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又名《三国志演义》《三国志通俗演义》,这部小说描写了从汉灵帝黄巾起义写起,到西晋三国统一为止,九十余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活动,展现了三国兴亡的宏大历史画卷,形象地再现了这一风云变幻的历史时代,塑造了展示了众多形象鲜明的英雄人物。它是我国历史演义小说中的杰作。 人民文学出版社在1953年出版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三国演义》校勘、标点、注释的排印本,是以毛氏父子删改、润色的《绣像三国志演义第一才子书》为底本。毛本是据明代加工修订的一个通行本,流传已久,文字通俗易懂,便于广大读者阅读。经过整理的版本,纠正了毛本中的一些错误,并增加了必要的注释,质量上乘,它是非常适合一般读者阅读的版本。七十年来,这个版本已成为读者阅读、研习《三国演义》通行读本。并经过了三次全面修订
《三国志》共六十五卷,其中《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不僅记录了三国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相关人物以及在学衍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術上有贡献之人,还记载了圆内少敦民族和鄰国的历史。其书以魏为正统,魏志列全书之首,稱曹操、曹丕、曹叡为帝,除刘僃父子和孙權稱主外,孙亮等都稱名,蜀、吴君主即位,都记魏的年虢,以明正朔所在。 《三国志》成书前,魏、吴雨囡已先有官修及私撰的史书,如王沈的《魏书》、魚豢的《魏略》、韦昭的《吴书》。这三种书是陈寿依據的基本材料。蜀国名书,由陈寿自己采集资料写成。陈寿对于材料的取捨比较審慎,文字也以简潔见长, 虽文艳不若相如,而質直过之 时人稱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
《三国演义》为我国古典小说“名著”之一,且为后世开辟了一条熔历史与民间传说于一炉、集民间艺人与文人智慧于一体、内容则亦实亦虚的创作道路,成为历史演义小说、英雄传奇小说、侠义公案小说乃至神魔小说效法的楷模,因而,它不仅是我国的文学名著,而且突破国界,成为世界文学名著。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之一,数百余年来广为流传,深受海内外读者喜爱。本书是迄今为止惟一一部用工笔重彩绘制的全本三国演义。全书按照每回两幅,选取代表性的场景、人物进行构图,用240幅彩绘精品再现了三国风云历史。全书布景考究,构图严谨,人物众多,用笔工细,色彩丰富,以强烈的视觉感染力打动人心,既具大众审美情趣,又不乏高古韵味,雅俗共赏,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此次汉英对照版使用了全新的高品质图片,画面图像愈加清晰,呈现了原画工笔细腻、色泽鲜艳的本色;特12开本的设计,成品尺寸及内文画面较原中文版大了许多,彰显了一种大气磅礴的气势。《三国演义》原著小说早已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传播,汉英对照版画册的出版,对弘扬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更是锦上添花,必将得到中外读者的喜爱。
《伤心楚汉》以饱含激情的笔调,浓墨重彩的描写了楚汉时代两位千古伤心的英雄名将,一个是在乌江悲叹奈何的古今至圣勇将项羽,一是个在淮阴胯下崛起的古今至圣智将韩信,并通过他们一生传奇的战绩以及悲壮的死亡再现了一段荡气回肠的英雄史诗。《伤心楚汉》是一部以通俗幽默的笔法评述楚汉军事战争史的历史巨著。读者读过此书后必将得到阅读的快乐,也会引发深深的思考。无论是项羽和韩信的成长轨迹,项羽和刘邦的用人之道,韩信与项羽的用兵之道,还是三人最终归宿的对比,都会成为每个读者思考的问题。这本书集悲壮、唯美、诙谐、深刻和雄浑于一体,激荡出英雄的梦想,男人的情怀和对人生的品味。
《红楼梦(校注本 名著校注本)》的校注者裴效维先生遵从先师钱钟书先生的遗训,以“程乙本”为底本,参酌“程甲本”、“梦稿本”、“庚辰本”、“己卯本”、“甲戌本”等会校,向广大读者提供了一个忠实、可读的范本。钱先生在上世纪90年代就说过:“《红楼梦》研究中的许多纠葛与纷争,大多源于版本问题。在同一问题上,张三根据这个版本,李四根据那个版本,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万年也说不清,实在无谓得很。这是《红楼梦》的悲剧,也是中国学界的悲剧。为了保存《红楼梦》这笔珍贵遗产,也为了给广大读者提供一个《红楼梦》的范本,必须从众多版本中确定一个的版本,而这个版本就是‘程乙本’。至于其他版本,则只供研究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