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是一位科学家,也是一位“魔术师”,他把水稻培育得长穗大粒,让一亩地的水稻产量由二百公斤左右变成了一千多公斤。 袁隆平是一位梦想家,他心怀一个梦想:让水稻长得跟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期盼和朋友们坐在稻穗下乘凉喝茶。 袁隆平一辈子只做一件事——用六十年的时间研究、应用、推广杂交水稻技术,让中国十几亿人口能吃饱饭,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做出了杰出贡献,被称为东方“稻神”。 当他是青年教师时,他具有挑战世界 的胆识;当他年过八旬,名满天下时,他依然淡泊名利,在田野里苦心钻研。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他为人类战胜饥饿带来绿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获。
西戎从1942年开始文学创作,从事文学艺术50余载,是中国重要文学流派“山药蛋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在半个多世纪的文学生涯中,他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作品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时代精神,为广大群众所喜爱。他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宋老大进城》收录了西戎的十二篇中篇小说。
芥川龙之介(1892—1927),这位被称为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的“鬼才”,是大正时期(1912—1926)最重要的作家之一。鲁迅一生中,非常注重和赞扬的日本文学,他曾经翻译过多种日本小说和文艺理论著述,芥川龙之介的作品就是其中之一。1921年夏天,鲁迅先后译出了芥川龙之介的代表作《鼻子》和《罗生门》,登载在北京出版的《晨报》上。 此次出版的《芥川龙之介集(精)》,即是根据国家图书馆馆藏的开明书店1927年版《芥川龙之介集》而进行的整理、再版,并在附录部分选取了当年版本的部分内页以进行展示,具有的阅读价值和欣赏价值。
《老舍作品集·四世同堂(第3部):饥荒》是老舍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形象、真切地描绘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户为代表的各个阶层、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作品记叙了北平沦陷后的畸形世态中,日寇铁蹄下广大平民的悲惨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