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儿与那儿》副题为 中国转型期基层调查 ,《南方周末》在中国中部、西部和沿海各选取了一个村、一个镇和一条街,持续调查采访了10年时间,详细记录了三处地点的变化与转型,关注那里人们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所思所想及荣辱沉浮,从而通过社会基层的细胞,管窥转型中的中国之变。 《这儿与那儿(中国转型期基层调查)》费时10年所记录的,是一段有意义的历史,是真实的中国人的故事。
《老照片》是一种陆续出版的丛书,现每两个月推出一辑。辟有 故时风物 名人一瞬 旧事重温 私人相簿 等栏目。通过刊发有意思的老照片并辅以生动活泼的文字,以独特的视角回望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可看、可读的历史读本。本辑《老照片》中刊录了一位参加抗美援朝的汽车兵的战争经历和日本摄影家1965年访问中国时所拍摄的老照片,考证了一幅罗振玉1929年的全家福,刊登了一位知识分子在1950年的思想汇报和一位大尉军医在1961年前后的日记,等等。
讲述的是明神宗万历年间,意大利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带着自己的一份传教梦想,从印度起航,远洋万里,乘船来到了中国澳门港,没想到,自己面对的却是极其艰难的传教环境。利玛窦认为,只有得到大明皇帝的允准,他的传教范围才能遍布中国各个地方。于是,为了能早日实现自己进京面见皇帝的愿望,他从澳门出发,一路辗转肇庆、韶州、南昌、南京等地,遭遇了种种刁难和艰险,跋涉了十多年,终于抵达了北京。后来他经过千方百计的努力,*终留居在北京,直至去世。利玛窦的一生,是追求梦想的一生,其间的种种故事,感人至深,催人奋进!
他们是这个时代的思想英雄,从十位公民到一个公民社会。南方都市报编著的《十人——大时代中的我们》是《南方都市报》对梁文道、韩寒、周云蓬、宁财神、罗永浩、左小祖咒、尹丽川、柴静、廖伟棠、朱学恒十人的专访,他们是受中国“80后”喜爱的文艺、思想、艺术的人物,他们的思想影响了21世纪初十年的中国。本书的出版是一种中国文化思想史的总结,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寻找这个时代的希望和方向。
方任利莎自1979年开始担任电视台妇女节目烹饪主持,20年来不曾间断,深受观众欢迎。1984年开始从事杂志工作,出版《方太世界》及各类食谱。《生命里的家常便饭(方任利莎的甜酸苦辣)》中此外,亦曾定期担任新加坡电视台烹饪节目主持。多年来,是多个著名品牌的代言人与亲善大使。
约翰·拉贝,西门子洋行代理人、纳粹党南京小组代理人、南京安全区主席。在二十年代就已经加入了纳粹党的前身德国社会工人党,在纳粹分子中属于元老级的人物。他追随希特勒,但又受到中国人的爱戴。在“南京大屠杀”期间一手组建起“国际安全区”,挽救了25万中国百姓的生命。南京大屠杀过后,拉贝在战时的德国发表了多次演说,讲述了自己的所见所闻,并向希特勒递交了记录暴行的胶片。他被人们称呼为“洋菩萨”。约翰·拉贝被称作“中国的辛德勒”。《拉贝先生》从多个角度呈现了拉贝先生在南京大屠杀中善举的细节。 并介绍了日军南京大屠杀的很多翔实史料与当时成立所谓“国际安全区”的种种真相。
中山大学陈天祥教授编著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及案例教程》是一部以案例分析为突出特色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教材。全书系统阐述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重点分析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注重结合中国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针对实践中存在的各种突出问题提出解决之道。 作为一部具有较好的教学适用性的教材,本书在内容安排上有两个方面的主要特色:一是典型案例的大量运用。全书每章均安排了2~3个精心编写的典型案例,旨在突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出现的困境和难题,可供授课教师用于课堂案例教学,也可供读者在课后对相关理论和方法的应用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和探究。二是图表的大量运用。全书强调管理方法的实操性,安排了大量的图表,以更为直观的方式呈现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方法与技术
《毛泽东的艰难决策1: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决策过程 》以纪实文学的笔法,记录了从1950年6月至10月19日间中共中央关于抗美援朝重大战略决策的全过程。包括从中国得到朝鲜战况消息,到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中、苏、朝三方高层领导间的决策互动情形,及志愿军入朝前后我军的军事行动等。资料翔实,笔法细腻,其中许多史实史料鲜为人知,为第一次披露,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研究价值。既是一部党史、军事和爱国主义的好教材,又是一部引人入胜的纪实文学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