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旦被视为中文现代诗歌第一人,一生留下的诗作仅不到160首; 他有一种灵魂上的痛苦,而这使他最普通的观念都得了一种深重和庄严 。他翻译的普希金、雪莱、拜伦、奥登等人的作品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本书借助翔实的文献,记述了诗人穆旦/翻译家查良铮在风云变幻的时代中激荡起伏的一 生。 像穆旦这样在不长的一生中留下可纪念的甚至值得自豪的足迹的诗人不会很多 学生时代徒步跨越湘、黔、滇三省,沿途随读随撕读完一部英汉辞典,最后到达昆明西南联大;25岁以中国远征军的身份参加滇缅前线的抗日战争,经历了严重的生死考验;1952年欣慰于新中国的成立,在获得美国学位之后毅然回归祖国 何况他还有足够的诗篇呈现着作为中国知识分子对于祖国和民众的赤诚 他的诗歌创作所拥有的创造性,他至少在英文和俄文方面的精湛的修养和实
本集为《散文》创刊四十年际复证初心之制,精选《散文》四十年中刊发的名家杰作,计百人百篇。本书作为《散文》创刊四十年来的一次整体回顾,同时也是对历年来所刊发文字的一次再沉淀、再萃取的过程。经过对读者、作者以及专家反馈的研究分析,所选作家、作品均代表性地体现了华语散文创作四十年来的面貌与水准。其中,既包含冰心、季羡林、孙犁、汪曾祺、王蒙、冯骥才、史铁生、铁凝等文坛大匠的经典美文,收录当下活跃的文坛中坚力量与新锐作家zui具代表性与知名度的作品,同时,亦将选编视野对准海外华语散文创作,采撷佳篇。 百人百篇 ,依作者出生年月编次,跨越整个二十世纪,是对《散文》办刊历程一次多维度的 全面回忆 ,也是对现当代华语散文创作的一次盛大巡礼。
《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是黄永玉上世纪90年代旅居欧洲写生作画时所写的艺术游记散文,出版三十余年来广受读者喜爱。全书分两辑:《沿着塞纳河》《翡冷翠情怀》。跟随黄先生的笔触,我们可以欣赏到别样的艺术景观:巴黎圣母院、埃菲尔铁塔、菲埃索里山、达 芬奇纪念馆,以及爱伦堡回忆录中提及的洛东达咖啡馆,咖啡馆附近罗丹的巴尔扎克雕像,圣母院不远处的大屠杀纪念馆,埋葬梵高兄弟的小镇和墓碑,但丁的家和但丁见到比雅特丽丝的圣三一桥,等等等等。作者敏锐细致,富于幽默感,将旅途中遇到的奇情趣事、与旅居地人们的有趣交往描写得活泼生动,引人入胜。从街道到城镇全景,从文化到市井民风,从建筑到风物风情,从名人到普通市民 俱在黄永玉的绘画与文字里散发着鲜活的气息,堪称一卷认识欧洲人情世相的心灵地图。 此为全新修订
张爱玲散文全集:《流言》《华丽缘》《重访边城》,2019精装上市,收录张爱玲一九四〇年代到一九九〇年代的散文作品。 《流言》,收录张爱玲年轻时代的散文作品,包括《天才梦》《童年无忌》《爱》《公寓生活记趣》等。 《华丽缘》,收录张爱玲中年时期的散文作品,包括《寄读者》《中国的日夜》《华丽缘》《忆胡适之》等,特别收录遗稿《异乡记》。 《重访边城》,收录张爱玲暮年时代的散文作品,包括《羊毛出在羊身上》《惘然记》《海上花的几个问题》《重访边城》等,特别收录遗稿《爱憎表》。
每个人都会面对人生的艰难时刻,才华横溢的乔治 吉辛也不例外! 许多年来,乔治 吉辛一直靠写作谋生,一直在生活中奋争, 挣钱本应只是达成目标的手段。从十六岁自立开始,有三十多年了,我却不得不将挣钱当作目标 。 更让他焦虑的是,尽管他时不时能挣到所需之外的一点余钱,却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度过一生。他需要休息,需要安静,需要身心健康,需要宁静平和的心境,带着对生命的喜悦,写下一个想法、一段回忆、一点遐思,描摹一段心境,诸如此类。 直到四十岁,乔治 吉辛梦寐以求的生活也只能靠幻想才得以实现。此后,他创作了103篇自传式随笔,如实记录了自己的人生感悟。这些散文以《亨利 莱克罗夫特杂记》即《四季随笔》为名出版后一纸风行,帮助无数读者顿悟生活的真谛,从艰难时刻走向更新、更广阔的世界。
令海明威一早成名且经久不衰的作品,当属他开创一代文风的短篇小说。他的短篇以陈述句为主,描写精准,对白简短,给读者直接生动的印象,影响了世界上许多现当代作家。 本书分上下两册,收录了海明威的全部短篇小说。上册收录了1938年出版的作家*部完整的短篇小说集,即 首辑49篇 ,包括《乞力马扎罗的雪》等传世名篇;另有6篇未收入 首辑49篇 ,而显然属于同一时期的作品一并放在 附录 中。下册收录了 首辑49篇 后发表于书刊上的短篇小说及早先未发表过的小说,共21篇。附录中另有5篇,为原版全集中没有收入、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才发现的。
汪国真,当代诗人、书画家。1982年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 1984年发表首比较有影响的诗《我微笑着走向生活》。1990年开始,汪国真担任《辽宁青年》《中国青年》《女友》的专栏撰稿人,掀起一股 汪国真热 。2015年4月26日汪国真去世,享年59岁。《汪国真诗文全集》是由汪国真胞妹汪玉华主编的图书,分上下两卷,搜集了汪国真这一生能找到的几乎所有诗文歌词等整理成集。本书是卷,包括三个部分:诗歌卷、古体诗词卷、采访点评卷。该套书对喜欢汪国真的读者具有非常大的研究和收藏的意义。
桑顿 怀尔德经典作品集(全五册) 是桑顿 怀尔德最具代表性佳作,包含一部小说,四部戏剧集。其中,《圣路易斯雷大桥》荣获1928年普利策小说奖;《我们的小镇》荣获1938年普利策戏剧奖;《九死一生》荣获1943年普利策戏剧奖。曾经,只有《我们的小镇》《圣路易斯雷大桥》被引进到国内,其他三本《阿尔刻提斯之歌》《漫长的圣诞晚餐:独幕剧集》《九死一生》都是首次出版简体中文版。更值得期待的是,本次作品集是一套在全球都独一无二的珍贵版本,怀尔德基金会(The Wilder Family LLC)独家授权普利策戏剧奖得主保拉 沃格尔、唐纳德 马古利斯等当代知名剧作家和作家为每一部作品作序,此版本是桑顿 怀尔德诞辰125周年纪念的唯一版本。
围棋是竞技,是游戏,是艺术,是中国思想与文化的一个标本、一种象征。历史上,儒释道代表人物及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数学家、哲学家等,都对围棋颂扬备至。 有人说,我们已进入到一个读图的时代。在有关围棋题材的绘画、工艺美术及棋谱中,就蕴涵了一部围棋的历史。本书以图说围棋的方式,描述了中国围棋三千年的历史,从中国围棋绘画、工艺美术及棋谱、棋势中去发掘其中所蕴涵的独特的围棋历史及中国文化内涵,为围棋史提供了一个新的观察视角。
顾随先生既是一位专注于古典文学与文艺理论研究的学者,又是一位天才骏发的诗人、作家。生前著述、创作颇丰,然不轻易刊发,故刊行者较少。十年动乱中,部分手稿又下落不明,殊为可惜。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叶嘉莹教授及顾随先生之女顾之京教授多方访求遗稿,期间得到多位前辈学者的帮助,终成《顾随文集》,由我社于1986年出版。 《顾随文集》系顾随先生著述、创作文字的首次系统整理出版。正式出版后的36年间,顾随先生著作又陆续出版多种,他的研究与创作成就,也已较为全面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此次推出的新版《顾随文集》,较1986年版,内容编次一仍其旧:上编收录 东坡词说 稼轩词说 揣籥录 等研究性文字,下编收录 词选 诗选 杂剧选 等创作性文字,附录收录叶嘉莹教授撰写的长篇纪念文章和顾之京教授的后记。 顾之京教授依据原印
由当代文学研究开山鼻祖洪子诚和海外汉学名家奚密领衔,吴晓东、姜涛和冷霜等著名新诗研究者参与编写,精选台港澳和大陆100年来108位诗人而成,编者、诗人的阵容皆可谓神采奕奕、耀眼夺目。编选者在今天类乎 诗三百 的极简约形式和十几卷本以至几十卷本的宏大规模之间,选取一种 适度 篇幅的选本作为补充,是旨在面向诗歌爱好者的普及读物,同时又为想了解新诗历史和现状的读者提供进一步深入的空间。为了让读者对诗人的生平、创作历程和艺术特点有所了解,诗选将简要 导读 的撰写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提供可以扩充阅读的诗集目录。编选者为这部诗选以 时间和旗 与 为美而想 为名,命名虽然带有偶然的因素,但也多少体现了他们对新诗与历史、时代的关连,以及新诗在艺术构型、探索走向上的某种理解。
一套根据当下中小学生的阅读水平精心打造的丛书,分别从咏物、绘景、事与人、情与人四个角度精选现代名家散文编排而成。所选文章均为名家名篇,情感真挚动人,文字清新隽永,在拓展阅读面、提升写作能力之外,更给人以美的熏陶和享受。
这是叶锦添的创意美学笔记,也是他大半生的艺术思考和实践。无论是做艺术指导还是服装造型设计,抑或是一个导演、一个艺术家、一个写作者,叶锦添都是一边专心致志,一边神游八荒,在这种矛盾且统一的状态中,他才能达到他想达到的境界 既要做到极致,又要找到足够多的可能性。 艺术就是创作,叶锦添说: 找到那个目的,一直为了那个目的创作。我们很难找到标准答案,因为没有固定的答案。 与众多各个领域的大家合作过之后,他拼命汲取着艺术的养分,比如,他这样评价李安: 李安的电影永远是在一个含蓄、高雅的感觉中,如一支银针般刺痛了神经,令人过目不忘。他深刻地认识自我,勇于尝试不同的题材,克服地域文化的差异,而那种隐藏的士大夫情怀,却从不缺席。 他从西方看到东方,从东方看到西方,将东西方融合,诠释出独有
本书由关汉卿现存18部 杂剧 和 散曲 两个部分构成, 散曲 又分为 小令 和 套数 两类。附录 有关关汉卿生平及评论资料摘编 。每部杂剧前面有导读,介绍该剧主要情节、艺术特色、在戏曲舞台上的演出流变等;对杂剧中的词语进行注释,介绍相关典故及戏曲知识,注释简洁,便于读者阅读;校记总论杂剧现存版本,精选底本,参校不同版本,录入有参考价值的异文,便于研究者进一步研究。散曲部分对于曲词进行详细的注释,在每个曲牌的开端,还加上了提纲挈领式的按语,既有对于曲旨的阐释说明,又有对于作品艺术性的品评。本书文献全面可靠、整理细致简洁、注释精当准确,是一部嘉惠学人、有助于传播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精品。
城市书写是在20世纪后期 空间转向 背景下产生的,城市书写关注城市空间在小说叙事和主题阐释中的作用和意义,是作者在小说中对城市的多维社会的文化解读,其中融入了作者的城市理念、创作方法以及主题思想。英国小说中的城市书写聚焦空间景观中的文化叙事、权力机制、精神表征以及民族认同等社会文化建构,分析英国社会文化在小说文本中的多维再现。本书稿旨在阐释城市书写如何成为英国小说中重要的人物刻画和主题阐释手段。本书稿共分为六章:第一章结合国内外最新资料对城市空间研究进行了梳理及总结,并系统分析了文学的城市书写理论及其发展述评。第二章主要阐释了英国小说的城市书写方法和策略,重点阐释英国小说的城市书写特征及其城市书写的多维文化建构意义。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六章分别从城市运行机制、文化再现、精神
叶锦添出生于香港,父亲爱好粤剧,他便常常跟随父亲进入演出后台,尝试用相机记录下演员候场时的神情和状态;哥哥从事摄影工作 , 他就跟着哥哥学习摄影;他也偏爱绘画,感受和琢磨着用笔触搭建起画中世界的妙趣。在父亲和兄长的浸润下,升入大学时,叶锦添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摄影专业,希望可以用视觉语言传达自己的感知,建立由技艺走向美的连接。 大学时的叶锦添整日泡在图书馆中,几乎读遍了所有关于西方艺术的书籍,又为了沉浸式地学习、体悟西方文化而踏上了欧洲游学的旅程。而后,他又合作过众多知名导演,如吴宇森、李安、冯小刚、蔡明亮、陈国富、关锦鹏、陈凯歌、田壮壮、李少红、乌尔善等。 如今,他是时代顶尖的艺术大师,也是永远游走在探索与突破之路上的求学者,他一直对世界多样性保持开放、好奇,一直在融合和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