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天宝三年,元月十四日,长安。大唐皇都的居民不知道,上元节辉煌灯火亮起之时,等待他们的,将是场吞噬一切的劫难。突厥、狼卫、绑架、暗杀、烈焰、焚城,毁灭长安城的齿轮已经开始转动。而拯救长安的全部希望,只有一个即将被斩首的独眼死囚和短短的十二个时辰……
《两京十五日》是马伯庸创作的一本长篇历史小说。 本书故事源于《明史》里关于朱瞻基的一段真实记载——“夏四月,以南京地屡震,命往居守。五月庚辰,仁宗不豫,玺书召还。六月辛丑,还至良乡,受遗诏,入宫发丧。” 史书中的寥寥几字,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深意?匆匆数句记载,谁才是真正的书写者? 千里长河,星夜奔驰,四面楚歌,命悬一线。太子这一场沿着大运河的极速奔跑,跑出了皇权与民意的博弈,跑出了宫闱与官场的心机搏杀,跑出了纠葛数十年的复杂恩怨,也跑出了从崇高到卑贱的幽微人心。 这是一个小捕快、一个女医生、一个芝麻官和一个当朝太子的心灵之旅,一幅描绘明代大运河沿岸风情的鲜活画卷。
《大医·日出篇》是马伯庸2022年全新长篇历史小说《大医·破晓篇》续作。 自强不屈,力从地起,这是医者寻觅救国之法的渐悟心路。 大医若史,以救人之仁术,见证大时代的百年波澜。 进入民国之后,大时代的浪潮非但未曾平伏,反而日渐波涛汹涌。二次革命、五省大旱、关东大地震、淞沪会战,一次又一次把方三响、孙希和姚英子等红会医生抛至风口浪,磨砺其技术,锤炼其心志。随着抗战爆发,中国陷入至暗时刻,三个人原本迷茫的前路,在痛苦与抗争中陡然变得清晰起来。如何真正拯救四万万同胞的生命?这无数医者为之寻觅多年的答案,即将喷薄而出。 “扫却当途荆棘刺,三人约议再和同。” 三人坎坷而光荣的一生,终将迎来一轮红日,照拂在中华大地每一个人的身上。
《大医破晓篇》是马伯庸2022年全新长篇历史小说。 挽亡图存、强国保种,这是医者在清末变局中的一声呐喊。 大医若史,以济世之仁心,见证大时代的百年波澜。 一个在日俄战争中死里逃生的东北少年、一个在伦敦公使馆里跑腿的广东少年、一个不肯安享富贵的上海少女——这三个出身、性格、际遇各不相同的年轻人,在一九一〇年这一个关键节点,同时踏入了中国红十字会总医院,开始了他们纠葛一生的医海生涯。 作为中国第一代公共慈善医生,三个人身上肩负的责任比普通医生更加沉重。哪里有疫情,就要去哪里治疫;哪里有灾害,就要去哪里救灾;哪里爆发战争,就要去哪里冒着枪林弹雨,救死扶伤。上海鼠疫、皖北水灾、武昌起义……晚清时局的跌宕起伏,无时无刻不牵扯着三人的命运。他们相互扶持,从三个蒙昧天真的少年,逐渐成长为三名出色的
《曾国藩》是唐浩明经典历史小说,被评为20世纪中文小说百强之一。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有着巨大影响的人物,书中既写曾国藩的文韬武略,也写他的待人处世与生活态度;既写他的困厄与成功,也写他的得宠与失宠。曾国藩制胜的兵法、治军行政的方针,他独特的人生观、处世哲学,他的文化素养和人格品位等等,都在书中得到精彩的体现。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的金银滩草原(代号221基地),是我国曾经的核武器研制、生产基地。221基地(后称221厂)于1958年开始筹建,1987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厂销号,完成□□使命,1995年正式退役。 30年□□中,金银滩草原上,一大批科技工作者前赴后继,克服困难,奋勇拼搏,造出了我国首颗原子弹、首颗氢弹……,为我国国防事业的发展立下了不朽功勋。这里也培养了一大批核科技人才,为我国国防事业持续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本书中,33位受访者均为曾在金银滩草原上工作生活的老一辈科技工作者。访问整理者以口述者叙述为基础,按时间顺序理清221基地发展脉络,再现了西部草原上的神秘往事,一部国防科技史上的传奇。
万历二十年(1592),日本悍然发动针对朝鲜和中国明朝的侵略战争。应朝鲜国王的请求,大明万历皇帝朱翊钧毅然派名将李如松出师东征,抗日援朝,血沃朝鲜半岛。对于历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和评判。作者采用了《左传》的手法,使谋定于成败之前,以人带事,浓墨重彩地展现了战前各方势力的谋略和将领们的机智。在书中,每个人物的形象都是那么鲜明,每个人物的内涵却又那么丰富。万历抗日援朝的胜利,对亚洲格局的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作者以如椽之笔,拨开历史迷雾,条分缕析,直击万历战争“命门”,并对其前后中日朝三国的历史走向等提出了诸多真知灼见,深邃而富有新意。 整部作品气势磅礴,壮怀激烈,带领读者领略历史风云变幻,并蕴含对于历史的精细解读和理性成因剖析,还原历史的真相,深刻的现实关照更是令人感慨深
南宋权臣史弥远去世之前,在临安发生了一系列严重案件。这个时期,宋廷外部的威胁日益深重,而朝野纷争却愈演愈烈。蒙古崛起,敲响了金国灭亡的丧钟。宋廷对于宋、金、蒙三国之间的战与和以及处置淮东前线忠义军的问题,意见分歧严重。权相史弥远肆意打压整肃异己,聚集在他周围的暗黑势力,肆无忌惮地贿赂公行;更有人利欲熏心,不惜与金国勾结,出卖宋廷利益。临安大火案发生之后,赵汝说临危受命,召集旧部冉琎、冉璞和宋慈等人,从案件细节入手,抽丝剥茧,逐步揭开了层层疑幕。冉琎、冉璞兄弟更是临危不惧,屡立奇功……在这十二个月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鬼谷子一生只收过四个徒弟:庞涓、孙膑、苏秦、张仪——他们进山前都只是无名小卒,出山后个个大放异彩、名流千古。这四人运用鬼谷子传授的兵法韬略和纵横辩术在列国出将入相,呼风唤雨,左右了战国乱世的政局。翻开本书,看鬼谷子如何指点四大弟子:苏秦、张仪、孙膑、庞涓纵横战国,在跌宕起伏的故事中汲取他深不可测的谋略与智慧。翻开本书,看鬼谷子如何指点四大弟子:苏秦、张仪、孙膑、庞涓纵横战国,在跌宕起伏的故事中汲取他深不可测的谋略与智慧。
中国历史,自从夏禹以降,传到满清,中间几经革命,几经易姓,究不脱一个皇帝的范围。怎奈创业的皇帝,或有几个贤明,几个公允,传到子子孙孙,多半昏愦糊涂,暴虐百姓;百姓受苦不堪,遂铤而走险,相聚为乱,所以历代相传,总有兴亡。 天下无不散的筵席,从古无不灭的帝家。近百年来,中外人士究心政治,统说皇帝制度实是不良,欲要一劳永逸,除非推翻帝制改为民生不可。于是有孙中山、黎元洪、袁世凯三人出来做主,把二百六十七年的清室江山一古脑儿夺还,四千六百多年的皇帝制度一古脑儿扫清。四万万同胞总道是民国肇兴,震铄古今,从此光天化日,函夏无尘,大家安享太平了。 谁知民国二年,你也集会,我也集会,各自命为政党,分门别户,互相诋诽,已把共和二字抛在脑后;及至民国十年,苍狗白云,几已演出许多怪状……令小子手
公元1233年,权相史弥远病重,即将退出属于他的历史舞台。在他任宰相的二十五年里,南宋王朝的国势日渐衰落,内部冲突越发尖锐,外部危机更加深重。金国面对蒙古的大举进攻,执行了“据关守河”的策略。这时成吉思汗已死,新任大汗窝阔台率领蒙军进攻金国数次失败后,决定借道宋境,迂回攻金。对南宋而言,究竟是联蒙灭金,还是联金抗蒙,理宗王朝矛盾重重。本书讲述了从宋金对峙到临安火焚皇妃塔,蒙金大战三峰山,宋蒙最终联盟共同灭金等一系列的重大事件。同时,真德秀和参知政事郑清之联手,带领冉琎、冉璞兄弟帮助理宗整顿吏治,兴利除弊,开启了著名的“端平更化。
内容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