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东北抗联》是一部长篇纪实文学作品。作者在查阅参考了大量的近代史尤其是东北抗联相关史料的基础上,用二十章六十余万字的篇幅,展现了自日本侵华以来,东北抗联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联合各种抗日武装,组织东北各族人民,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下坚持抗战的光辉历程,歌颂了以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赵一曼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勇赴国难、血战到底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英雄气概,以及坚定信仰、心向中央的忠诚品格。同时,作者还将东北抗联的抗日活动,置于抗日战争的大历史背景下,用大量篇幅,描写了中国抗日战场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描写了国民政府尤其是蒋介石个人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抗战中的举措,阐述了国共双方高层的抗日政策对抗联的抗日活动、抗联的命运和
《深蓝的故事四部曲》是深蓝非虚构作品集结之作。在书中,我们得以见证深蓝的成长与坚守,七年来,他的文笔愈加细腻成熟,但始终不渲染、不夸张,只是以诚恳平实的语言将从警期间亲历的故事娓娓道来: 《深蓝的故事1》:既有对子女教育问题的深思,对养老问题的哭笑不得,也有医闹与 碰瓷 乱象、反映赌博害人的案件。 《深蓝的故事2:局中人》:收录为抓捕罪犯不惜 卧底 11年的三大队队长程兵,连续潜伏60小时殉职的周警长,为帮女友戒毒、自己当了警察的林所长等人震撼人心的故事。 《深蓝的故事3:未终局》:记录下两件在办案者多年追查下破获的大案,揭开错综复杂的真相与隐秘的人心。此外,还讨论了原生家庭,少年犯回归社会等热点话题。 《深蓝的故事4:在人间》:书中多数故事都与 家 有关,有互相支撑,为了家人改过自新的罪犯,
阿布拉莫维奇工作室的艺术总监马林向25位先锋女性提出了同一个问题:能否为您创作肖像?为了 透彻地了解她们,他开展了一系列访谈,以理解她们毕生的创作。 她们谈论艺术、美、欲望、痛苦、成功、名声、羞耻、死亡、性、反叛、灵性、种族、遗产、 ……她们是导演、设计师、演员、歌手、画家、摄影师、雕塑家……她们是行动者。她们是艺术家。 打破边界的艺术家。改变规则的艺术家。为其他艺术家开辟道路的艺术家。将与未来几代人产生共鸣的艺术家。 她们在塑造我们 所见世界的过程中功不可没。
他被宋人称为 国朝人物 ,令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钦佩不已。他在布衣为名士,在州县为能吏,在边境为名将,一身而备数器。他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以天下为己任,锐意改革,奋不顾身。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富贵、贫贱、毁誉、欢戚,无一动其心,雄辩地证明孟子所说的 大丈夫 可以真实存在。他是文学上的天才,情感丰富而细腻,明月高楼,斯人独倚,酒入愁肠,化作他的相思之泪。 长篇历史小说《范仲淹》生动地再现了范仲淹传奇的一生,这是一部大宋 孤勇者 的英雄史诗,也是一部揭示真正的中国式处世之道的书。全书内容建立在客观史实之上,人物故事、典章制度经过严密考证,细节想象合情合理,描绘了北宋初年错综复杂的政治风云,塑造了众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读者翻开这部小说,就仿佛穿过历史隧道,重回到那个成就了范仲
本辑《单读-26》起源于5部来自*个全球记者奖 真实故事奖 的作品,并*终以9部非虚构作品和1部纪实影像作品为主体,首次推出了非虚构作品合集。在一个 后真相 时代,继续叩问真实。 这些故事来自洪都拉斯、波兰、刚果、塞内加尔、南非、古巴、英国、日本等12个国家和地区,涉及移民、养老、种族、性别等当下性、全球性的议题。由专业写作者深入现场调查,挖掘复杂事件的前因后果,呈现现实世界的光明与灰暗,直击全球社会的矛盾与不公 在真实故事里,世界是不平的。 本辑《单读-40》为口碑长销好书《单读26 全球真实故事集》续编。《全球真实故事集II》译介了第一个全球记者奖项瑞士 真实故事奖 2021年和2023年入围作品中的六部,分别关于关塔那摩拘押营的一对冤家、伊朗大德黑兰监狱的世相、一位德国父亲遭性侵的往事、疫情中过世的西班牙老人
本书为一部长篇纪实文学作品,兼具历史散文的特质。以宁波建城1200年间重要的对外开放事件为重点,同时期中国史与世界史为参照,书写唐以来历代直至新时代宁波城的开放历史,折射不同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面貌。环环相扣的细节和不同人物之间交集碰撞,创造性地将城市史、国家史、世界史放置于同一时空,气势磅礴。
我们来认识一下米拉。 她是一位喜爱读书的小镇女孩,从小就是个独立而聪明的孩子。她十四岁读尼采和潘恩,开学第一天就学完了全部课本,学校只得让她跳级。可这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美国,女性最常见的职业是 打字员 ,人生的主题则是 家庭 。母亲对她最大的期望就是 嫁个好人家 。在 一个封闭的小地方,她的聪明和独立却使她成为异类。久而久之,她屈服了。她像其他女孩一样草草结婚,穿紧身褡,学做饭,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生下两个孩子,努力让自己做一位 贤妻良母 。丈夫有体面的工作,她也住上了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大房子。她举止优雅,总是面带微笑。而只有她自己知道,在生活的平静表象之下,她正在默不作声地崩溃
想要了解中国人近40年的远方追求,这是一幅在路上的全景图, 不是只有西方才有在路上的人群,中国近40年风起云涌中,已有一代代人踏上长路,以徒步、登山、漂流、骑行等多种方式,走向荒野,重塑人生。这其中,涌现过一个个奇迹般身影,走过独一无二的旅程。 他们究竟为什么走向荒野?追求怎样人生?作者湘君,一位痴迷户外旅行的人物写作者,历时七年寻访数百位行者,以深情笔触、深刻理解,真实记录远方的一段段个性人生。以人物列传形式,首次集中呈现出中国 在路上 的心灵成长史。 卷一《四代人》以时代脉络,聚焦四代传奇行者命运。以一个个奇迹般人生,细腻刻画了当代最具代表性的行者心路,其中有上世纪漂流黄河的热血汉,有徒步走中国的流浪者,有长眠雪山的清华学子,有追求自由的新一代攀登者 卷二《闪耀的与逝去的》以生
诞生于1989年的北大山鹰社(Mountaineering Association of Peking University,MAPKU),是中国*个以雪山攀登为主要活动的学生社团,承载了一代代北大学子的梦想与激情,至今已经历30年的成长。 本书是北大登山队30年队史的全记录,讲述一代代热血青年攀登雪山的*故事。他们因共同的目标而点燃勇气,在不断的磨砺中培养信任,在一次次行动中领悟 无兄弟,不登山 的生命交融。
罗素等编著的《人工智能(一种现代的方法第3版)》是很、很经典的人工智能教材,已被全世界100多个国家的1200多所大学用作教材。《人工智能(一种现代的方法第3版)》的近期新版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人工智能的理论和实践,阐述了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内容,并深入介绍了各个主要的研究方向。全书分为七大部分:第Ⅰ部分“人工智能”,第Ⅱ部分“问题求解”,第Ⅲ部分“知识、推理与规划”,靠前V部分“不确定知识与推理”,第V部分“学习”,第VI部分“通信、感知与行动”,第VII部分“结论”。本书既详细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思想和算法,还描述了其各个研究方向很前沿的进展,同时收集整理了详实的历史文献与事件。另外,本书的配套网址http://aima.cs.berkeley.edu/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大量教学和学习资料。本书适合于不同层次和领域的研究人
本书作者为20世纪80年代的 选调生 。作者以本人的原始日记、书信为素材,详细描写了一名全国重点大学的理科毕业生接受选调到甘肃农村工作的亲身经历和心理活动,真实呈现了改革开放初期中国西北基层社会的风土民情,以及中国各社会阶层迎接大时代浪潮冲击的人生百态,再现了当时中国青年知识分子面临的职业、爱情和社会环境冲突,以及他们面对时代变迁而产生的人生困惑与思考。 选调生 是指省级党委组织部有计划地从高等院校选调品学兼优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进行重点培养。1965年6月,中央批准高等JY部《关于分配一批高等文科毕业生到县以下基层单位工作的请示报告》,全国选调生工作由此开始,后因 文化大革命 中断。20世纪80年代,根据 陈云 同志提议,中共中央组织部设立青年干部局,选调生工作重新展开。2000年和2
《将帅纪事》一书收录了作者纪学亲身采访、撰写的关于将帅的访谈文章,这些文章写成后,都曾经发表在不同的报刊上,或收进不同的书中。此次将这些文章集中一起出版,将其命名为《将帅纪事》,为读者提供集中阅读的方便,从将帅往事中汲取思考和感悟。这些文章以访问将帅本人或其家属的角度,记述了、、、、等将帅的事迹、经历,文章语言优美,叙事生动,读者能从中感受到将帅们的言行品德,领略他们的别样风采。
20 世纪初,法国人桑志华(Emile Licent)为探寻人类起源之谜来到古老神秘的东方,开启了逐梦之旅。这位法国博士自称 “进士”,足迹遍布黄河流域以北的大半个中国,历时 25 年(1914—1938),行程近 5 万公里,收获 30 余万件标本,创建了享誉世界的北疆博物院。他是那个年代来华科考探险者中,唯一把绝大部分采集品留在中国的科学家。桑志华或徒步或骑驴乘马,跋涉于崇山峻岭、戈壁荒漠、河流险滩、茫茫草原,历经特大暴风雪、洪水肆虐、传染病横行,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领教过兵匪侵扰、关卡受阻、小偷光顾、村民围观;学会了借助民国高官和军阀关照穿行在战乱频发的动荡地域……其间,不乏因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流引发的故事,令人啼笑皆非,惊心动魄。在这片热土上,他首次“石破天惊”地发现了旧石器文化遗存,改写了中国没有旧石器的历史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恰逢中国现代疫苗诞生100周年。百年来,特别是建国以来中国疫苗科学家的奋斗故事可歌可泣,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用国产疫苗消灭了天花,消除了脊髓灰质炎,从此中国再没有出现麻子和因脊灰而造成的拐子。旧中国肆行无忌的鼠疫、霍乱等恶性传染病几乎绝迹。麻疹、百日咳、白喉、结核病、破伤风、流脑、乙脑等主要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降幅达99%以上,甩掉了“乙肝大国”的帽子。本书是*本用纪实文学体裁写疫苗史的书,描写了疫苗科学家的感人事迹。因疫苗与每个人相关,当会引起读者关注。
《银魂:张嘉璈和他的时代》是中国现代银行制度的奠基者、中国银行业之父、金融家张嘉璈的长篇文学传记。 本书采用金融史与生活史相结合的研究路径,从浩如烟海的史料和银行家们的日记、书信、函电中互参考寻,细密地考察了张嘉璈的生平踪迹及其与时代的关系,描绘了这位二十世纪初的金融巨子跌宕起伏、充满悬念的一生。 中国银行的前身是在清末后十年创立的大清银行。后经过以张嘉璈为代表的中国代现代银行家筚路蓝缕的开拓,逐渐实现了现代银行业在二十世纪初的崛起与变革。 以张嘉璈为中心,本书同时讲述了一段置身金钱政治漩涡的南北金融界群雄的故事,展现了近一个世纪神州大地上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中国近代金融业的发端、成长与变革,以及一代金融精英在时代大变局中立身谋国的气魄和胆识。 在传主张嘉璈身上无时无刻不散发
《我在北京送快递》 进入社会工作至今的十年间,胡安焉走南闯北,辗转于广东、广西、云南、上海、北京等地,做过快递员、夜班拣货工人、便利店店员、保安、自行车店销售、服装店销售、加油站加油工……他将工作的点滴和生活的甘苦化作真诚的自述,记录了一个平凡人在工作中的辛劳、私心、温情、正气。在物流公司夜间拣货的一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生理印记:“这份工作还会令人脾气变坏,因为长期熬夜以及过度劳累,人的情绪控制力会明显下降……我已经感到脑子不好使了,主要是反应变得迟钝,记忆力开始衰退。”在北京送快递的两年,他“把自己看作一个时薪30元的送货机器,达不到额定产出值就恼羞成怒、气急败坏”……但他最终认识到,怀着怨恨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这些在事后追忆中写成的工作经历,渗透着他看待生活和世界的态度与反
《西行漫记》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等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1937年10月,《红星照耀中国》由戈兰茨公司第一次出版,在世界引起巨大轰动。1938年2月在上海出版中译本时,由于当抗日战争已经开始,考虑到联合统一战线等情况,书名改为《西行漫记》。尽管这样,在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该书还是成了一部禁书。 《西行漫记》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以及叙事的角度几近出神入化的程度。《西行漫记》中译本出版后,在中国
《从人群走向荒漠:我与澳大利亚原住民的故事》是艺术家周小平回顾30年来创作经历的非虚构作品,在书中他细致而生动地讲述了自己与澳大利亚原住民在艺术、人生方面的交流。 30多年前,环澳旅行中的周小平迷失在澳大利亚炙热的荒野,三个捕猎蜥蜴的原住民孩子发现了他留下的足迹并一路跟随,最终将周小平带到了原住民的居住地。 他从长老和村民的口述中知晓远古的传说,在他们的讲解中领悟艺术中的细节,在丛林中行走、打猎,被邀请参加传统仪式,对这片土地愈加熟悉和眷恋。澳大利亚荒野、丛林原始粗狂的自然风光,原住民深厚迷人的传统文化,都给周小平以滋养。他也认识了数位在国际上颇有名望的原住民画家,甚至共同创作了许多画作。30年间,周小平与澳大利亚原住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纽带,被原住民接纳为家人,甚至有了自己的部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