并针疗法的理论依据、来源、适应症、操作方法、注意事项以及其作用机制等。各论重点介绍作者临床工作中*常见的20余种疾病,包括疾病的概述、解剖结构、病因病理、临床症状、诊断要点、治疗方法、注意事项以及典型病例分析。
针刀疗法对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疾病和骨质增生性 疾病,有 好的临床疗效,有时可立起沉疴,解决 困扰患者多年的顽固病症。本书基于针刀临床,着眼 于针刀临床 为常见的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疾病和骨质 增生性疾病进行阐述。本书 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注重 针刀临床的安全操作,针对具体病症的局部解剖以及 各个操作点的立体解剖有较详尽的描述,同时配以精 美准确的解剖图,可以使读者对每个操作点的组织结 构都能做到 胸有成竹 ,并且以透视图的形式在真 人照片上显示每个操作点的深层解剖,便于针刀疗法 的学习和普及应用。
一、 流派学术思想 二、 流派诊疗技术 腧穴、针法、临证治疗方面的图片及二维码视频 三、流派传承脉络各代传承人及人物、实物照片壮医针刺术、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法和壮医药线点灸疗法被誉为壮医临床三剑客。具有强调毒虚二因、主张道路传导、创立气血理论、重视调气通路、善用特定穴位、推崇无痛针灸、针灸罐法联用等学术特色。
一、 流派学术思想 二、 流派诊疗技术腧穴、针法、临证治疗方面的图片及二维码视频三、流派传承脉络 各代传承人及人物、实物照片 中西合璧,四诊同参,针药并用,内外兼治,总结出许多行之有效的临证经验。尤其研创的 三穴五针法 治疗哮喘更是独具匠心,疗效非凡。"
《长白山通经调脏手法流派:针灸临床经验全图解》提炼当代长白山通经调脏手法流派特色,总结针灸临床证治经验。根植于白山黑土的针灸推拿人,继承了祖先勤劳、智慧的特点,不断发扬岐黄古义,使得当代长白山通经调脏手法流派逐步形成并站稳脚跟,服务于百姓,保一方平安。长白山流派的几代传人总结了三因制宜,病证结合:通经调脏,以通为用;循经按摩,善用温补;针推结合,外药为辅;并且不断继承发展,开拓创新了独具特色的长白山通经调脏流派。阐述了每代优秀的继承人的思想理论及针灸行针手法、配穴方法以及经典医案。将雄厚的学术理论和丰富的经验灵活地贯通和运用于临床医疗实践,体现在医案理法方穴术之中。
本书选取18名河南中医药大学建校以来专家教授的27项针灸特色技术,从学术思想概要、针灸特色技术、练习与考核三方面进行编写,图文并茂,突出规范的操作流程及流程图,方便学生学习掌握,以提升临床动手能力;每个技术单独制定操作评分标准,既可用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又可用于学生自评与互评,便于形成性考核评价;在操作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人文精神和无菌意识的养成。并配套数字教学资源,以扫描二维码方式获取视频资料作为学习的辅助模式,以确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和练习。
三医堂针灸推拿按摩是三医堂妇科、儿科及辅助医疗手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著突出特点是对推、拿、按、摩的力度制定了量化标准。其二是第四章 针灸推拿与辨病论治的临床应用 。 辨病论治 相对于 辨证论治 简洁易懂实用性强。适应于中西医结合和西学中教学,益于大众理解接受,是对前辈经验的继承。因辨证论治所涉及的知识面深而广,对于初学者和具有现代思维的年轻人理解融通有一定难度,并且辨证方法不同,辨证结果会各异,因此对于针灸推拿的大众化推广有一定障碍。三医堂后人尝试利用 辨病论治 的简洁方法,应用于临床实践,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该书第一章,利用传统中医理论,格式化地论述了推、拿、按、摩的最佳流程。易学、易懂、易记、实用性强。第二章为妇科全科病症的针、灸、推、拿及辨证论治方法,用现代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