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轶君,女,上海人,1998年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02年6月,出任新华社驻巴以地区记者,成为常驻加沙的国际记者。多次采访过阿拉法特,阿巴斯,亚辛等中东关键人物。第二届 CCTV“中国记者风云榜”得主。 她的作品《离上帝最近—女记者的中东故事》作为上海文汇出版社社庆佳作隆重推出。在加沙的长达两年的时间里,周轶君接触了大量当地人物和风情,与阿拉法特、亚辛、阿巴斯等有多次直接的接触。她把她的所见所闻通过博客的形式传达给可以观看到的每一个人,引起广泛关注。这些片段的集合汇就了这部作品,记录了她七百多天从进入加沙到离开加沙的整个历程。其间,死亡、仇恨、真情、矛盾,交错并行,充满了陌生而刺激的阅读趣味。
《论对话》一书的核心,旨在探讨我们如何交流和沟通这一问题。本书是在原同名书的基础上修改并增订而成的,是迄今为止记录戴维·伯姆对话理论最为详尽的著作。对话这一形式堪称与人类的文明一样古老。近些年来,围绕着“对话”愈发出现了众多的实践、技巧与定义。虽然没有任何一种方法可以声称自己“正确”,但我们还是能够对各种不同的观点予以区分甄别,从而澄清它们各自的意图所在。基于此,本版本的《论对话》全面阐释了戴维·伯姆在这一领域中所做工作的根本意义、目的与独特性。
每天全球有300多万人乘飞机旅行,然而空难从飞机诞生起就与之随行至今。空难又有其特殊性,每一次起飞和降落都是一种煎熬。对每一不幸的死者来说:滚滚红尘转眼间灰飞湮灭,而对生者来说,也是一次对人类生命概念重新认知的过程,可以从中真切地体味到生命的脆弱与偶然。 例如:荷兰和美国的客机在跑道上相撞;美国误击伊朗客机;中国的5.8南航空难;国航4.15空难……
本书是电影《少年的你》WEI?YI正版的电影书籍,记录了电影从开拍DI?YI天到杀青的拍摄历程,拥有大量未曾发布过的剧照、工作照和花絮照片,以及电影主演和主创们在参与电影过程中的故事。如果你是影迷,你会看到电影如何从DI?YI天拍到杀青,每天在剧组里发生了什么,以及电影背后少年们分享的有趣故事。如果你是少年,你会看到自己。
本书分12个专题,展示古今中外哲人在一些最基本问题上的智慧结晶。书稿既有理论思辨,又深入浅出,善于用案例和提问,联系社会和生活实际,启迪读者的思维。本书稿作为作者哲学公共课教案,紧贴大学生思想实际,又富有时代气息,既适合非哲学大学生作为课外哲学类辅助读物,也非常适合爱好思考的普通读者阅读。
南画者,特指中国传统文人画。本书是作者研究传统绘画的一本新作,通过元明以来十六位代表性画家作品和人生的研究,来探讨支配文人画发展的根本因素生命真性问题。全书秉承作者一贯寓深邃思想于优美表述中的书写方式,深具可读性。
《青藏苍茫》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新中国科学事业发展的历程,反映了中国科学家揭开青藏高原神秘面纱的历程。所以,在读者特别是青少年领悟这本书的文学价值和科学精神的同时,还可以了解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的进程。这本书既是纪实文学,也是科普读物。内容有:千秋苍茫高原梦、筚路蓝缕者的开拓之路、在藏东南的密林中、青藏大地从古海中升起、西藏大地走遍、穿越羌塘之旅等。 \t\t
这是一部不同于经济史和政治史的社会史,讲述的是普通民众的事,并且是由亲身经历过这些事件的人讲述的。本书追述了20世纪30年代十里店的村民们如何抵抗日本侵略者,保卫自己的村庄,协助八路军展开斗争;并讲述了后来他们又如何着手推翻旧的地主-雇农制度,使土地回到耕者手中。将问题讲得最中肯的是那些有阶级觉悟,敢于同侵略者作斗争,带头推翻旧的地主-雇农制度的贫农和雇农们。这一部分贫农和雇农分得了土地,掌了权,后来被称为“新中农”。他们的成就是了不起的。但还有一个基本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有相当一批人,因生性胆小或无助,未敢投入到这场斗争中,所以没有得到足够的土地,仍然很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