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作家,一辈子写了许多书,其实也只在重复自己的两三句话,如果能以各种角度,不同的技巧,把这两三句话说好,那就没白写了。 《台北人》对我比较重要一点。我觉得再不快写,那些人物,那些故事,那些已经慢慢消逝的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马上就要成为过去,一去不复返了。
《喜宴》收入她有代表性的中、短篇小说及散文作品。其中中篇小说3部,短篇小说13部,散文5篇等。《喜宴》是王安忆创作的精华作品,展示具有经典意义的中短篇小说和散文作品,打造一份适于典藏的精品书目。《喜宴》多以平凡的小人物为主人公,表现他们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经历与情感。“理解”与“爱”是王安忆的创作宗旨。在艺术表现上,她的早期小说多感情抒发,近期创作则趋于冷静和细致。从王安忆的作品里普遍可以感受到一种宽厚的爱,她赋予故事中人物“英雄性”,表现人物美和善良的方面。
有“中篇小说之王”美誉的作家阎连科,从1988年至2009年的20多年时间里创作了中篇小说近50篇,《阎连科中篇小说编年》的四本书中囊括了他所有的重量级中篇小说,如:《两程故里》、《瑶沟人的梦》、《耙耧山脉》、《黄金洞》、《年月日》、《耙耧天歌》、《大校》、《朝着东南走》。《桃园春醒》就是《阎连科中篇小说编年》的其中之一。收录了《黄金洞》、《年月日》、《大校》、《朝着东南走》、《耙耧天歌》、《桃园春醒》六部中篇。
在奥兹看来,故事的开头是应该细读的,它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契约。在本书中,奥兹精选了十部小说,从冯塔纳到阿格农再到果戈里,然后是卡夫卡、契诃夫、卡佛、马尔克斯……如何阅读他们故事的开头,如何辨析它和通篇的联系、作者怎样兑现他和读者之间的约定,这些问题的探究在奥兹的条分缕析下顿显游戏般的乐趣。本书是奥兹在世界各地的各类中学、大学乃至于博物馆所做演讲的系列讲稿,不单单是写给作家,也是写给学生,写给读者,以及所有热爱文学的人。
屠格涅夫的作品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在艺术上也是十分卓越的。这是一位的作家、杰出的诗人、大散文家,读他的小说是一种极其愉悦的艺术享受。他善于讲叙故事,他的小说总是娓娓道来,引人入胜,绝没有枯燥的说教,而是把他所反映的社会生活融入生动的故事之中,使人如入亲历之境。 本书共收入14篇屠格涅夫各个时期的短篇作晶,充分展现了他深刻的思想内容与卓越的艺术成就。
1978--2018中国短篇小说的出版,旨在展示当代短篇小说创作的主要成就,为广大读者提供一部有着较高艺术水准、值得珍藏与阅读鉴赏的经 典读本。
陈恭尹曾谓“世间何日不风云”,许礼平将这“风云”讲成故事。这些故事中,有深藏功与名的香江潜龙潘静安,“乐夫天命”的傅抱石,结缘中国艺术的苏立文,身负传奇故事的神医柯麟;这里还有“同画异幅”的真相,有圆明园《寒食帖》流传经过,当今拍卖乱象……许礼平通过所藏的一幅幅翰墨书画,考证与它们有关的人和事,内容有趣而颇多掌故。对香港文化、历史感兴趣,和想了解民国史的人,可做一读。
让·吉奥诺著的《种树的人》介绍:1913年,前次在普罗旺斯的高地上见到布菲耶,当时我接近没有想到,这位孤独的牧羊人会为脚下的荒凉土地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 1918年,从战火中死里逃生,我回到了这片高地,惊讶地发现一大片望不到边际的橡树和山毛榉,枯干的河床又传来潺潺的流水声——牧羊人每天种下一百颗树种,短短几年时间,就让这片荒原变成了绿洲; 1939年,大战又一次迫在眉睫,勤劳的牧羊人依然心无旁骛地劳作,将纷飞的战火挡在一片密林之外; 1945年,和平再次降临,我很后一次见到了牧羊人。他救活了这一带废弃的村庄,和风带着花香,田地里作物茂盛,屋宇间飘散着幸福的炊烟; 1947年,布菲耶在医院平静离世。没有太多人知晓,是他把传说中流着奶与蜜的迦南地带到了人间。
茨威格的作品擅长细致的性格刻画,以及对奇特命运下个人遭遇和心灵的描摹,尤其善于在激情的煎熬中洞察女性内心活动。斯特凡·茨威格编著的《一颗心的沦亡(茨威格短篇小说选茨威格集)(精)/世界名有名译文库》收录二十余篇短篇名作,如《一个女人沦役的故事》《看不见的藏品》《一颗心的沦亡》等。
《蝉时雨(精)》由藤泽周平著。 宁静的院落,树篱清泉环绕。少年文四郎,长在一个下级武士之家。他读书、练剑,搭救邻家女孩阿福,替好友打架出头,被母亲唠叨……十来岁男孩单纯快活的日子,仿佛会一直持续下去。然而忽一日,文四郎那小小的幸福被外界的蛮力击得粉碎——敬爱的父亲背上谋反的污名含冤切腹,他与母亲几无立足之地,而与文四郎暗生情愫的阿福也不得不服从 家人安排,去了那个文四郎再也无法触及的地方…… 蝉噪如雨倾盆下,日月走马寂无声。从男孩到男人,中间究竟隔着多少把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