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看见天上的月亮。" 伦敦金融家查尔斯,事业有成,家庭富裕美满。但他却为追求内心绘画梦想而放弃一切,离家出走,流浪汉一般来到巴黎。然而,"艺术之都"也无法满足他的梦想,他不得不再次放弃世所公认的"成功绘画",来到太平洋小岛塔希提,与"野蛮人"一起生活,画出那些谁也接受不了、理解不了的东西 毛姆根据印象派画家高更的感人事迹,写出人类追求自由与梦想的伟大故事。 红尘滚滚,掩盖不了大海与星辰。 人仅有一生,绝不成为自己的监狱。
《约翰-克利斯朵夫》是罗曼·罗兰的长篇小说代表作,通过约翰-克利斯朵夫一生经历去反映现实社会一系列矛盾冲突,宣扬人道主义和英雄主义。小说描写了约翰-克利斯朵夫奋斗的一生,从儿时音乐才能的觉醒,到青年时代对权贵的蔑视和反抗,再到成年后在事业上的追求和成功,最后达到精神宁静的崇高境界。1915年罗曼·罗兰凭借《约翰-克利斯朵夫》获诺贝尔文学奖。
罪与罚: 穷大学生拉斯科尔尼科夫为生计所迫,杀死了放高利贷的房东老太婆和她的妹妹。起初他觉得自己杀死了一只 社会害虫 ,不算犯罪,后来他受到良心谴责,陷入了半疯狂的痛苦中。因为一次车祸事件,他认识了拥有圣洁灵魂的少女索尼娅。在索尼娅的感召之下,拉斯科尔尼科夫决定投案自首。前方等待他的会是怎样的命运?他将在罪恶的深渊沉沦,还是抓住仅有的幸运重获新生? 地下室手记: 本书包括两部分,部分《地下室》,是这位地下室人的内心独白,探讨了自由意志、人的非理性、历史的非理性等哲学议题;第二部分《湿雪纷飞》,讲述了他在现实中穷困潦倒的一生。这位地下室人的内心充满了病态的自卑,但又常常剖析自己。全书既像小说,又像忏悔录,又像哲学论文,内容深刻,体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写作的全部艺术特色。 白
《基督山伯爵》主要描写的是法国波旁王朝时期发生的一个报恩复仇的故事。法老号船的年轻大副唐泰斯受船长临终之托为拿破仑党人送一封信,遭两个卑鄙小人和阴险检察官维勒福的陷害,被关入死牢。剥夺了本该属于他的美好阳光、爱情和前程。十八年后,他带着狱友法里亚教士临死前告诉他的秘密,越狱逃生,找到法里亚藏匿的宝藏后成为巨富,从此他化名基督山伯爵。经过精心策划,他报答了恩人,惩罚了三个想置他于死地的仇人,并向恩人报了恩。
"曾经以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情,就捧在自己手中。" 茨威格天赋惊人,文学和心理学双重造诣,令其作品独树一帜。高尔基赞他为"没有比他更了解女人的作家",罗曼 罗兰直呼其为"灵魂猎手"精神分析学宗师弗洛伊德对他心理描写能力叹为观之。 本书收录茨威格的《灼人的秘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情感的迷惘》《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国际象棋的故事》等"深层心理"小说名篇,全面、精深地揭示了关于欲望、关于情感、关于爱的深层真实。每一篇都是心理学家视为瑰宝的研究文献;每一篇都是普通人享受文学魅力、了解自身情感的优秀读本。
《悉达多》内容简介: 青年悉达多厌倦了婆罗门生活,选择离开家乡,走向找寻真正的自我的道路。他曾踏入尘世,享受过世俗的生活,沉迷于欲望的深渊,直至对这些产生厌倦。他抛下世俗,决心结束自己的生命。在河边,在绝望的一瞬间,他听到了河水的声音,并在河边顿悟。本书讲述的不止是一个人的一生,更是千万人都会经历的一生。悉达多一生追求的是生命的圆融统一,看似宏大,却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本书语言充满诗性和智慧,细细品读,会有深刻感悟。 《乞力马扎罗的雪》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海明威的短篇佳作十余篇,包括《弗朗西斯 麦康伯短暂、幸福的人生经历》《乞力马扎罗的雪》《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等。非洲猎师的硬汉,雪山上的豹子,桥头的老者,落魄的拳击手 简洁的叙事中蕴含了人世间言不尽的沧桑
《愤怒的葡萄》(1939)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长篇小说代表作,出版当年获美国国家图书奖,次年获普利策文学奖。小说背景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大批农民破产逃荒。斯坦贝克曾跟随俄克拉何马州的农民一路流浪到加利福尼亚州,沿途所见使他震惊不已。他以写实的笔触,以主人公乔德一家的西迁经历为线索,既饱含人文关怀地勾勒出小家庭的斗争、心酸与爱,又波澜壮阔地展现了逃荒农民潮的集体困境与互助友爱。小说饱含美国农民的血泪与愤慨,反映了惊心动魄的社会图景。
卡夫卡的 大多数作品,都像梦境。梦人人会做,但能把小说写得如此像梦的,大概只有他一人。 ——莫言《变形记》为“卡夫卡作品选“系列之一,收入卡夫卡全部中短篇小说,包括其生前已发表作品和去世后出版的遗著。
收有 16篇高尔基各个时期*代表性的中短篇小说。在这些作品中,作者所要表达的不是那种奔涌而出、一泻千里的激情,而是一种融合了挚爱与痛苦、厌恶与同情、失望与希望的复杂情感,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文学印象。
《怎么办?》是俄国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优秀代表作,故事围绕自由劳动、妇女解放和秘密革命活动3条线索展开,提出只有斗争才能改变人民的厄运,并以”未婚妻”隐喻革命。小说结构新颖别致,叙述经常伴以政论性的旁白,并常用隐喻、暗示表示一代新人的革命活动,在发表后引起了广泛的反响。
《陀思妥耶夫斯基文集:罪与罚》系19世纪俄国大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小说描写一心想成为拿破仑式的人物、认定自己是个超人的穷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受无政府主义思想毒害,为生计所迫,杀死放高利贷的房东老太婆和她的无辜的妹妹,制造了一起震惊全俄的凶杀案。经历了一场内心痛苦的忏悔后,他最终在基督徒索尼雅姑娘的规劝下,投案自首,被判流放西伯利亚。作品着重表现主人公行凶后良心受到谴责,内心深感孤独、恐惧的精神状态,刻画他犯罪前后的心理变化。小说一方面描绘了俄国下层人民的悲惨生活,揭露贵族社会的罪恶;一方面也宣扬逆来顺受,从宗教中求解脱的思想。
基本信息 书名: 基度山伯爵(上下) 作者: (法)大仲马 开本: *: 89 页数: 现价: 见顶部 出版时间 2015-08 书号: 9787020104352 印刷时间: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版次: 商品类型: 正版图书 印次: 内容提要 作者简介 作者: 大仲马( 1802 1870 ) 法国作家。 1944 年创作长篇历史小说《三个火枪手》(又译《三剑客》)获得成功,奠定了他作为历史小说家的地位。次年《基度山伯爵》问世,再次引起轰动。他一生勤奋写作,留下几十部戏剧作品和一百多部小说,是法国十九世纪最多产、最受民众欢迎的作家之一。 译者: 蒋学模( 1918 2008 ), 浙江 慈溪人,经济学家,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教授。 1936 年入东吴大学经济系学习,抗战时期入川, 1941 年毕业于四川大学经济系
《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创作于1863-1869年。该作以1812年的卫国战争为中心,反映从1805到1820年间的重大历史事件。以鲍尔康斯、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和库拉金四大贵族的经历为主线,在战争与和平的交替描写中把众多的事件和人物串联起来。作者将“战争”与“和平”的两种生活、两条线索交叉描写,构成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壮阔史诗。《战争与和平》的基本主题是肯定这次战争中俄国人民正义的抵抗行动,赞扬俄国人民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爱国热情和英雄主义。但作品的基调是宗教仁爱思想和人道主义,作家反对战争,对战争各方的受难并都给予了深切的同情。这部小说的诞生不仅代表了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成就高峰,也成为了俄国小说乃至整个俄国文学崛起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