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日是 童话之父 安徒生诞辰220周年,也正逢中丹两国建交75周年,值此之际,上海译文出版社隆重推出《安徒生童话与故事全集》,作为安徒生220周年纪念版和读者朋友见面。全书根据丹麦汉斯 雷兹尔斯出版社1992年纪念版译出,收入安徒生传世童话故事157篇,丹麦画家威廉 佩德森及洛伦兹 弗罗里希插画作品500余幅, 国际安徒生大奖 、 丹麦国旗勋章 翻译终身成就奖 获得者、北欧文学研究专家石琴娥丹麦文直译,时任丹麦王国驻华大使、欧登塞安徒生博物馆撰序。为译文插图珍藏本 小经典NO.1。
《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1-4)》由王鼎钧著
本书为康 帕乌斯托夫斯基的自传体纪实长篇小说,共分为《遥远的年代》《动荡的青春》《未知世纪的开端》《满怀希望的时期》《投身南方》《漂泊的篇章》六卷。书中既有对往昔岁月的追溯回望、对创作历程的思考探索,亦有对大自然空灵淡远的诗化描绘,作者更是艺术化地书写了与之同时代的作家,诸如布尔加科夫、巴别尔、谢维里亚宁等人的生平轶事。此外还着力刻画了船夫、马车夫等普通人物群像,行文间流溢着生活的厚重感和纯美诗意。从中可探寻作者的内心世界,也可一窥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从沙皇俄国到苏联时期的社会历史图景。
《刘震云作品选》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刘震云的小说作品选集,收录了刘震云自1987年发表第一部短篇小说《塔铺》起至今30多年来获奖无数的经典代表作。包括《一日三秋》《一句顶一万句》《我不是潘金莲》《我叫刘跃进》《温故一九四二》《一地鸡毛》六部作品。
“十三邀”作为一档现象级人物访谈节目,自2016年启程,迄今已陪伴我们走过八年。作家许知远深度采访国内外不同领域的杰出人物,在对话中观察和理解这个变化的世界。 《十三邀Ⅱ:行动即答案》收录“十三邀”第5、6、7季(2020-2023)共计40多位人物的对谈实录,重新编辑整理,全套五册,分别为:《站在历史的远处》《你愿意活出什么样的世界》《保持对生活的一些刺》《创造一个自己的时间》和《人生的定义性时刻》。 “观念固然重要,行动才是灵魂。”诞生于特殊时期的这些珍贵对话,在保持精神与思想之问的同时,尝试去往更辽阔的世界,踏足更陌生的领域,进入更真实的生活,倾听更丰富的语言,袒露更率真的自我。 世界在变,“十三邀”在变,许知远也在变,不变的是对话本身。世界是一场无尽的对话,在对话中观察理解这个变化的世界和我们
史学大家许倬云怎样看待美国沧桑五十年? 功成名就后的张艺谋,如何看待艺术与权力之间的关系? 拥抱娱乐至死时代的马东为何“底色是悲凉”? 喜欢洞见未来的罗振宇,把做生意视作“最有尊严的生活”? 十三邀,是著名知识分子许知远与各行业、各领域领军人物共同对个体与时代做出的观察与思考。他们各自以独有的视角,在个体与时代、智性与审美、自我与世界、见识与创造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对话与交流,全面展示出我们时代很优秀的头脑与心灵对历史、当下和未来做出的追问和探索。 与视频节目不同,图书版《十三邀》打破了1至4季的区隔,重新划分为艺术界、演艺界、人文知识分子、时代浪潮人物等四大领域,使得每个领域的意见、经验与心得更加具有模板作用,以不同领域中正在发生的样本,探求我们这个时代的发展切片,进而带
“中国人的文化常识课”系列,是为所有热爱中国艺术和传统文化的读者写的“国民文化入门书”。一套6册,涵盖美学、文学、绘画、书法、建筑、音乐与戏剧7大领域,以5000年历史时间为序,完整解读国人必知的文化大家和经典名作。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这套文化常识课用深入浅出、生动有趣的语言,配以600+幅精彩纷呈的经典名作大图,清晰地梳理出300+文化常识专题。让我们在忙碌的日常中温习古代文化名人的魅力,在文化中重寻中国人的底气与骨气。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沉默的大多数》《我的精神家园》《爱你就像爱生命》是王小波杂文及书信全集,有趣、有智、有美、有爱,带你走上人生独立的4级台阶,遇见独·一无二的自己!
译林出版社出版的这套增订本《莎士比亚全集》,前后共用了近五年的时间。这套全集以朱生豪先生译本为基础,有两大特点:一是 全 ,二是 新 。 说它 全 ,因为它收了已发现的莎氏全部作品,它收了莎氏39个剧本和他的长诗、十四行诗及其他抒情诗,包括 河滨版 在1974年收入的《两个高贵的亲戚》和1997年刚刚接纳的《爱德华三世》及一首长诗,再加上《托马斯 莫尔爵士》的片断,这样,已发现的莎氏存世作品就都在内了。 说它 新 ,因为它在校、译中吸收了国际莎学界的研究新成果,还恢复了被认为 不雅驯 而被删除的词句、段落等,以尽量保持莎氏作品的本来面目。
本书是 学者李冬木数十年鲁迅研究成果的集结。书中以1902—1907年鲁迅留学日本的七年为线索,围绕“周树人何以成为鲁迅?”,具体考察了留学生周树人如何确立起其作为近代思想基础的“进化”与“国民”的观念,并将其反映到后来的创作当中的思想历程,力图揭示周树人在波澜壮阔的20世纪初,如何在时代大潮中,完成个人主体塑造的精神历程。全书带着清晰的问题意识和明确的研究方法,重回鲁迅本身,以大量史料和文本细节考证,完成了鲁迅的精神史溯源,开拓了鲁迅研究的新视野,是鲁迅研究史、现代文学比较研究史上的重要成果。
《贺拉斯诗全集(拉中对照详注本上下)(精)》囊括了贺拉斯一生所有的诗集,包括四部《颂诗集》《世纪之歌》《长短句集》、两部《闲谈集》和两部《书信集》,近八千行,以拉汉对照的形式呈献给读者。为了读者更准确地理解贺拉斯的原作,译者做了七十多万字的逐行详注,内容覆盖了原文的语法分析、历史和神话典故以及大量的学术讨论,融合了欧美学术界数百年的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作为国内第一部贺拉斯诗歌全集,本书不仅是文学研究者和诗歌爱好者的重要参考文献,也是学习拉丁语的重要阅读材料。
本套书收录了莎氏39个剧本和他的长诗、十四行诗及其他抒情诗,包括“河滨版”在1974年收入的《两个高贵的亲戚》和1997年刚刚接纳的《爱德华三世》及一首长诗,再加上《托马斯·莫尔爵士》的片断,这样,已发现的莎氏存世作品就都在内了。在校、译中吸收了国际莎学界的研究新成果,还恢复了被认为“不雅驯”而被删除的词句、段落等,以尽量保持莎氏作品的本来面目。
《重访边城》 从一九四〇年代到一九九〇年代,张爱玲散文创作横跨半个世纪,《重访边城》收录她晚年时期的散文作品。这本书里,有《羊毛出在羊身上》《惘然记》《海上花的几个问题》《关于小艾》《重访边城》等散文篇目,有张爱玲用珍贵老照片坦陈生命历程的《对照记》,并特别增补张爱玲遗稿《爱憎表》,完整呈现了张爱玲传奇一生的华丽与苍凉。从《爱憎表》,看70岁的张爱玲如何回望17岁的自己。读《重访边城》,重新认识暮年时代的张爱玲。 《张爱玲经典小说集5册倾城之恋小团圆半生缘红玫瑰与白玫瑰怨女现当代文学青春文学畅销书籍》 《倾城之恋》:收录张爱玲于一九四三年至一九四四年创作的中短篇小说,包括《炉香》《第二炉香》《茉莉香片》《心经》《封锁》《倾城之恋》《琉璃瓦》《金锁记》《连环套》。 《红玫瑰与白玫瑰》:收
一,本书收录迄今所发现的鲁迅全部作品,含创作、翻译、书信和日记。鲁迅生前编入自己文集而确系他人所作或由他人代笔者,列为附录。其余他人之作,包括鲁迅编集时文后所附“备考”,概不收入。 二,收入本书的作品,均依完成先后排列。同一时间项下,以日记、创作、翻译、书信为序;著译作品先小说,后散文、诗歌。能系日者系日,无法系日者系月,无法系月者系年。写作时间未明,则系以初次发表时间,于题目右上方标一星花以示区别。 三,凡能独立成篇者,无拘长短,均单立一题;中、长篇作品,亦一律保持完整,不予割裂。 四,鲁迅对自己的作品每有修改,此次编集,只收录最后定稿。惟致许广平信与《两地书》所收鲁迅文字分属“书信”与“作品”两种文本,故一并收入。 五,收入本书的著译作品,均以鲁迅生前最后定
本书收录了清代学者方玉润自咸丰五年至光绪七年的日记,内容丰富且详实。日记分为《星烈日记》《心烈日记》和《新烈日记》,前两种现存于 图书馆,共三十七册;《新烈日 记》藏于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共四册。这些日记采用逐日纪事方式,记录了方玉润的日常活动、人物交往及事件细节,并抄录邸抄报,聚焦清军与太平军战况、官员升迁及作者对时 局的观感,兼具个人记录与工作日志的双重价值,是研究当时社会生态的珍贵文献。 此外,日记还反映了方玉润的文学观、史学观、堪舆观,以及他对《资治通鉴纪事本末》《文心雕龙》《红楼梦》等典籍的接受与传播,展现了其学术思想,为研究清代学术思想史提 供了独特视角和宝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