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唐的《北京三部曲》包含长篇小说《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万物生长》《北京,北京》,讲述了男孩成长为男人的心理和生理过程。……冯唐用莽撞生猛的文字刻画出一个身处青春期男孩的内心,并通过男孩们的群像还原出20世纪80年代少年们眼中的北京。 这部半自传体三部曲描述了1985年到2000年改革开放初期的北京,描述了一个男生从十五岁处男到三十岁而立的成长过程,一部长篇,五年时光,整个三部曲,十五年时光,从什么都不懂、到懵懂、再到似乎什么都懂。 本书不仅仅是冯唐的回忆,也是我们都曾有过的青春。
《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纪念版)(套装)(1-5)》由乐小米著
《地安门》是一部与王朔的《动物凶猛》齐肩的长篇小说。作者苏雷在早期的写作生活中结识了马未都、王朔、冯小刚等好友,在十五六岁的年纪“抛头颅洒狗血”,本书镌刻下当年地安门中学停课前后少年们真正做到“说走就走”的躁动青春。 小说《地安门》中,“我”(陈星)和雪坎、酸梨、小胖等“铁磁”从小在地安门附近的八旗子弟、干部子弟聚居区长大,立志成为“对亲人、对朋友有用的人”。陈星受鼓楼后的说书人干爹影响,在地安门中学停课期间,他和朋友们闯荡天下,凭着从讲义故事里悟出的人生道理和三寸不烂之舌一次次摆脱困境,广结义友,变得成熟。荒诞而灰暗的岁月在他们“兴风作浪”的青春荷尔蒙浸染下变成“阳光灿烂的日子”。 《地安门》展示了50后一代别样的青春岁月,以及20世纪中期整个中国的社会风貌。作者苏雷经过多
猪八戒和孙悟空虽然都神通广大,但在命运面前终究是软弱无力的小人物。顶天立地的美猴王实际上仍然是那个充满惊恐的小猴子,而决心与命运抗争的天逢若非紧急也终究不肯以猪的面目见阿月。神仙尚且如此,何况吾辈生来渺小的小人物呢?随着年纪的增长,少年时素怀的“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豪情壮志早已经烟消云散,只剩下一个行尸走肉的家伙还在苟延残喘。自己何尝不是一只因为知道自己身份而在午夜对月痛哭的猪啊!但他们最终战胜了命运,而我呢?是否会永远伴随着小人物的悲哀?这是我近年来看过后最想哭的作品,真诚感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