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可桢全集》收录迄今可见的竺可桢文稿约2000万字,共24卷。第1 4卷为学术论文、大学讲义、科普文章、演讲词、工作报告、思想自传、信函、题词、序跋、诗作等;第5卷为外文著述;第6 21卷为1936 1974年的日记;第22 24卷为补编。各卷附珍贵历史照片。
《气象分典》是《中华大典地学典》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收录我国古代典籍中有关气象的材料,加以科学的标点和分类,并以类书的形式表现出来。全书分“天气现象”“气象观测与仪器”“气象预报”“气候”“应用气象”“气象灾害”“人文”等7个总部,总部下又据内容设“综述”“论说”“艺文”“纪事”等纬目。
《竺可桢全集》收录迄今可见的竺可桢文稿约2000万字,共24卷。第1 4卷为学术论文、大学讲义、科普文章、演讲词、工作报告、思想自传、信函、题词、序跋、诗作等;第5卷为外文著述;第6 21卷为1936 1974年的日记;第22 24卷为补编。各卷附珍贵历史照片。 本书为第1卷,收录竺可桢1916 1928年的文章、讲演词、工作报告、会议提案、书信等68篇,另有专著3种。这些文稿比较集中地发表在《科学》《东方杂志》《史地学报》等刊物上。 1910年,竺可桢考取第二批留美 庚款生 ,1913年入哈佛大学研究院攻读气象学。1918年以题为《远东台风的新分类》的论文获得博士学位。在留美期间,竺可桢成为中国科学社的首批社员,并开始参与《科学》杂志的编辑工作,撰写过大量通俗科学文章。在中国科学社后来每年一次的年会上,也多有演讲和论文发表。 回国后的竺
《竺可桢全集》收录迄今可见的竺可桢文稿约2000万字,共24卷。第1 4卷为学术论文、大学讲义、科普文章、演讲词、工作报告、思想自传、信函、题词、序跋、诗作等;第5卷为外文著述;第6 21卷为1936 1974年的日记;第22 24卷为补编。各卷附珍贵历史照片。本书为第15卷,收录1958 1960年的竺可桢日记。 在这三年中,竺可桢的新头衔有:中国科协副主席、国家大地图集编纂委员会主任、欧美同学会主任委员。新获得的学术荣誉有国际科学史学会会员和苏联地理学会外国会员。 两次代表中国科学院走出国门,一次是赴莫斯科出席黑龙江资源开发会议并签署中苏合作总决议,一次是赴平壤签订中朝两国科学院合作协定。还有一次是以全国科协副主席身份率团赴华沙参加第6次世界科协全会。 事有凑巧而并非出于刻意安排,本卷的这三年,在共和国历史上是用 大跃
《竺可桢全集》收录迄今可见的竺可桢文稿约2000万字,共24卷。第1 4卷为学术论文、大学讲义、科普文章、演讲词、工作报告、思想自传、信函、题词、序跋、诗作等;第5卷为外文著述;第6 21卷为1936 1974年的日记;第22 24卷为补编。各卷附珍贵历史照片。 本书为第4卷,收录竺可桢1960 1973年的文章、会议致词、工作报告、序跋、提案、审稿意见、信函、题词、诗作,专著《物候学》的初版本和修订本,以及个人收藏的思想自传、入党申请书、履历表、证明材料等,凡171篇。 1960年,时处三年困难时期,竺可桢已达70岁高龄,却依然四处奔波,躬行于穷乡僻岭之间。资源考察、沙漠治理、南水北调、自然保护、科学 支农 等,是他1960 1965年所思所行的主题。1962年他72岁时,实现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夙愿。 文革 时期,竺可桢虽然得以列入特殊保护名单而幸免
《竺可桢全集》收录迄今可见的竺可桢文稿约2000万字,共24卷。第1 4卷为学术论文、大学讲义、科普文章、演讲词、工作报告、思想自传、信函、题词、序跋、诗作等;第5卷为外文著述;第6 21卷为1936 1974年的日记;第22 24卷为补编。各卷附珍贵历史照片。本书为第6卷,收录1936 1938年的竺可桢日记。 1936年4月出任浙江大学校长,仍兼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奔波于杭州、南京两地。家庭成员有妻子张侠魂、长子竺津(希文)、长女竺梅、次子竺衡(希平)、三子竺安(彬彬)、次女竺宁。 1937年1月,竺可桢赴香港参加远东气象会议,中国代表在会中受到歧视,为维护民族尊严而愤然退出会议。 七七 事变后,竺可桢应召参加庐山谈话会。上海 八一三 战事发生后,竺家自南京珞珈路迁至杭州。上海于11月失守,浙江大学举校迁往浙江建德(一部分在西天
本书在系统观测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模型方法研究了珠江三角洲新垦地区大气气溶胶的辐射特性。本书依据以气溶胶辐射特性为核心的“闭合实验”方案,精心组织了对大气气溶胶物理一化学一光学特性的综合观测,细致介绍了仪器特性和数据资料处理等。基于该观测资料,本书采用了一套系统数值模型方法,对观测地区气溶胶中元素碳混合状态、颗粒物吸湿增长特性及其对气溶胶辐射特性和直接辐射强迫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进而解析出当地气溶胶光学污染的化学贡献率。本书对珠江三角洲新垦地区气溶胶辐射特性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深化了对该区域细粒子及其环境效应的科学认识,在方法学和基础理论研究上也有独到之处。 本书的主要读者是大专院校和研究机构大气环境、大气化学、大气物理和气候研究专业的科研人员、研究生和本科生。中英文对
作为全球范围内迄今的大气声学专著,本书系统全面而又简明扼要地阐述了该领域内最基本的概念、现象、理论和方法。从基本方程的推导开始,分别以波动声学和几何声学的观点讨论了大气中各种“经典”声现象(反射、折射、散射、衍射、吸收等),以及重力和地球自转对包括声波在内的各种大气波行为的影响;介绍了几种数值计算方法在大气声学领域内的发展;“大气声遥感”一章则从“逆问题”的角度出发论述了大气声学的应用方面;在此第二版中新增加了“非线性大气声学”和“大气中的声源”两章,并重新改写了“计算大气声学”的前半部分,反映了这些方面研究的进展。 本书可供声学(特别是大气声学、次声学、水声学、物理声学)和大气物理、气象学等方面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以及相关方向的教师、科研人员使用。
本书共分八章,主要讲解了高炮的构造与工作原理、操作方法、高炮作业应具备的条件及应用、维护保养、技术检查、故障分析判断与排除、易损零件的修理、高炮的报废标准及销毁办法;炮弹的构造、使用、购买、装卸、运输、押运、贮存、销毁;高炮和炮弹的安全管理等。 本书内容深入浅出,图文并茂,操作步骤详尽、明确,通俗易懂,适于当前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实际需要。本书既可作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技术培训和工人技术等级培训考核的教材,也可作为人工影响天气管理工作者的参考文献,对全面提高我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技术水平,保证作业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山地环境气象学》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在我国高山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研究,取得了气象观测站中得不到的资料,研究了喜马拉雅山脉、天山脉和横断山脉地区的山地对于局载大气、大气环流和天气系统的动力作用、热力作用以及两者的综合作用,有了许多新的认识。这在本书的篇中反映了出来。本书的创新之处在于开创了研究山地、大气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领域,并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成果。在本书的第二篇中,揭示了大气环流变化对于山地与大气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指南了山地对于天气、气候和自然环境的重大影响等等。另外,值得提出的是,本书第三篇研究了人类对于山地环境气象条件的适应问题,这是一个好的开端。如果我们逐渐把人类适应全球环境气象条件的问题研究清楚了,人类与自然就可以逐渐和谐相处了。这应该是每一位气象
《国际电气工程先进技术译丛:风能气象学》意在介绍陆上和海上风力发电的气象学边界层条件,为这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形式的规划和运营提供可靠的气象学信息,包括风法则的推导和对风轮廓线的描述等;同时论述了复杂地形和海上风场的风况研究,以及夜晚低空急流;还有一章专门讲述了大型风电场和效率及其尾流问题。《国际电气工程先进技术译丛:风能气象学》的理论性很强,具有的开创性和总结性,参考价值很高。《《国际电气工程先进技术译丛:风能气象学》》适合对风资源评估的气象学理论感兴趣的读者,是风资源评估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书涵盖短期、中期、延伸期天气预报和短期气候预测中大气变量物理分解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大气变量物理分解完善和扩展了先前人们对大气定常波,如大气活动中心、季风气候槽、大气涛动的认识;揭示了用大气传播型低频振荡信号预测气候事件的思路;提出了中期一延伸期气象事件预报的扰动天气图方法。本书中有一个新突破,即五天至月的天气和异常气候是可以试验性预报的;一个新概念,认识气候及其变化是天气预报的基础;一个新原理,大气变量可以物理分解成日循环、年循环的气候分量和天气扰动分量;一个新方法.瞬变和低频扰动天气图是预报天气事件的有用工具。本书可供从事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的人员阅读.也可供从事气象科学研究的人员参考。
区域性天气气候事件研究是近10年天气气候事件研究领域一个新兴的方向,其基础是如何识别区域性天气气候事件。研究团队发展了一种基于“糖葫芦串”模型的区域性天气气候事件客观识别方法(OITREE),并基于该模型开展了针对四种中国区域性天气气候事件(气象干旱、强降水、高温、低温)的观测研究,并利用CMIP5模式尝试性开展了模拟与预估研究,取得了较为系统性的研究成果。任福民、龚志强、王艳姣、邹旭恺、李忆平编著的《中国干旱强降水高温和低温区域性事件》正是这些新成果的总结。该书重点突出、内容新颖、可读性强,可作为科研和大专院校大气科学教学的参考读物,也可作为气象相关领域业务科技人员的参考用书。
《王鹏飞气象文选2》作者王鹏飞教授为我国资深气象学家,自1945年以来,长期从事高等气象教学及科研工作,著作等身,在大气声、光、电、云雾降水以及气象史研究,气象词典编纂等方面,独具创见。《王鹏飞气象文选2》为中国气象局郑国光局长所支持与推荐,复经南京信息工程组织专家,将王鹏飞教授历年发表之有关气象教学、大气物理、气象名词研究等沦文及气象史近作,精纂成集,交由气象出版社出版,其中不少作品,系应气象台站之咨询所撰。特别是对一些大气声、光、电、云雾降水的特殊现象之分析,采用大气物理成熟之理论,深入解剖,其论述与结论均获得公认与好评。更有对某些陈说误见,虽出自,亦能摆脱旧套,独出机抒,予以澄清,最为读者膺服。其中有些内容因刊出年久,缺少录存,亟需搜罗重刊,以免佚失。另一方面,《王鹏飞气象文
全书共分为六章,章重点描述和分析2015年重大气象灾害和异常气候事件及其成因;第二章按灾种分析年内对我国国民经济产生较大影响的干旱、暴雨洪涝、热带气旋、局地强对流、沙尘暴、低温冷冻害和雪灾、雾、雷电、高温热浪、酸雨、农业气象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病虫害等发生的特点、重大事例,并对其影响进行评估;第三、四章分别从月和省(区、市)的角度概述气象灾害的发生情况;第五章分析2015年气候特征、重大气象灾害及其成因。本年鉴录给出气象灾害灾情统计资料和月、季、年气候特征分布图以及港澳台地区的部分气象灾情。本书比较全面地总结分析了2015年我国气象灾害特点及其影响,可供从事气象、农业、水文、地质、地理、生态、环境、保险、人文、经济、社会其他行业以及灾害评估管理等方面的业务、科研、教学和管理决策人员参考。
《国际电气工程先进技术译丛:风能气象学》意在介绍陆上和海上风力发电的气象学边界层条件,为这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形式的规划和运营提供可靠的气象学信息,包括风法则的推导和对风轮廓线的描述等;同时论述了复杂地形和海上风场的风况研究,以及夜晚低空急流;还有一章专门讲述了大型风电场和效率及其尾流问题。《国际电气工程先进技术译丛:风能气象学》的理论性很强,具有的开创性和总结性,参考价值很高。《《国际电气工程先进技术译丛:风能气象学》》适合对风资源评估的气象学理论感兴趣的读者,是风资源评估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气象灾害大典:综合卷》主要综合分析各类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评述其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同时集纳对全国影响重大的气象灾害资料,是各地方分卷的浓缩提炼。全书设总论、1951—2000年的气象灾害、1900—1950年的气象灾害、1900年以前的气象灾害4章。总论提纲挈领地分析了我国气象灾害的种类、概况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其余3章节一般是概述,其他各节按气象灾害的种类设置,着重精选不同时代的重大气象灾害事例,在时间上尽量衔接,以近百年的气象灾害资料为主,兼顾古今,详今略古;对范围广大、危害严重的重大气象灾害事件尽量适当予以评述。
《世界草原》介绍了全球范围内的草原系统,主要包括非洲东部草原和南非草地、巴塔哥尼亚草原、南美坎波斯草原、北美中部草原、蒙古草原、中国青藏草原、澳大利亚草原、俄罗斯草原以及其他的草原。介绍了各地的草原资源状况、管理水平、开发利用,以及当地政治、经济因素对草原的影响。
《卫星校正场地面和典型地物波谱数据集》是中国遥感卫星辐射校正场的实测地球物理参数数据集,共分为5章:章和第2章列出了多年/次获得的敦煌、青海湖卫星辐射校正场和预选的卫星产品验证场地面光谱反射比数据。第3章列出了七类典型地物目标(包括农作物、树冠、草地、土壤、水体、积雪、云等)反射比数据。第4章列出了敦煌场地面及冬小麦冠层方向反射比。第5章列出了树木燃烧时发射的辐射亮度数据(红外光谱段)。章至第5章的内容,每条数据基本上都包括了测量样本的景观、数据的光谱曲线和样本元数据(数据获取的时间、地点、文件名等)。此外,还有两个附录,其中附录1介绍了数据获取所使用的仪器、测量方法和规范;附录2主要对敦煌场地的光学特性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卫星校正场地面和典型地物波谱数据集》可为从事遥感研究与应用的科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