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祭》是一幅激情澎湃,真切,具有震撼力关于西部故事的画卷,是一个关于西部农村原生态生活的故事,这个故事整整写了十二年。先睹原稿者无不为西部腾格里沙漠地区农民的生活唏嘘与同情,无不为那里同胞的生生死死的挣扎落泪与思索。农民老顺一家,为了活命,为了贫瘠的观念的遗产,为了贫血的爱,为了贫苦重压下的期盼,演出一幕幕刻骨铭心的生离死别,而奇幻的大漠风光,奇特的西部民风,鲜活沉重的生存现实,死死活活的感情纠葛,更使作品如原始森林般奇幻与凝重。这是凝结了作者多年心血的一次生命书写。从贯注全书的深刻体验来看,不用作者自述也能看出,它的人物情事多有原型,或竟是作者的亲人和熟悉的村人。
《伪满洲国(上下)》的作者追溯《伪满洲国》的写作动机,那还是十二年前在北京鲁迅文学院求学期间萌生的。不过那时作者对这一段特殊的历史所知甚少,那种动机只能是一种想法,很快就被其他的写作淹没和冲淡了。一九九○年作者毕业回到哈尔滨,拥有了一间属于自己的小屋,终于可以安定而踏实地读书和写作了。这时《伪满洲国》的写作念头又不可遏止地浮现出来。《伪满洲国》在作者心中只是一个雏形,觉得支笔写它为时尚早。在接下来的七年时间里,作者着力进行一些中短篇的写作,从这种写作中获得了文字的锻炼,同时,仍然注意搜集《伪满洲国》的历史资料,这里既有从图书馆复印来的,也有从书店购置的,更宝贵的是从一些旧书摊寻到的。到了一九九八年,作者觉得《伪满洲国》的意象在其心中愈来愈丰满,创
《驯鹿角上的彩带》是一部带有个人自传性质的长篇小说,作者芭拉杰依 中国使鹿鄂温克族后一位萨满的女儿,今年74岁,以亲身经历记录了自己民族已经逐渐消失的文化。这是一位使鹿鄂温克老人的生命书写,更是一个北方狩猎民族的古老记忆。 本书以鄂温克少女达沙和年轻猎人帕什卡的爱情为主线,向读者展示了1900-1950年代在中国北方的森林中使鹿鄂温克部族的历史沿袭及狩猎生活。在小说中,鄂温克少女达沙在父母和哥哥离开营地,独自带着弟弟和妹妹在寒冬中的营地中放养驯鹿,年轻的猎人帕什卡穿越风雪为她送来象征着真挚情感的彩带。两人的爱情几经波折,终于走到一起,孕育了自己的孩子,帕什卡因病去世后,达沙独自抚养孩子长大,成长为森林新一代的猎人。 作为亲历者,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向读者展示了鄂温克族的精神世界和日常生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