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讲述了过去二十年来,中国自由攀登者用攀登书写各自的命运,在山上跨越生存和死亡的故事。自由攀登者是中国特有的一群人。他们只有寥寥几百人,却是中国死亡率最高的运动群体。遇难者的平均年龄仅有31岁。本书作者通过采访大量人物、挖掘大量碎片化资料,站在每一个年轻命运的人生十字路口上,记录中国自由攀登者的真实故事,通过他们的生命轨迹透视他们生活过的那个时代,书写了一部不为人知的登山史诗。这不只是一组登山者的群像,更是一个个不同时代的理想主义者在死亡的悬崖边追寻自由与自我的故事。他们在身体力行地告诉世界,他们甘愿用死亡的风险与代价换来可以超越一切的自由意志。
《红星照耀中国》(曾译《西行漫记》)自1937年出版以来,畅销至今。董乐山译本是今天了解中国工农红军的经典读本。本书真实记录了斯诺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报道了红色根据地的情况。 此次新版配有十余幅珍贵历史照片,是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的经典版本。 本书为*八年级(上)语文教科书名著导读指定书目。
中东拥有着古老、璀璨的历史和文明,也是一片时常被战火和纷争阻隔的神秘土地。 在山呼海啸般的历史进程中,在政治、文化、习俗的高压背后,一个个具体的人如何在夹缝中维系日常生活?他们的人生如何被时代左右?他们如何看待那些改写历史和命运的重大事件? 在性别极度不平等的国度,女人过的是怎样一种生活?她们的人生多大程度上受制于性别?她们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存现状? 带着诸多好奇和疑惑,作者姚璐用四年时间(2016 2020),克服各种困难,独自前往几乎所有的中东国家 伊朗、土耳其、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约旦、埃及、伊拉克、叙利亚、沙特。同时她以女性身份的便利,以 沙发客 这种独特的旅行方式,深入31个陌生的中东家庭内部,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尤其难得的是她得以与当地的许多女性密切地相处、交流。 经过四年扎实
我的任务就是开车装货,卸货,和接头人核对数量。 回去后,猜叔见到我的第一眼就笑了: 你还活着啊! 2009 年,沈星星机缘巧合踏上金边坡的土地,成了一名给毒贩送假货的卡车司机。 整整397 天,他跟毒贩、赌徒、黑社会生活在一起。在这之前,他从没想过现实世界这么糟糕。 在他亲眼目睹好友被极端分子一枪爆头,自己的老大将手下当众割喉等一系列恍如隔世的事件后,沈星星决定连夜逃回国内自首,并协助警方打击掉了长年盘踞深山的贩毒链条。 他把在金边坡经历的人和事,都记录在了书里的故事里。
这是一本让读者时刻都会感到触目惊心的书。 在四川南部的古老盐业小镇,女人们过着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惊心动魄的生活。早早辍学在小镇叱咤风云的的00后幺妹,经济独立却惧怕离婚的女强人,面临家暴威胁却选择复婚的媒婆,历经四嫁开猫儿店的九十老妪,她们在21世纪仍旧重复着古老时代的人生轮回,在婚姻和贫困的夹缝里,挣扎求生。 中国有四万多个乡镇,却只有一个北京、上海、深圳。易小荷回到故乡,选择了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镇,又在这里选取了12个再普通不过的女人,持续探寻她们对国家、社会、家庭、婚姻的理解,跟随她们再一次经历被 放咸 的人生。她想知道,在这样一个被遗忘的小镇,那些默默无闻的女人们,在新旧交替的时代里,会活出怎样的人生? 历时一年的田野调查,易小荷记录下不被看见、不被听见的她们的生命。在这个如盐一
《经典常谈》是中国经典古籍的浅明的白话文导言,全书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等典籍的解读共十三篇。朱自清先生说: 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 本书不仅是一本经典训练的入门读物,也是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典范之作。 《经典常谈》虽作为一部入门级读物被收入统编语文教科书的 名著导读 栏目,但对当下多数中学生而言,是普遍存在教师难教、学生难读的问题的。为更好地助力教学,特推出这部学生版的《经典常谈》。本书邀请北京大学副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赵长征老师对文本进行详细的注析。对原文点到为止,却对现在学生来说有盲区的内容,进行补充说明;对原文背后
《逛动物园是件正经事》作者重磅新作。 从西藏墨脱、新疆阿尔金山、云南西双版纳、东北雪原、岭南林峰,再到北京和上海 16个来自中国荒野的滚烫故事,有自然、有动物、有人生,在生命的顽强中,深切反思当下中国人与自然共存的现状 自然,才是人类真正的财富;它们,教会我们何以为人。 以自然之力,打开理解中国的另一种方式。 这一次,在 人 动物 自然 的生命线索中,探寻我们需要怎样的生存以及怎样的人格。
我们各自闯荡世界,但回到泳池后,我们又成为姐妹。 那是我们最亲密的姐妹情谊的空间。 我想在水中再次与她相遇。我想跟以前一样,与我的妹妹并肩游泳。 1990年7月16日,莉莉亚娜 里韦拉 加尔萨,我的妹妹,被前男友杀害了。 她喜欢达菲鸭、凯蒂猫,爱写作,爱抽 罗利 牌香烟; 她热爱电影、游泳、街道、建筑、她的朋友,甚至爱安赫尔。 这是她的超能力,也是她的致命弱点。 而我被困在了内疚和羞耻的泡沫中。三十年来,我总是不断回到同一个起点: 当年究竟漏掉了什么?为什么没能保护她? 我像考古学家一样,小心翼翼地掸去莉莉亚娜遗物上的灰尘, 潜入档案、证词、信件、日记、便条的海洋, 追寻她的青春,她内心那不可战胜的夏天。
《逃走的人》是记者李颖迪,追踪三年、走访五城,深度书写选择离开主流轨道、到低成本地区生活的 逃离者 的非虚构文学作品。 鹤岗,东北边陲之城,因极低的房价而频繁出现在新闻媒体头条。 在鹤岗神话的背后,是一座座同样资源枯竭、经济衰退、被世人遗忘的城镇,河南鹤壁、安徽淮南、河北燕郊,以及一个个具体的、迷茫的、涌向那里的年轻人。这是一群逃离者的故事,也关乎一种新型的生活方式。 买一间两三万元的房子,囤积食物、养猫,不上班,不社交,不恋爱,靠积蓄维持ZUI低欲望的生活,与人隔绝。从互联网的隐秘角落,到大雪覆盖的边缘小城,作者李颖迪为我们展现了人们如何策划和实践自己的逃离。 她记录了逃离者的来处 富士康工人、保安、平台客服,这些工作给人的压缩感与漂泊感,还有冷漠疏离的家庭,无法寻得的爱意;也与他
10名罕见病患者,10个亲历的医疗故事,10种不可言说的孤独。 在罕见病患者眼中,最大的恐惧是什么呢?随时袭来的病痛?永无止境的治疗?无法预知的明天?不止如此,他们说,恐惧的极限是 孤独 。 本书是由10位罕见病患者或患者家属讲述与病魔对抗的真实经历: 农村女孩王东杰迈出生活了30年的小村庄,只为寻一条活路; 求医32年终才确诊的段冬把自己的身体作为研究资料,填补中国疾病的科普空白; 陶红菲一直责怪儿子太懒,直到无意间去到医院,才发现孩子被疾病困住却因为年纪太小,无法表达 这些患者来自全国各地、各个年龄段,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但他们都曾因为病症太过罕见,遭遇过误诊和周围人的误解,也都在和疾病相处的过程中,追寻到只属于自己的人生。 你有过感到孤独的时刻吗?这里有一群一生都在与孤独对抗的人,他们的故
《无国界病人》是一部癌症治疗10年的亲历手记,也是首本涉及跨国治疗经验的交流书。作者师永刚罹患罕见癌症肾上腺皮质癌,这个疾病发病率为百万分之一,国内没有太多的治疗方案和有效的治疗药物。为此,作者远赴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看病求医,经历了10年内2次手术、5次复发转移、4次急诊、6次放疗的惊心经历,终通过参与3次新药的临床试验获得 重生 。 面对疾病,人们能做的,是尽可能充分了解它,并赢取战胜它的时间。师永刚在《无国界病人》中为读者总结了成功治疗癌症需要的五大要素:第1,咨询一定要全面及时,了解一些前沿信息,它会帮助你判断治疗方案的利弊得失。第2,选对医院和医生,精准了解不同医院和医生针对某一类疾病,在经验和医疗条件上的差异,可以得到迅速有效的就治。第3,要做好充分的预案,每一次治疗,都要多给自己
《可能的世界》记录了杨潇2010 2019十年间前往美国、埃及、肯尼亚、缅甸、德国等十多个国家旅行、访学、短居的足迹,是一个拥抱世界的青年去现场,探寻可能性(并且认识不可能性)的历程。 2010 2019这十年,是中国人与中国护照真正拥抱世界的十年,回过头看,这更像是历史的一段特殊恩惠,几乎不可避免地被乡愁化地对待。作者带领我们重新回到一个又一个现场,让今日的目光照进当时当刻的记录,从时事、人文、历史、地理等多个维度,探讨了在一个转型的世界里,我们如何学会与过去相处、如何面对历史的内爆与偶然,如何探索与思考一个可能的世界。
曾经有一个国家,名叫南斯拉夫。它曾经是世界主义的乌托邦实验场,如今,它的形体已不复存在,却给整个东欧留下幽灵般的遗产。 从2018年到2020年初,作者踏上前南斯拉夫的土地,走入它曾经的六个加盟共和国,与当地人相遇或分别、攀谈或争辩,透过来自不同国家、不同代际的记忆,让前南斯拉夫在不同版本的讲述中渐渐浮现。这片土地上的新一代人,该如何消化自己的历史,建造自己的未来? 这是前疫情时代的一次可贵记录。当世界趋于保守、封闭与隔绝,是什么造成了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重重边界?打开本书,打破边界,重建人与人的真实联结。
《去家访》是黄灯继《我的二本学生》之后推出的新作,记录了她在2017年-2022年走访自己学生原生家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在这些散落在地图上、需要无限放大才能看到它名字的小城、乡镇、村落里,黄灯与学生的父母、祖父祖母、兄弟姐妹、同学发小、街坊邻居一起交流,倾听他们对教育和人生的体悟,进而更真切和深入地了解那些从四面八方来到她课堂上的年轻人,她的二本学生。 从讲台上走下来,黄灯跟随学生回家的路线,一路换乘高铁、长途客车、中巴车,电动车、摩托车来到腾冲、郁南、阳春、台山、怀宁、东莞、陆丰、普宁、佛山、深圳、饶平、湛江、遂溪、廉江、韶关、孝感等地,来到已经废弃的小学操场、爬上老房子的屋顶、坐在茶园的高坡上、溜进快递分装车间、穿梭于养蚝厂的水域间、捡起田埂上红薯枝叶的藤蔓,来感受学生成长
100岁高龄的纳粹集中营幸存者莉莉 艾伯特,以坚韧的生命力与姿态忆述在二战中的惨痛经历,引导人们找到生存的力量。本书是一部震撼人心,展现坚韧生命力的重要回忆录。 1944年7月,当他们被隔离,并未意识到岁月已非静好;当他们被送入集中营,仍未觉察自己已被归为 非人 ;当他们被一批接一批送入毒气室,幸存者仍然心存侥幸 不知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在恐惧和麻木中,莉莉失去了母亲和两个弟妹。然而,一个极微弱几乎是无意识的勇敢行为,让她救出自己的妹妹,同时也永远地解放了自己 支持她征服绝境,走出辽阔人生的源泉是什么? 本书的内容令人感动、真实而又有救赎感,见证了人类不可抑制的自由精神。这位坚韧不拔的女性,勇敢地说出自己的心声,向人们分享那段不可磨灭的苦难经历,希望向人们呼吁和平,愿世界上不再发生残忍的恶行
一部可以被完整 看 到的历史现场,数百个珍贵瞬间 说 出的悲欢际遇 中国历史上曾有过令人难以忘却的特殊时期。在那个特殊时期,党、国家和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严重的挫折与损失。本书以生动而又详尽的笔触,记录了那个特殊时期,记录了那个时期政坛风云人物沉沉浮浮的史实,讴歌了*、周恩来、邓小平、朱德、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风亮节,鞭挞了林彪、江青、康生、张春桥、王洪文等作威作福、不可一世的丑恶行径。 十年生死、十年沉浮,前事不忘,后世之师。本书公开了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真实再现了政坛人物悲欢离合的命运结局,既是一本政坛风云人物传记,又是一部披露鲜为人知的重大事件始末的纪实文集。
本书是16岁入行的女入殓师孙留仙的9年从业手记,记录了一个处心积虑想到殡仪馆上班的 鬼马 少女,从刚入行时对这份职业的懵懂无知到认真学习遗体化妆,从而在这个岗位上独当一面的故事。 在孙留仙的职业发展和自我成长过程中,性格暴烈、德艺超群的殡仪馆 霸王花 许老大,教会了她高超的入殓技术,还让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母女之爱;温柔如水、苦命却坚强的殡仪馆第一位女入殓师林姐亲手入殓了3位亲人,教会了她如何看待死亡;在亲手修复将近5000具尸体后,孙留仙认为入殓师最应该感谢的老师,其实是逝者,在这些逝者及其家属身上,她终于学会了如何成为一个用心感悟生死、敬畏生命的人。 如果你也曾恐惧别离,如果你依旧被困在回忆里,请翻开这本书,看那死亡不是永别,只要你没忘记。
一九九九年十月二十六日,年轻女子猪野诗织在日本埼玉县JR桶川站前遭人持刀刺死。 受害者生前因长期受到跟踪骚扰而多次向警方报案,警方却未予重视,ZUI终没能阻止悲剧的发生。记者清水洁在调查这一事件的过程中,依从受害者生前留下的 遗言 的引导,多方走访查证,在警方轻视线索、调查不力的情况下,以记者的身份找到了实行犯,进而揭露了警方对受害者生前报案的漠视、敷衍,以及案发后试图抹黑受害者、掩盖渎职事实的行为。 此案引发强烈的社会反响,推动了日本《跟踪骚扰行为规范法》的出台。 本书是该事件的全记录。
《月光妈妈》是著名作家袁敏跟踪采写月光妈妈十四年,数次深入雪域高原寻访受资助孩子,历时两年创作完成的一部报告文学。作品聚焦我国边地教育帮扶主题,讲述了以月光妈妈为代表的爱心助学团队连续多年默默奉献,用微光照亮数百位边地孩子的成长之路,通过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感人故事,生动地诠释了 师者如光,微以致远 的人生大义。
\"【内容简介】: 我是陕西科技大学的一名文学老师,有时会想:除了教书,我能不能走出校园,为社会做点什么?一次机会,我到西安市碑林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挂职,任副局长。碑林区是西安市的中心城区,却没有一家图书馆,让我错愕。 让我错愕的是,我即将接手的这个“西安市碑林区图书馆建设项目” 要建在地下!墙皮破损,电线裸露,没个好模样,人手就我和馆长小宁两个人。小宁说买书的事情全听我的。书商纷纷发来书目,但我发现得自己动手编一个 适合本区读者的书目出来。我们的馆小,书少,这恰恰困难——稍微买偏了,就会大量被闲置。碑林区是市中心商业繁华区, 常有家长带小孩子来附近逛街,应该加大文学书和少儿书的占比。附近有全国 的石碑博物馆,展出的不是绘画或者器皿珠宝,而是“字”。这个地方离我们图书馆步行只有几分钟
1979年,栃木县足利市,五岁女童福岛万弥失踪。 1984年,栃木县足利市,五岁女童长谷部有美失踪。 1987年,群马县太田市,八岁女童大泽朋子失踪。 1990年,栃木县足利市,四岁女童松田真实失踪。 四起案件其实发生在同一区域,位于日本栃木县与群马县交界处。但栃木县警方只办栃木县的案子,群马县警方只办群马县的案子。 1991年,栃木县警方在侦办松田真实失踪案时,逮捕了一名男子,认为他就是本县三起案件的凶手。警方召开记者见面会,媒体接连报道,令公众相信连环SHA童案已全面告破,凶手已落网入狱。 1996年,群马县太田市,四岁的横山由佳梨再次失踪。 记者清水洁注意到这一连串事件的关联。 2007年,他重返事件现场。面对普遍认为准确度极高的DNA型鉴定结论,面对警方引以为傲多年的办案功勋,面对即将超过追诉时效的铁案,他大声而坚
这是一部生动讲述重庆动物园 顶流兄妹 渝可渝爱故事的图文集。 渝可,喜欢黏黏抱抱举高高的 暖男 ;渝爱,掀井盖、逗鸟、扑蝴蝶,无所不能的 拽姐 二馆长 ,他们是重庆动物园的熊猫明星,拥有dute的 个熊气质 ,亦拥有魔法般的治愈能力。 本书开篇生动形象地概述了重庆动物园23只熊猫的鲜明特征,比如 兰贵妃 、 四喜丸子 、莽小五 相信总有一只你心巴上的熊猫儿。 同时,深情讲述了渝可渝爱的父母二顺和蔓越煤的故事、渝可渝爱的成长足迹和整活名场面,以及他们与妈妈二顺的互动等,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背后的故事;让我们和 天下diyi好 一起享受漫无边际的快乐,感受妈妈二顺的深情。 本书精选了100多幅由渝可渝爱 亲妈粉 拍摄的萌照,形象呈现了他们的可爱瞬间。其中包括有名的 叠猫猫 躺平爱 等等照片。
他,家道中落的江南子弟,地下情报工作者,蹲过日本人和国民党的监狱; 她,老上海银楼的千金小姐,复旦大学毕业,进步青年; 我的父亲母亲,相逢在那个热血澎湃的峥嵘岁月 后来,就有了《繁花》中 阿宝爸爸 阿宝娘 《回望》是著名作家金宇澄的传记文学作品,采用三种不同的叙事角度,讲述了作者父母辈的故事,成为金宇澄继《繁花》之后的重要作品。这正是金宇澄父母的故事,也是他们那个时代人们的故事。 本次修订版采用法式软精装,封面大红麻织纸手感上品,内文书信草絮纸,年代感扑面而来,更有新增数万字父亲笔记 、折页大事年表,并附录长篇对话集透析金宇澄的写作观。
《燕东园左邻右舍》是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徐泓的非虚构力作,让挂上 历史建筑 标志牌的燕东园22栋小楼开口说话,讲述1926 1966年小楼里的住户与往事。作者以特稿的笔法、详尽的史料搜集,以及对数十位燕东园二代的访谈实录,抢救对现场的记忆,抢救被淹没的历史 缅怀与致敬那一代学人:他们出生于清末民国初年,留学于海外,在国难时毅然归来,以科学文化报效祖国,历经各种磨难,始终一片冰心在玉壶。作者徐泓的父亲徐献瑜曾任燕京大学数学系主任,她出生于燕京大学燕南园59号,从1946年深秋在她出生一百天时搬家至燕东园40号,至今一直住在燕东园,是这个园子里仅此一家的老住户。她深入每个家庭,记录了感人至深的夫妻情、父子情、父女情,还有邻里之间的同事情、师生情,重现了那个时代学人的精神世界以及书斋里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