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一个对气候变化充满恐惧的时代。孩子们排着队上街抗议,成年人则在反思生养后代是否合乎道德。环保活动家警告我们,地球正在面临 屠杀、死亡和饥饿 ,媒体则反复告诫读者,对于人类的未来 要担忧,要非常担忧 。 气候变化是真实存在的,但它并不像过去数十年间媒体、政客和气候活动家所极力告知我们的那样,是世界末日般的威胁。在人为煽动的巨大恐慌中,人们背离了科学的立场,在错误的应对之路上盲目前行。普通人被迫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世界各国领导人则承诺实施耗资巨大的减排政策,但这些政策不仅无法解决气候变化问题,还挤占了从温饱、医疗到教育等其他方面的紧迫投资,压缩了后发国家以廉价化石能源实现经济繁荣的发展空间,加剧了世界范围内的不公。 我们当然需要解决全球变暖,但气候变化并非事关人类未来的唯一
2024年2月7日是我国著名科学家和教育家竺可桢先生逝世50周年纪念日。为了深切缅怀竺可桢为我国科技、教育、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继承和发扬他的爱国情怀和毕生倡导的 求是 精神,特汇编本纪念文集。书中收录了近年来各领域学者在学术期刊和媒体上发表的部分论文与评述,一方面向社会公众介绍《竺可桢全集》这套凝聚了竺可桢毕生心血的著述,探讨其作为珍贵历史资料所特有的学术价值;另一方面从诸多角度展现对竺可桢学术思想、文化理念和科学贡献的回顾和研究,借以启迪后学并表达深切的怀念之情。
《竺可桢全集》收录迄今可见的竺可桢文稿约2000万字,共24卷。第1 4卷为学术论文、大学讲义、科普文章、演讲词、工作报告、思想自传、信函、题词、序跋、诗作等;第5卷为外文著述;第6 21卷为1936 1974年的日记;第22 24卷为补编。各卷附珍贵历史照片。
《气象分典》是《中华大典地学典》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收录我国古代典籍中有关气象的材料,加以科学的标点和分类,并以类书的形式表现出来。全书分“天气现象”“气象观测与仪器”“气象预报”“气候”“应用气象”“气象灾害”“人文”等7个总部,总部下又据内容设“综述”“论说”“艺文”“纪事”等纬目。
这是一本写给小学生的气象科普图书。它以儿童的视角看气象、学气象、用气象,介绍了十四节气与七十二候,以及与节气对应的农事、民俗、饮食、花信及民俗传说等,以二十四节气为主线串联起来,通过深入浅出、删繁就简地讲述,将万千气象知识融于图画之中,使得本书能够化枯燥为生动,化单调为多彩,化僵硬为鲜活。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科学性可读性统一:作者既是气象方面的专家又具有丰富的科普经验,注重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方法阐述科学原理、科学思想与科学方法。 页面排版时尚新颖:书中的每个知识点、每一个页面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反复推敲的,页面中的每幅图都有它丰富的含义,每一个页面都值得读者认真分析和细品,图文编排珠联璧合。内文色彩自然协调:本书色彩丰富,色彩紧随季节变化,增强了色彩与内容的相关性、融合性、协
本书针对我国智能交通系统(ITS)特别是高速公路ITS发展的实际需要,选择在我国具有一定代表意义的沪宁高速公路为试验路段,重点研究探索与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紧密相关的低能见度浓雾的监测方法和预警应用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