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里的中国》是继《典籍里的中国》后, 文化中国 系列新作! 《诗词里的中国》共7册,《唐诗1》《唐诗2》覆盖望月、登高、咏物、节日、送别、等10大主题场景;《宋词》以时间为线,精选25首不同词牌的宋词,彻底理清词牌的来龙去脉,感受中国文字间蕴含的音律之美; 词传 四本精选李白、李煜、李清照、纳兰容若经典诗词,在诗词中读懂他们的人生经历,以及他们所处时代的历史隐秘。 《诗词里的中国》深度解读了诗词背后的社会世情,畅览繁荣与风雅并存的历史风貌,字里行间贯通历史,让人们透过诗词读懂中国。
《青春手记》是法国作家西蒙娜?德?波伏瓦于18岁至22岁间写下的日记,共分6卷,另附其养女西尔维?勒邦?德?波伏瓦的长篇导言,以及20余张珍贵图片(波伏瓦与友人的照片、信件、日记、文凭等,大多数为首次公开)。这部作品记载了她的迷茫与思考、希冀与悲伤、友谊与爱情,展现了她如何构建自我、发明自我的过程,从懵懵懂懂的 规矩女孩 到投身于行动的独立女性,波伏瓦引领着我们在这场充满偶然和不安的冒险中前行。本书另附波伏瓦的养女西尔维?勒邦为本书作了长达三十多页的序,回顾了波伏瓦的一生。 本书还附有28张首次发表的照片,涉及日记中提到的重要人物和往来信件,具有宝贵的史料价值。
2025年4月2日是 童话之父 安徒生诞辰220周年,也正逢中丹两国建交75周年,值此之际,上海译文出版社隆重推出《安徒生童话与故事全集》,作为安徒生220周年纪念版和读者朋友见面。全书根据丹麦汉斯 雷兹尔斯出版社1992年纪念版译出,收入安徒生传世童话故事157篇,丹麦画家威廉 佩德森及洛伦兹 弗罗里希插画作品500余幅, 国际安徒生大奖 、 丹麦国旗勋章 翻译终身成就奖 获得者、北欧文学研究专家石琴娥丹麦文直译,时任丹麦王国驻华大使、欧登塞安徒生博物馆撰序。为译文插图珍藏本 小经典NO.1。
《分卷本中国文学鉴赏辞典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套装共10册)》是以中国文学鉴赏辞典《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新一版为基础,共分十册,《分卷本中国文学鉴赏辞典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套装共10册)》进行重新设计装帧,并增加与内容相符的木刻版画、书法作品,分册典藏,使版面更加赏心悦目。 全面提升《分卷本中国文学鉴赏辞典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套装共10册)》的档次和品位,以满足不同文化消费层次的读者需要。 《分卷本中国文学鉴赏辞典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套装共10册)》收录唐诗约1100首、宋词约1290首,基本呈现唐诗宋词全盛风貌。
《小学作文讲话》是王鼎钧先生专门为小学生开始学写作文而写的一本书,是每个孩子都需要的作文启蒙之书。他从看图说话开始,亲身示范,破解孩子们在写作文中常见的不敢写、不会写、写不长的难点。教孩子如何观察,如何延长话题,最终让每个孩子都想写、敢写、会写。 《作文七巧》一切复杂精美的文字,都要靠基本的文字技巧编织出来。在《作文七巧》中,王鼎钧先生从文学的高度演示了直叙、倒叙、抒情、描写、归纳、演绎、综合这七种基本写作功夫。他不谈理论,多引用故事来说明其中的原理,读来饶有趣味。王鼎钧先生结合了作文应试的实用功能和文学的立意,让孩子早期的作文练习与更广大的文学灵犀相通。 《作文十九问》是王鼎钧先生与孩子的启发式作文对话录。采用对话体,假设一个勤学好问的学生,不断向老师请教写作中的疑惑。老师
本套丛书精选中国文学鉴赏辞典(新一版)的唐诗、宋词、元曲、古文四大品种,共六本书,配以函套精装礼盒设计。函套精装礼盒三面重点突出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首届向全国推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图书 文字,侧面辅以历代文人读诗名句以及作者队伍等介绍,将唐诗、宋词、元曲、古文封面风景长卷组合配搭,并配有绸带提绳,方便读者携带。函套精装礼盒利于全面提升本套丛书的档次和品位,以满足不同文化消费层次的读者需要。 以《唐诗鉴赏辞典》为代表的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系列,首创文学赏析工具书形式,囊括两千年中国文学名篇,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精粹,配以名家美文深入赏析其精妙,引领读者感悟华夏千年智慧结晶。自诞生以来历经30余年,不断走进千家万户,相伴几代读者成长,累计销售近。新一版在已出经典版的基础上进一步
正逢国家大力倡导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际,以此为契机,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为拓展我社文学鉴赏辞典的风格和品牌,推出分卷本中国文学鉴赏辞典系列。本套书以入选国家 首届向全国推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图书 的《宋词鉴赏辞典》(新一版)为基础,分为六卷,汇编成《分卷本中国文学鉴赏辞典 宋词鉴赏辞典》。共收录宋词名作1200余篇,选目涵盖各家各派,全面精到。每篇词作由古典文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夏承焘、唐圭璋、缪钺、叶嘉莹、周汝昌、宛敏灏、万云骏、钟振振等撰写鉴赏文章,讲解详尽,深入浅出,帮助读者领略宋词之美。书中插配有关宋人词意的书画作品。第六卷后附有宋词书目、词学名词解释、词牌简介等资料供读者参考。全套书进行重新设计包装,使之更加赏心悦目,全面提升本书的档次和品位,以满足读者
《草民+命运+皮囊(附加码01)(全3册)》 《皮囊》是蔡崇达的第一部文学作品,一部有着小说阅读质感的散文集。作者本着对故乡亲人的情感,用客观、细致、冷静的方式,讲述一系列刻在骨肉间的故事,体现一个福建渔业小镇上的风土人情和时代变迁。作者通过本书,与读者分享其对三大现代人共通命题的思考,回答那些我们始终要面对的问题——亲人的生老病死、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故乡与远方的选择。自2014年12月面世至今,《皮囊》成为感动千万读者的“国民读本”,被称为“非虚构”写作丛林中独具样貌的林木,销量突破300万册,堪称现象级的超级畅销书。韩寒、白岩松、刘德华、刘同、蒋方舟、李敬泽、阿来、阎连科等人联袂推荐。《皮囊》(2019)封面升级版,书封使用具有皮肤质感的SKINS纸,包裹14则温情而又残酷的故事,容纳一个个既失去家乡又尚未到达
《刘震云作品选》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刘震云的小说作品选集,收录了刘震云自1987年发表第一部短篇小说《塔铺》起至今30多年来获奖无数的经典代表作。包括《一日三秋》《一句顶一万句》《我不是潘金莲》《我叫刘跃进》《温故一九四二》《一地鸡毛》六部作品。
《大地上的家乡》 “这里的岁月清晰可数,让你活得如此明白、如此清静。我在这个村庄,一岁一岁感受自己的年龄,也在悉心感受天地间万物的兴盛与衰老。我在自己逐渐变得昏花的眼睛中,看到身边树叶在老,屋檐的雨滴在老,虫子在老,天上的云朵在老,刮过山谷的风声也显出苍老,这是与万物终老一处的大地上的家乡。” 菜籽沟村堆满了故事:鸡鸣中醒来,日出而作,且耕且读,把地上的事往天上聊;看树上开会的乌鸦,等一只老鼠老死,做梦的气味被一只狗闻见;想象开满窗户的山坡,关心粮食和收成,在一棵大树下慢慢变老。这些飘在空中被人视若寻常而熟视无睹的故事,都是他的生活大事。 世界也是一个更大的菜籽沟村。远路上的新疆饭慰藉的是旅人疲惫的身心;一条长达三百多公里的牛羊转场道路,每年有数百万牲畜浩浩荡荡行走其间,绵延数
《一日三秋》 六叔生前画了很多关于延津的画,有延津的众生,也有仙女、阎罗和牲畜。六叔死后,画作也随之灰飞烟灭。作家“我”以想象的故事复刻出记忆中六叔的画作,解个烦闷,也探寻着故乡延津人幽默的根源。陈长杰原是豫剧团唱戏的,在《白蛇传》里扮演法海,后来在火车上当司炉;他的儿子叫陈明亮,上初中时外号叫“牛顿”,成年后却以开饭馆炖猪蹄为业。父子俩都背井离乡,靠开火车和炖猪蹄维持着各自的家庭,尝遍了人间的苦甜酸辣,在不同时间和地点悟出:一个重要的瞬间,在人生中一日三秋,但这瞬间永不再来。《一日三秋》充满了黑色幽默,世俗生活所包含的哲理,及打破日常生活壁垒的想象力。 《温故一九四二/刘震云》 《温故一九四二》是作家刘震云的中篇调查体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饥饿的故事。一九四二年,中国抗日战争处于
乡愁 诗人、翻译家、 当代散文八大家 之一余光中 文学三书 ,图文典藏版,一套书完整呈现余光中诗歌、散文、翻译、批评的四度空间。纪念余光中诗歌创作80周年,插画选自全球博物馆,每一首,每一篇,都是经典。系列书包括《我知道我终将面对命运》(中英诗读本)、《乡愁:包一片月光夹在诗里》(经典散文集)、《文学九讲:从阅读到写作》(文学写作课)。
“十三邀”作为一档现象级人物访谈节目,自2016年启程,迄今已陪伴我们走过八年。作家许知远深度采访国内外不同领域的杰出人物,在对话中观察和理解这个变化的世界。 《十三邀Ⅱ:行动即答案》收录“十三邀”第5、6、7季(2020-2023)共计40多位人物的对谈实录,重新编辑整理,全套五册,分别为:《站在历史的远处》《你愿意活出什么样的世界》《保持对生活的一些刺》《创造一个自己的时间》和《人生的定义性时刻》。 “观念固然重要,行动才是灵魂。”诞生于特殊时期的这些珍贵对话,在保持精神与思想之问的同时,尝试去往更辽阔的世界,踏足更陌生的领域,进入更真实的生活,倾听更丰富的语言,袒露更率真的自我。 世界在变,“十三邀”在变,许知远也在变,不变的是对话本身。世界是一场无尽的对话,在对话中观察理解这个变化的世界和我们
《阿勒泰的角落》 十九岁,她随家人初入阿尔泰深山牧场,在荒野中经营起半流动的裁缝店和杂货铺。 牧民自古逐水草而居,为了生活,她与家人也不断随之迁徙——从草场到沙漠、戈壁,甚至是凋敝的废墟。 踏入新的土地,空空荡荡,而自然丰泽。人有手有脚、感官明晰,就是自由。 什么都可以从无到有,一点点被创造出来。这样的土地容不下虚伪和矫情,一切都那么直接、真实——世界是未驯服的,感观是纯·天然的。 哪怕生活永远在一边抛弃,一边继续,只要感受力还在,永远可以发现新的、值得记忆的美好。
本套丛书精选中国文学鉴赏辞典(新一版)的唐诗、宋词、元曲、古文四大品种,共六本书,配以函套精装礼盒设计。以《唐诗鉴赏辞典》为代表的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系列,首创文学赏析工具书形式,囊括两千年中国文学名篇,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精粹,配以名家美文深入赏析其精妙,引领读者感悟华夏千年智慧结晶。自诞生以来历经30余年,不断走进千家万户,相伴几代读者成长,累计销售近千万册。新一版在已出经典版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精益求精。紧跟学界前沿动态,吸收近期新学术成果,对内容进行修订完善,对全书的版式、字体、字号、封面进行重新设计,并增加相关图片,使版面更加赏心悦目,以期达到更为舒适的阅读效果,全面提升本书的档次和品质
四时有明法,万物皆可为诗 顺四时节令,扬中华传统,品百味人生 从西周《诗经》、战国《楚辞》到明清诗词,按四季时序,以二十四节令与十五个传统节日为节点,以元日为始,至除夕而终。 收录200余位诗人365首诗词曲,100余位画师360幅传世名画。 全诗注音,内含白话译文、重点字词详注、独家解析、作家生平、传统节气与节日介绍等,全方位、多角度深入解读一首诗。 每日一诗,感受四季节令更替之中的诗情画意,品味旷世大家跨越千年的四季悲喜与诗画生活。
《余华长篇小说全集(全六册)》 由余华著
\\\\\\\\\\\\\\\"【内容简介】:“尽管她青春年少,但是其实当她把青春流诸笔端的时候,她已经成了未来将要变成的样子。” 《青春手记》是法国当代思想家、文学家西蒙娜·德·波伏瓦1926年至1930年间的私人记录,包括日记、笔记、摘抄、信件底稿、生活和学习计划等,共分7卷,其中 卷遗失,现存2-7卷。 18岁到22岁正是人生观、价值观成型的重要时期,《青春手记》忠实记录了她的迷茫和思考、希冀和悲伤、友谊和爱情,展现了一个生于20世纪初年的少女如何通过不断地质疑、剖析和自省,从懵懂惶惑一步步走向成熟,成为一个自由、独立、清醒的女性。 她阅读,她感受,她写作,她评判,评判他人,也评判自己,她有规律地列出详细的生活和学习计划,她反复重读自己的手记……当我们翻到 几页时,一个全新的她出现了:“我坚信这样的丰富会被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