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家凯特·莫里森是家族中唯一通过求学走出乡村的人,在通往未来的坦途上,她试着埋藏苦涩的过去,不愿提起故乡乌鸦湖的一切。但一封来自乌鸦湖的信,迫使她北上而归,回到那片冰蓝色的天空下,面对自己人生的原点:她的家,她的三兄妹,他们在一场死亡和一连串悲剧之后所做的抉择。而那些抉择背后的真相,她并不像自己以为的那样了解。
袁隆平是一位科学家,也是一位“魔术师”,他把水稻培育得长穗大粒,让一亩地的水稻产量由二百公斤左右变成了一千多公斤。 袁隆平是一位梦想家,他心怀一个梦想:让水稻长得跟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期盼和朋友们坐在稻穗下乘凉喝茶。 袁隆平一辈子只做一件事——用六十年的时间研究、应用、推广杂交水稻技术,让中国十几亿人口能吃饱饭,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做出了杰出贡献,被称为东方“稻神”。 当他是青年教师时,他具有挑战世界 的胆识;当他年过八旬,名满天下时,他依然淡泊名利,在田野里苦心钻研。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他为人类战胜饥饿带来绿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获。
杰弗雷·乔叟(1343-1400),英国文学之父,中世纪 的英国诗人之一,同时还是哲学家、炼金术士和天文学家,做过官员、侍臣和外交家。乔叟在促进和中世纪英语白话的正统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坎特伯雷故事》是其著的一部诗体短篇小说集,讲述了一群香客在去坎特伯雷城朝圣的路上,为解闷而各人所说的奇异故事。这群人来自社会各阶层,有武士、磨坊主、管家、厨师、律师等等,他们的故事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作品以幽默和讽刺为基调,刻画了不同阶层的人物,讽刺封建社会的丑恶,揭露社会的腐朽,反对禁欲主义,宣扬世俗享乐。
本书按时间线索,讲述了俄国上起留里克王朝,下至罗曼诺夫王朝的千年历史,呈现了俄国一步步发展壮大,成为横跨欧亚两洲大国的进程,大量引用罕见的俄国古代编年纪事等一手文献资料,生动地复现出一系列重大事件与古代生活的诸多方面。本书是作者十余年创作的成果,全景式展示出俄国丰富而伟大的历史。
《你往何处去》以古罗马暴君尼禄迫害早期 徒为背景,通过青年将领维尼兹尤斯和信仰 教的少女莉吉亚之间真诚、痛苦、曲折的爱情故事,真实再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和志士仁人的悲壮斗争,是一部格调崇高、结构恢宏的历史小说。恩格斯曾指出:“在早期的历史里,有些值得注意的与现代工人运动相同之点。 教和后者一样,也是被压迫者的运动。”作者正是借由尼禄暴政,揭露了其自身所处的时代,沙俄、普鲁士和奥匈帝国对波兰的殖民统治及民族压迫,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小说甫一问世,便风靡欧美,各国竞相翻译,当时就被译成三十多种文字,销售数百万册,并多次被改编成话剧、歌剧、电影、电视系列片,历久不衰。
《大雨如注》讲述的是,社会底层的大姚夫妇想把女儿姚子涵培养成“上等人”,为此,他们殚精竭虑,费尽心思。女儿也争气,学习、才艺样样名列前茅。如果这样发展下去,大姚夫妇的梦想指日可待。但美国少女米歇尔不经意间改变了这一切。米歇尔暑假做姚子涵的家教后,姚子涵性情开始变化,足球场上,大雨如注,两个少女朝着天空爆粗口。大雨过后,姚子涵病倒,醒来精神错乱,大姚夫妇望女成凤的美好愿望成了泡影。本书是毕飞宇近年来的中短篇小说集,收录了《大雨如注》《青衣》《玉米》《哺乳期的女人》《家事》《一九年的春节》等百花文学奖获奖作品。作品通过对日常生活的写照,剖析人性的深刻与复杂。
陈恭尹曾谓“世间何日不风云”,许礼平将这“风云”讲成故事。这些故事中,有深藏功与名的香江潜龙潘静安,“乐夫天命”的傅抱石,结缘中国艺术的苏立文,身负传奇故事的神医柯麟;这里还有“同画异幅”的真相,有圆明园《寒食帖》流传经过,当今拍卖乱象……许礼平通过所藏的一幅幅翰墨书画,考证与它们有关的人和事,内容有趣而颇多掌故。对香港文化、历史感兴趣,和想了解民国史的人,可做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