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作为一国发展的重要基石,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当今地缘政治风险加剧、能源安全受到严重影响的背景下,我国要怎样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合理有序地进行能源转型,优化国内的能源结构?全球诸国家又将怎样共同应对能源和环境危机,进行碳减排? 本书从全球视角出发,以能源结构由化石能源转向清洁能源与市场机制由国家垄断走向市场导向这两大发展趋势为主线,详细叙述了不同发展程度国家的能源结构特点和能源转型过程,展现了各国能源转型中的问题、痛点及成功经验,并揭示了能源转型过程中的重要推动力,对我国的能源转型、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以及全球生态环境的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书着眼于跨区域生态环境治理这一难题,以全过程的视角,重点从“共建共治”这一全过程中的最重要环节探索跨区域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困境以及破解之道。
`
本书从“需求-供给”基本理论和生态型政府建设的时代背景出发,围绕“双碳”目标实现分析了生态产品政府责任的理论基础、现实依据和正当性,在剖析生态产品“识别不到位”“供给不充分”“管理不科学”“价值实现渠道不通畅”等问题的基础上,厘清了政府责任的性质,论述了政府在生态产品供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方面的责任。为了保障生态产品政府责任的实现,结合目前实施的环境公益诉讼、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党政同责等环境法律制度,从同体问责、异体问责两个方面探索了政府责任的追究机制。
国家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研究 项目,系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研究室政府决策重大咨询项目,2019年3月初完成。本书主要介绍了如下内容:内蒙古的重要战略地位、重要性评价和分析;内蒙古陆地生态系统格局与分布、水资源系统、复合生态系统承载力、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的必要性及紧迫性;建设国家北方生态安全屏障试验区的总体发展思路、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及考核体系;建设国家北方生态安全屏障试验区的重要性、紧迫性、思路及总体布局、重点工程与政策建议等。
长江口水域监测区域为30。30 7~32。30’N,120。10 7~123。30’E,包括长江南支、吕四渔场、嵊山渔场和长江冲淡水范围。并且,在长江冲淡水敏感水域内,站位布设密集。 本书根据1985--1988年和l998--2002年对长江河口及邻近海域生态环境要素及渔业资源数量监测资料完成。通过三峡工程蓄水前对不同时期长江口生态系统不同层面动态特征进行解析,以其为进一步评价三峡工程建设对河口生态环境影响提供重要背景资料。
本书是一本面向9-15岁青少年的科普读物。该书结合生活实际向青少年科普固体废弃物管理相关的环境知识,主要涉及到 垃圾分类管理进程,固废资源化技术,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体系,垃圾变能源节能减排等方面。通过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的形式,系统介绍固体废弃物管理与可持续资源利用,提升青少年的环境保护意识,激发青少年对环境保护、可持续生活方式的兴趣。在垃圾分类作为“新时尚”的当下,青少年系统了解垃圾从源头产生到末端产能的处理方式,有助于推动我国当下垃圾分类工作。
\"长江流域横跨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区共计19个省、市、自治区,流域总面积180万公里,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8.8%,全流域人口占全国的37%以上。是 、世界第三大河,有着 的大河流域独一无二的自然地理特征和自然资源资本。在这条绵延 6300 余公里的大江中,生活着 4300 多种水生生物,鱼类 400 多种,其中的 180 多种是长江特有的,包括深受人们喜爱,被亲切地称为“江猪”的长江江豚,以及“长江 ”“水中大熊猫”的白鱀豚。大量的独有物种,也让长江成为中国生物多样性基因库。 长江流域文明在中国历 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我们对长江的了解还远远不够。纵观人类文明史,长江流域文明亦是一部展示人与自然关系的宏大历史画卷。该流域是一个由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而共同形成的自然一社会一经济复合生态系统,其丰富的自然资
本书总结介绍了渤海海域资源与开发状况、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发展潜力,基于可持续发展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提出了渤海海洋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建议,为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和生态环境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在 性水危机的情势下,流域国应采取包括生态补偿在内的多种方式来保护 河流生态环境。但是,由于多重障碍的存在, 河流生态补偿在实践中存在覆盖面窄、规模小等不足。要使生态补偿充分运用于 河流,需要完善 立法,确立生态受益方补偿原则;健全组织机构,在机构形式、组成及职能等方面进行变革;加强合作,明确各方在补偿中的权利及义务。同时,我国作为上游国,也必须采取积极的行动,以争取和保障我国在 河流上的开发利用权及生态补偿获得权。
本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基础,包含第1、第2章,介绍了本书的写作背景、意义以及相关理论;第二部分围绕环境规制问题展开分析,包含第3、第4章,主要探讨了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而对经济增长质量所产生的影响;第三部分围绕新能源革命展开讨论,包含第5、第6、第7章,主要探讨了新能源产业发展及其发展中的相关政策问题,对现行风能和光伏发电成本、定价与补贴等政策进行深入研究,以西北区域为例对当前新能源产业政策效果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对风力发电项目成本核算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第四部分是结论与展望,主要是针对本书的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并对未来研究的方向进行展望。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重要内容,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是增进广大农村居民福祉和实现乡村生态振兴的重要内容。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优化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策略具有 重要的意义。在研究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演进历程、演进逻辑的基础上,分析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动力机制。基于物元分析法、PSR模型测度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从社会资本视角出发分析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居民参与。诊断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挑战,探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路径,强化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提出可行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