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例编排上,本书通过 入选理由 、 作者简介 、 作品赏析 等栏目多角度解析名作,引导读者准确、透彻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从中汲取丰富的人生营养。 入选理由 点明每篇散文入选的理由,让读者在阅读前对作品有个初步的认识。 作者简介 以简练的文字对作者的生平、求学经历、文学成就和影响等作了扼要的介绍,使读者对作者有一个清晰概括的了解。 作品赏析 以凝练的文字,对原文的写作背景、语言特色、创作技巧、思想哲理等进行精当到位的解析,使读者从深层次上去咀嚼原文,以达到曲终韵留、余味缭绕之效。
我是陕西科技大学的一名文学老师,有时会想:除了教书,我能不能走出校园,为社会做点什么?一次机会,我到西安市碑林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挂职,任副局长。碑林区是西安市的中心城区,却没有一家图书馆,让我错愕。更让我错愕的是,我即将接手的这个“西安市碑林区图书馆建设项目”要建在地下!墙皮破损,电线裸露,没个好模样,人手就我和馆长小宁两个人。 小宁说买书的事情全听我的。书商纷纷发来书目,但我发现我得自己动手编一个更适合本区读者的书目出来。我们的馆小,书少,这恰恰困难——稍微买偏了,就会大量被闲置。 碑林区是市中心商业繁华区,周末常有家长带小孩子来附近逛街,应该加大文学书和少儿书的占比。附近有全国优选的石碑博物馆,展出的不是绘画或者器皿珠宝,而是“字”。这个地方离我们图书馆步行只有几分钟,应
I.《如果种子不死》 一个可能很快就凋萎的桂冠,我一点都不想要。 遭遇人生变故与舆论谴责之后,面对创作与道德间的冲撞与撕扯, 五十岁的纪德回望半生,展开自我清算, 写下坦率到天真的回忆录与忏悔书: 前半部分追溯敏感压抑的童年时光、悉数坦白青春的悸动与爱恋, 在他的成长路上,天性与束缚不断角力,禁欲主义与无畏之爱展开持久对峙。 后半部分记录改变纪德人生、写出《地粮》等系列作品的北非之旅及与王尔德等人的真实交往, 以率性之姿跃出时代的禁锢,引领数代青年展开一场朝向自由的长久叛逃。 II.《地粮 新粮》 我们的动作伴随着我们,就像磷光从属于磷一样; 不错,它们使我们受到了耗损,但也构成了我们的光辉。 二十八岁的纪德,游历北非、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南部,在崭新的天地间写下《地粮》。 他狂热
本书内容精选了200多首00后诗人、作词人惊竹娇从2018年至2022年创作的原创诗歌。他的诗歌多为长短句,富有形象性,语言优美、朴素,具有少年独特的浪漫风格,或意气风发,或寂寞孤独,或平凡可爱。诗人在古典诗词的熏陶下,以现代化的抒情方式表达自我。全书共分6个章节,分别是“得意春衫”“有关风月”“朝露十八”“柳岸花鸣”“植物情书”“碎玉零珠”,这些挺拔的诗句,将生活中美好的部分抽丝剥茧,呈现出来。我们的生活需要诗意,需要一双捉住平凡的眼睛,而诗歌是有包容性的,家国可以入诗,伟大的志向可以入诗,年轻的感情也可以入诗,这本《君不见》送给所有努力向上的少年们。
吴谢宇案是一起备受关注的刑事案件。2015年7月,时年21岁的北京大学学生吴谢宇在家中杀害母亲谢天琴,制造母亲陪同其出国留学的假象,骗取亲友144万元用于挥霍,购买十余张身份证件隐匿身份逃亡,直到2019年4月在重庆机场被捕。法院审理认定其作案前精心预谋,手段极其残忍,严重违背人伦道德,最终以故意杀人罪、诈骗罪、件罪数罪并罚。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于2024年1月被执行死刑。在2016年、2019年、2022年、2023年这几个与吴谢宇案有关的不同时间节点,《三联生活周刊》的记者都进行了追踪、采访和调查。《人性的深渊:吴谢宇案》一书正是在这组封面报道的基础上扩充而成的。记者吴琪、王珊围绕家庭、友人、学校、法庭等社会关系网络走访、调查,先后联系了上百位采访对象,获得了大量一手资料,并借助吴谢宇的狱中自述、书信、法庭供词等,还
本书讲述了过去二十年来,中国自由攀登者用攀登书写各自的命运,并在死亡的悬崖边追逐快乐的真实故事。自由攀登者是中国特有的一类群体,本书作者通过采访大量人物、挖掘大量碎片化资料,最终回到四个不同的年代,站在每一个年轻命运的十字路口上,记录他们的人生际遇、生死时刻与决定性瞬间,串联起一部中国最壮丽、最不为人知的登山史诗。这不是一本单纯描写惊险刺激的读物,也不是一本旨在歌咏壮美河山与人类意志的文学作品,而是在客观讲述一个个年轻命运在时代的洪流中追寻自由与自我的故事,尽管故事的结局并不总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