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吐温短篇小说选》 本书收录了马克`吐温短篇小说名篇,这些脍炙人口的短篇佳作,文笔幽默,语言辛辣,尖锐的讽刺了和揭露了像瘟疫般盛行于美国的投机、拜金狂热,及暗无天日的社会现实。马克`吐温的小说通常都围绕着一个具体情节展开,以挥洒自如的笔力极尽夸张之能事,使读者明知不能却渐入佳境,信以为真;掩卷深思时终于认识到这种不可能中却有着极大的真实性,作家笔下的人和事或许就存在于你的身边,甚或就在你的身上。这些小说让读者在一笑之余能够深深地思考我们生活在其中的世界,思考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政治,我们的宗教,我们的人生价值观等等。 《莫泊桑短篇小说选》 本书为 世界短篇小说之王 、法国知名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作品集,收入了莫泊桑的代表作品30篇,其中包括《项链》、《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等
《伊甸之东》是斯坦贝克文学生命的巅峰之作,也是美国经久不衰的经典畅销书,自出版以来,已被上千万读者阅读,在美国文化史占有重要的地位。本版收录作者两万字创作手记。小说以加利福尼亚州萨利纳斯河谷为背景,以象征和写实交融的手法,讲述了两个家族从南北战争到“一战”时期长达半个世纪的故事。在这里,斯坦贝克塑造了他最为迷人的人物形象,探讨了他最为永恒的主题:身份之谜、爱的盲目,以及爱的缺失所带来的凶残后果。
父母不在,女儿们离开,丈夫去世,她一个人面对衰老、死亡、告别,一步步走进孤独,但她从未忘记自己是谁,她不再惧怕寂寞,活出了属于自己的灿烂人生。 日子有难过之时,自然也会有开心的时候。这本书是作者进入60岁后人生大小事的记录,她以日记般平易近人的笔调,淡然地叙述经历的生离死别与衰老。
本书是由三十年非洲岁月片段串联起来的回忆,讲述传奇女性柏瑞尔·马卡姆从童年到一九三六年的人生经历。她热衷于训练赛马和驾驶飞机。书中有她在非洲度过的童年、参与狩猎的情景、与当地土著的情谊、训练赛马的过程,以及独自驾驶单翼双座木螺旋桨飞机,在东部非洲从事职业飞行并猎队搜寻大象踪迹的往事;还详细描述了她从非洲驾机回英国沿途所遭遇到的政治与自然险阻;最后更记录了她在一九三六年九月独自驾机从英国飞越大西洋直抵北美的经过。
街上出现了第个突然失明的人,紧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 一种会传染的失明症在城市蔓延,无人知晓疫情为何爆发、何时结束。 失明症造成了靠前的恐慌与灾难,一批又一批感染者被集中隔离。 食物短缺,组织崩溃,文明与尊严变得不堪一击。 人们逐渐剥离道德的外衣,陷入比失明更绝望的苦难境地。 在这些人中,只有一个女人还能看见。 她的眼睛,是这个疯狂的世界里唯尚存的理智。
本书根据作者少年时在军校学习的亲身经历写成,以位于秘鲁首都利马的莱昂西奥·普拉多军事学校与扰攘的利马市为舞台,围绕着几个军校学员,描绘了学员们残酷的生活、他们与学校当局的种种矛盾。这是巴尔加斯·略萨27岁时发表的长篇小说,1962年小说尚未出版时即获得西班牙简明丛书奖,1963年出版后又获得西班牙评论家奖,使巴尔加斯·略萨一举成名。小说出版不久就在作者祖国秘鲁被禁。当时的军政府在作者母校莱昂西奥·普拉多军事学校里烧掉1500册《城市与狗》秘鲁版。
《空之境界(全集+未来福音)(全4册)》由(日)奈须蘑菇著
故事发生在一战刚结束时,世界尚且留存着混乱的秩序,人们的内心惶惑不安,不知该如何与自由相处。克林索尔,这位在光阴流转中努力把握生命意义的画家,借由黑塞之手,成为了求索者的化身。在这个由战争撕扯然后被重重抛下的世界,克林索尔与他的朋友们——中国古代诗人李白、杜甫等人,以及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伙伴,一起寻找内心的安宁,并试图通过艺术来解答生活的疑问。 透过这本书,我们不仅能见证赫尔曼·黑塞对生命、艺术和自由的探索,更能看到他如何用一部中篇小说,将个人经历与时代洪流融为一体,展现独特视角下的精神世界。
《绿房子》是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长篇小说代表作,展示了作者独特的结构安排和写作技巧。小说围绕秘鲁皮乌拉城一所妓院的兴衰展开多重故事线,从政客到流氓,从修女到妓女,从孤儿到医生,从军官到士兵,从神父到妓院老板,从外国冒险家到忍无可忍起而反抗的印第安人……过去与现在、此地与彼地、对白与独白、幻想与现实混在一起。读者阅读时,可以同时感受到巨大的信息量与强烈的冲击力。小说初版于1966年,先后获西班牙文学批评奖与罗幕洛·加列戈斯国际文学奖,后者堪称西班牙语小说奖的皇冠。
主人公路易出身卑微,是个有名无姓的人。到波尔多后,由于母亲强大的经营能力而发家致富。路易心肠冷酷,是个名副其实的守财奴,渴望向家里人进行报复,更是给自己创造了一个可憎的“蛇窟”,谁也不能靠近。直到死亡来临时路易才觉悟到一生的错误——他从未了解过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他用恶掩盖住了内心的善良,而且他从未向他人表达过心中所想。通过对他不幸的外孙女的同情,找到了爱和信仰。整部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一个行将就木的老头写给妻子的控诉信逐渐转化成日记、忏悔录,犹如没完没了的长篇内心独白,直到他突然死亡才中止。
《每一句话语都坐着别的眼睛》是一部散文集,汇集了赫塔·米勒的九篇文章,主题各不相同。作者运用冷峻、超现实的诗性语言,表达了对现实环境的内心感受,对流离失所的生活状态的感想。总括起来说,不同的文章都展现了作者对真正的人性的尊严与诗人的胸怀的关注。本书首版于2003年,是这位诺奖得主出色的散文作品,以清晰直接的风格,阐述其小说主题,生命感悟,可以更好地进入作者的精神世界。作者双重异乡人的身份,以及由此而来的旁观者视角,再加上她对语言媒介的敏感性使得她的这些文章读来很有启发。
《涅朵奇卡——一个女人的遭遇》是一部深刻剖析人性与成长的经典文学作品。小说讲述了孤女涅朵奇卡的成长故事,她在一个缺爱的家庭中长大,童年的不幸造就了她歇斯底里的性格,并使她无法区分现实与幻想。通过三段迥异的生活经历,涅朵奇卡从畸恋、虐恋中摆脱出来,实现了自我觉醒,逐渐成为一个思考深刻、性格独立的人。虽然这部小说因妥氏的流放而中断,但其所蕴含的人性探索与心灵救赎历程是完整的。陀氏以其独具匠心的文学创作,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受困于家庭和社会桎梏的女性形象,同时也揭示了一个灵魂如何在苦难中寻求自我的救赎。这部作品不仅为读者呈现了人性的复杂性,也让我们见证了一个女性在破碎中追求完整的勇敢历程。
本书收录了洛夫克拉夫特所作的“克苏鲁旧神体系”的经典篇目,包括《墙中之鼠》《克苏鲁的呼唤》《星之彩》《敦威治恐怖事件》《暗夜私语者》《印斯茅斯的阴影》《夜魔》七个故事。《墙中之鼠》是洛夫克拉夫特的优秀恐怖小说之一;《克苏鲁的呼唤》是克苏鲁神话的开篇之作;《星之彩》是作家本人满意的作品之一;《敦威治恐怖事件》是洛夫克拉夫特深受读者赞誉的作品;《暗夜私语者》对后世的科幻文学和影视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印斯茅斯的阴影》是洛夫克拉夫特生前专享出版的书籍,也是他深受读者赞誉的作品之一;而《夜魔》则是洛夫克拉夫特生前最后的克苏鲁神话作品,《夜魔》发表三个月后,大师与世长辞。 可以说,读完这些,你就了解了洛氏神话的精华部分!
卡夫卡自1910年开始写日记,到1923年为止,这也是他一生中创作最丰沛的时期。相较于他的小说,他在日记中表现得更为坦诚、自由,让我们得以一窥他独特、丰富的内心世界。本书收录了卡夫卡写于1910年至1913年的日记。在这一时期,他记录了与父亲的矛盾、在写作和工作之间的内心挣扎、对犹太历史的兴趣、与恋人菲莉丝的相识等。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他的灵感片段、未完成的残稿,以及他内心全然的疲弱、孤独。
为什么乌拉尼娅在阔别祖国三十五年后回到了这片她发誓永不再踏足的土地?为什么她从十四岁开始内心就一直充满恐惧?为什么她从不曾探望和问候自己的父亲?面对姑妈的质问,乌拉尼娅缓缓诉说起三十多年前的伤痛记忆,那些错综复杂的政治阴谋,还有那个毁了她一生的秘密…… 略萨用写实的笔法,三线并呈的叙述结构,描述了乌拉尼娅对往事的追忆、多米尼加共和国独裁者特鲁希略如何开始一天的生活以及一场令人屏息的暗杀行动,揭示了独裁、权势、腐败与性之间的神秘关系。在2007年评选的“1982-2007年百部很好西班牙语小说”中,《公羊的节日》位列第二,仅次于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
坂本龙一在生前自传《我还能看到多少次满月升起》中,提到他曾有个梦想,想做旧书店的老板。他从2017年开始,按照自己的阅读品味,秘密建造了一间私人图书馆。这间名为“坂本图书”的私人图书馆坐落于东京某地(地址非公开),馆内收藏了一直陪伴在坂本龙一身边、为他提供创作和思考食粮的书籍。本书以文字的方式将坂本龙一的个人图书馆呈现给读者。 书中收录了坂本龙一从2018年到2022年,在《妇女画报》上刊登的连载栏目“坂本图书”全36篇文章,讲述了坂本龙一钟爱的36本图书。书中还收录了2023年3月8日坂本龙一和编辑铃木正文的对谈,“2023年的坂本图书”,读者可以从中读到坂本龙一在离世前,畅聊自己在读的10本书,以及他对于生命与阅读的思考。 本书展现了坂本龙一阅读品味,他的阅读趣味天马行空:从夏目簌石到德里达,从布列松到塔可夫
我移动,是为了保持事物的完整。——马克·斯特兰德《一个人的暴风雪》为马克·斯特兰德诗集《我们生活的故事》的续作,收录斯特兰德后半生(1980—2012)6部重要诗集,包括《诗选》《持续的生活》《黑色港湾》《一个人的暴风雪》《人与骆驼》和《近乎隐形》,辑录逾百首佳作。该诗集是当年度美国国家图书奖提名作品、《波士顿环球报》年度好书。马克·斯特兰德,影响一代美国诗人的桂冠诗人,一生获奖无数,其诗歌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他被称为“深沉的异化哀悼者”。他机敏、克制,以深刻的智慧讲述我们被遮蔽的生活故事:有关现代生活的孤独、被异化、焦虑,以及面对广阔世界时的无力感。
精神病院里,大护士以严厉的手段、冰冷的器械和冷酷的心肠统治病人们,试图把他们改造为柔顺、规矩、毫无个性的机器。病人们饱受大护士和黑男孩护工的凌虐,直到不受约束的麦克墨菲进入了疯人院。在病人中,印第安人布罗姆登最懂得体制的力量,虽然麦克墨菲仿佛一步步走向胜利,把狂欢节的氛围传播到整个病房,但布罗姆登知道更严酷的压制在等待着他们……
奶奶说,人这一辈子怎么过,取决于三千日元的用法。 啊?三千日元?这都哪儿跟哪儿啊? 当年还在上初中的御厨美帆放下正在看的书,抬头问道:“奶奶,这话是什么意思啊?” “就是字面意思啊。人的一生就是由用三千日元这样的小钱买的东西、选的东西、做的事情组成的。” 24岁的美帆,工作2年后,开始意识到公司不是自己的依靠…… 29岁的姐姐真帆,为了3岁女儿的将来,只能努力节约省钱持家…… 55岁的母亲智子,孩子离巢后,如何面对心境与身体的变化…… 73岁的奶奶琴子,不想成为晚辈的负担,自己又能做些什么…… 实用又有趣的温馨理财家庭小说,一本可以陪你共度一生的书! 无论你正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都会从中找到共鸣!
他叫“七个太阳”巴尔塔萨,因为能看到明处的东西;她叫“七个月亮”布里蒙达,因为能看到暗处的东西。他有断臂上长出的铁钩,她有洞穿一切的眼睛;他们的肉体与意志都爱着对方,而爱让人敢于离经叛道。那是一个想象力贫乏的时代。伟大的国王要修建举世无双的修道院,31吨的巨石纯靠人力搬运;疯狂的神父与年轻的爱侣想制造能飞上天的机器,人们却说飞行是一种罪孽。最终,飞行器坠落,肉体被焚毁,而修道院建成。最终,神权被废黜,王权成灰烬,而爱与意志永存。
《肖申克的救赎》是斯蒂芬·金很受欢迎的代表作,收录了他的四部中篇小说:《春天的希望:肖申克的救赎》《夏日沉沦:纳粹高徒》《不再纯真的秋天:尸体》《暮冬重生:呼—吸—呼—吸》。1982年,其英文版一经推出,立即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的冠军之位,并畅销全球,至今不衰。该书已被翻译成四十多种语言,四篇小说都被改编成轰动一时的电影,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便是被誉为电影历史记录完美影片之一的《肖申克的救赎》。 中篇《肖申克的救赎》讲述的是银行家安迪被当作杀害妻子的凶手送上法庭,被判入狱,一下子从人生的巅峰跌落世间地狱。但他的到来就像一缕阳光,给黑白颠倒的肖申克监狱里的狱友带来了光明,让他们在忙着活和忙着死的抉择中重燃对生活的希望。而他自己,就像一只浴火重生的凤凰,健康自信地飞出了炼狱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