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读库》2022套装包含2022年出版的六本《读库》:《读库2201》-《读库2206》,一共四十篇文章。每本的头条文章介绍如下: 《二十五种营生》中常宁回忆了自己父亲这一辈子从事的行当,从种菜开始,以清洁工结束。作者常宁算是典型的“六八一代”,走出农村到城市的大企业工作;老父亲四十年代出生,年轻时爱闯荡,壮年赶上改革开放,算是当时较早富裕起来的农村能人,凭着自己的感觉,为养家糊口,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搞,忙碌一生,也辛苦一生,晚年却认为过了自己不满意的一生。本文虽是常宁所写的家族故事,也能从中看到父亲那一代人的生活轨迹。
没有哪个城市能拥有比伦敦更戏剧化的历史了。一次次地被灾难吞没,每一次都似乎标志着这座城市的终结,然而,每一次这座城市都从危机中浴火重生,每一次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强大。《伦敦:一个伟大城市的故事》讲述了伦敦非凡的历史:从罗马帝国偏远的北部崛起;贸易不断增长并将钱和船只运送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伟大的伦敦人,从莎士比亚、狄更斯,到克伦威尔、丘吉尔;面对自然灾害和战争时耐力惊人;黑暗的一面,如犯罪和混乱;在全球化过程中对于其他文化的包容并蓄。《伦敦:一个伟大城市的故事》以其独特丰富的文物、文件、地图、绘画和照片等藏品将整个伦敦的历史长廊装点得金碧辉煌,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将伦敦的故事呈现给读者。 从中世纪,到大革命爆发、拿破仑帝国,一直到20世纪的世界大战,巴黎一直牢牢占据欧洲历
该书为报告文学作品,通过采访当事人、查阅档案等方式,记录了 共和国农机长子 中国一拖的发展历程,真实再现了中国一拖从选址、筹建、试产、量产,到市场经济形势下转型创新的变迁历程,还原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该书带领读者重温了新中国成立初期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记录了创业者、建设者的丰功伟绩,展现了中国一拖人不怕牺牲、敢想敢干的可贵品质。
这是一本视角独特的讲述中国共产党领导当代中国,劈波斩浪,奋勇向前的图书。100个故事,呈现了100个普通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新时代以及引领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的多维、立体、生动形象,表达了以这100个外国人为代表的对中国秉持客观公正视角的外国人群体对于中国的热爱,对于中国人民的尊重和对中国共产党的充分肯定。
切尔诺贝利核灾难幸存者口述实录,每一页都是感人肺腑的故事。作者冒着核辐射危险,深入切尔诺贝利,采访当地幸存者。人类惨烈的科技悲剧,今天的我们该如何避免灾难重演?1986年4月26日,惨烈的反应炉事故发生在切尔诺贝利。这是浩大的悲剧之一。作者访问了上百位受到切尔诺贝利核灾影响的人民,有无辜的居民、消防员、以及那些被征招去清理灾难现场的人员。他们的故事透露出他们至今仍生活在恐惧、愤怒和不安当中。本书将这些访谈以独白的方式呈现,巨细靡遗的写实描绘,使这场悲剧读起来像世界末日的童话。人们坦白地述说着痛苦,细腻的独白让人身历其境却又难以承受。
本书以疑难复杂感染病例解析为主要内容。特色:1内容精炼:探案系类病例病史特点高度提炼,不同于常规病史记载形式,可读性更强;2内涵丰富:病例的诊治以病原微生物判断为核心,参考了外新指南、采用了国际前沿技术,体现了专业领域的先进性;3图文并茂:包含了大量珍贵的临床体征及微生物标本的照片,同时将复杂的临床资料以图表形式展现,直观生动,加深理解;4形式新颖:病例标题概括特点但不指明诊断,结果常在文末揭晓,增添悬念,犹如探案过程,趣味性更强。
《锰冶金学》介绍了锰的性质、用途、外现状与发展趋势,详细论述了锰矿的开采、选矿、电解金属锰、电解二氧化锰、化学二氧化锰、金属锰粉与特殊要求的金属锰、锰的火法生产与锰合金等。
在这部经过广泛修订、全面重审、细致扩充的新版传记中,米尔盖特不仅借鉴了这些新材料,而且充分发挥了他长期研究哈代生平及作品所得的深刻理解力。哈代生活中大大小小诸多方面都在书中得以全新阐释,包括他的家族背景,他作为诗人的自学之路,他与 任妻子以及她与他家人之间微妙的关系,他的爱欲纠葛,他与那些抱负不凡的女性作者之间隐秘的合作,他参与自己官方传记的秘密写作,以及他如何将 创造力延续至耄耋之年。
江户时期,中日两国保持着密切的典籍文化交流。在现代学术 ,学者们对“三言二拍”等白话小说的研究,在起始阶段,往往是重新发掘流入日本的中国小说文献。本书分别从传入与获取、阅读与训点、翻译与评点、翻刻与选编四个角度,考察江户时期中国古典小说在日本的流播情况,关注中日书籍贸易和中日书价对比,以及唐本屋、贷本屋、辅助阅读的白话辞书,白话小说的训读与翻译和读者群体的演变等书籍流通史的各个环节。
本书为《 图书馆藏未刊稿丛书》之《日记编》之一,为清代 学者兼官员黄彭年日记的 整理出版。本书始于同治八年(1869),止于光绪十六年(1890),反映了黄彭年在这22年间所经历的人与事,在政治、学术、人物、时事、风俗等方面,有较高的史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