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至一九六六年,是我国长篇小说创作出版的一个高潮期。十余年间,有大批作品问世,其中数十部影响广泛,极一时之盛。这些作品坚持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以满腔热忱和质朴的表现方法,讴歌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社会主义建设等不同历史时期我国人民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和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代表了那一时期我国长篇小说创作的成就,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们以特有的魅力,影响了几代读者,经历了时间的淘洗,流传至今。为了较完整地展现当代长篇小说发展的源流和那一时期的长篇小说创作面貌,我们特编辑出版“中国当代长篇小说藏本”丛书。 一、丛书以我社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版的“长篇小说选拔本”和九十年代出版的“红色经典”系列作品为基础,尽可能地集纳更多的作品。
保罗·奥斯特自传作品,穿越层层迷雾,对父亲、家庭、自我身份的神秘追寻。
本书是日本国民小说家、剧作家向田邦子的短篇代表作,包含了五则小说杰作:《隔壁的女人》《幸福》《核桃里的房间》《木屐》,以及作者的绝笔《春天来了》。 这是向田邦子的世界,也是她的人生缩影。她用温暖的眼神看人类的哀欢,用独特的视角观察男性和女性,也用一根绣花针在日常生活的假面上猝不及防地刺出一个个小洞,让人同时窥见了人性向阳面和背阴面的风景。
《四世同堂(上中下)(精)》是一部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经典名著,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小说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的时代背景下,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形象、真切地描绘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户为代表的各个阶层、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作品讴歌、弘扬了中国人民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贞高尚的民族气节,史诗般地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的杰出贡献,气度恢弘,可歌可泣。 《四世同堂》中老舍先生以深厚精湛的艺术功力和炉火纯青的小说技艺刻画了祁老人、瑞宣、大赤包、冠晓荷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展现了风味浓郁的北平生活画卷,至今传读不衰,历久弥新……
千里河套,百年情仇。女性作家的柔曼之笔,诉尽这块肥美之地上肥美的往事。两条走西口的汉子,宿命般地迎娶了一对姊妹花,他们裹挟在时代的洪流里,家国天下,爱恨跌宕,情浓郁,怨酣畅,于这块黄河几字形上端北岸、阴山之南的大平原上,上演了我们民族的百年孤独。
宝钢惊天动地的风雨历程为中华民族全面工业化提供了多方面的至真至纯的宝贵经验,这是一笔用汗水、泪水、血水挣来的精神财富,这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山! 宝钢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国防建设以及国人的生产、生活、生存提供了质的工业原材料,它实实在在是一座为中华民族实现复兴提供物质基础的宝山! 宝钢是一块宝,是一块佩戴在共和国胸前的熠熠闪光的瑰宝!
这是一部有关气物的微观地域性作品,作家以方言和人类学家的深广视野在田野考察的基础上深度描述了中国南方广个叫汤错的山村。作品起用了方志体例十从疆域、语言、风俗、衡虞、列传、艺文志等多个层面深入挖掘了上个上穷二白的村庄?从写和写作本身来讲具有普遍方法论意义,乃本土小说开拓性的集成实验,被喻为微观地域性写作和人类学小说的开山之作。
如果生命中重要的都被抹去,我们该如何修补失忆的人生?我们该如何找回曾经的自己?爱丽丝是哈佛大学心理学系的教授,她事业有成、家庭幸福,拥有令人艳羡的人生。50岁那年,她发现自己开始出现一些微小而恼人的症状:找不到钥匙、在家近迷路、忘记赶飞机……然后,这些症状越来越严重,严重到她自己对此一无所知。莉萨·吉诺瓦著的《我想念我自己》讲述了曾经的语言学专家,一点点丧失表达和思考的能力;曾经的妻子和母亲,开始遗忘生命中很爱的人。生活中重要的都分崩离析了,唯有家人的爱还陪伴着她,提醒着她:我,依然是爱丽丝,我想念我自己。
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关于灵魂净化的理想主义故事,小伙子傻根在西北打工五年要回家过年娶媳妇,他带着五年工钱六万块钱上路,他单纯朴素,连他内心的喜悦也是如此阳光明媚,他相信“天下无贼”,他的单纯明亮感动了一对惯盗,为让“天下无贼”成为现实,这段“危险之旅”使盗贼成为英雄。《天下无贼(赵本夫选集)》收集了作家赵本夫历年的短篇小说力作,作品有成名作《卖驴》《天下无贼》,以及《狐仙择偶记》《进城》《西瓜熟了》《雪里》《水蜜杏》《七个和一个》《寨堡》等数十篇。
《多年父子成兄弟(汪曾祺精选集)》是汪曾祺的自传性散文集。汪曾祺自报家门,详细地讲述了自己祖父、父亲、叔伯的故事,也剖析了自己的作品,讲述自己作品中那些原型人物。还记录了汪曾祺在西南联大的生活,和同学师长之间的故事。汪曾祺是沈从文先生的学生,在西南联大读过书,也在昆明教过书,除家乡高邮和北京外,这是他一生待的很长的地方。这七年,是他人生中好看妙的七年,又年轻,又无牵挂。除了读书,就是游荡。在昆明,他还至少恋爱了两次,有一次因为失恋,睡在床上不吃不喝两天。当然,也有过一个时期,贫困潦倒,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但精神上,却是极其自由的。看这本书,可以知道汪曾祺为何成为汪曾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