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复旦大学中文系陈引驰教授有关中国古代文学史的讲录,突破文学史叙述的一般格套,既见脉络的系统性,又见细节的丰富性,是很有视觉感的大学课堂实录。纵向从先秦一贯而下直至近现代,横向则以文类从韵文、散文、诗歌到小说,交织成动态发展的包蕴文本、作者、文学事件、文学流变、读者接受等在内的中国文学网络,呈现文脉的演进。 全书融汇历代文人学士与海内外学人的作品、卓识,文学情怀贯穿始终,打破定说,时有创见,提出中国文学史的三个轴心时代的独到之说、注重早期文学脱离音乐之后对文字表现的追求、聚焦近世文学对唐宋文学的承转变创、描绘近代文学转型的多元图景。既有学术上的着意开拓,又具备普及中国传统文学的意义。
用讲故事的方式讲述词人命运零基础也能轻松读懂宋词精髓宋词自诞生以来,历经千年不衰,至今丰富滋养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各种解读宋词的作品层出不穷,既严谨扎实又轻松有趣的经典读物却十分罕见。传奇文化学者、作家马未都,自幼痴迷文学,尤其唐诗宋词。如今他著作等身,但在他的案头床头,始终常备唐诗宋词。一直以来,他都觉得有必要写一部重新详解唐诗宋词的作品,帮助更多年轻人真正爱上唐诗宋词。2020年正月初五,65岁的马未都在他一手创办的观复博物馆开始闭关写作。他用讲故事的独特方式,融合丰富的历史人文知识、洗涤心灵的人生感悟,直播式展现大宋时代特色和词人命运。苏轼、李清照、辛弃疾、欧阳修、柳永等44位词人跃然纸上,一个个变得真实鲜活,有血有肉,亲切可感,让读者一读就上瘾;180首经典诗词巧妙融合在词人们的
《中国古典诗学源流》,钱志熙著。本书收录作者历年撰写的32篇有关中国古典诗学的学术论文,立足于诗学本身的范畴来探讨它的源流演变,对诗学的内涵,诗史的演进趋势和规律,以及具体诗体与诗人创作等都作了探讨,试图探寻诗歌史中存在的发展演变的诗学系统。本书汇聚了作者二十余年来对中国古典诗学的研究成果与心得,其中蕴藏了作者独具匠心的研究方法和学术理念。
本书是布朗肖重要的作品之一。 谈话 是书的半成品,尚未成为有作者签名和封面包裹的书。在这些字字珠玑的谈话里,布朗肖与作家和哲学家之间的机锋为我们理解法国当代思想提供了一把关键的钥匙。
《散为百东坡:苏轼人生中的言象行》全面展现苏轼多样化的身份和成就。一方面侧重于政治履历,勾勒了苏轼的生平大事,如考科举应制科试、参与朝堂党争、主政地方、遭受贬谪等;另一方面,逐一探讨了苏轼的诗、词、奏疏、策论、书画题跋、经学注疏等各体著述。可以说,在这部细节满满的苏轼传记中,艾朗诺教授以海外汉学家的智慧,很巧妙地讲述了那些“虽然经常被提及,但却从未被详细讲述过”的苏轼故事,展现了苏轼面对人生绝境的智慧与力量。复旦大学赵惠俊副教授的细致翻译和精彩译后记亦为之增色。
《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1-3)》由冷成金著
“《金瓶梅》读到后来,竟有一生一世之感。” “云霞满纸”——袁宏道在写给董其昌的信里,这样称道《金瓶梅》。 问世四百余年来,从曹雪芹到张爱玲,无数作家、学者从中汲取营养。贪欲、嗔怒、嫉妒、痴情……《金瓶梅》中所有人物都沉沦于欲望的苦海,这部奇书直入人性深不可测之处,揭示人心复杂而又毫无伤感与滥情。一个读者需要有健壮的脾胃,健全的精神,成熟的头脑,才能真正欣赏与理解《金瓶梅》,能够直面其中因为 写实而格外惊心动魄的暴力。 《金瓶梅》滚滚红尘背后是“色”的无奈与悲凉,是广大的怜悯与悲哀。哈 授田晓菲以女性特有的细腻视角、扎实的文本细读功力,逐回比对《金瓶梅》两大流传版本“词话本”与“绣像本”,以玲珑文心细解书中人物塑造、文字风格、象征隐喻、细节伏笔……读到蕞后,“竟觉得《金瓶梅》
不读经典,也能活得好好的,但问题是,“活得好好的”意味着什么?《诗经》《论语》《庄子》《孟子》《老子》……含藏着中国人 初的政治制度、文学风格、礼仪风俗、生活方式的来源。读懂它们,会发现我们对生活的想象和认知,可以如此开放、自由。 这本书是“经典摆渡人”杨照的十堂中国文化经典导读课(《尚书》《诗经》《左传》《论语》《墨子》《庄子》《孟子》《老子》《荀子》《战国策》)。杨照以“历史式读法”而非强加现代观念的经典新读,还原经典文本于原初的历史语境,聆听它们对各自时代问题的回答,带你重新认识中国的“轴心时代”;以“文学式读法”沟通古今心灵,谛听千年前的隐秘心事,感受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与智慧启示。 历史,应该让我们看到人类经验的多样性和生活的全幅可能,进而审视现实。重读千年经典,
作家的激情与文采、学者的广博与严谨、西方文学目前的绚丽风景,在本书中俱有很好体现。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却作为文学欣赏和文学史知识的经典,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全国诸多重点高校师生中风靡流传近二十年。此次修订出版的插图本,更展现了西方文学与艺术的结合,阅读、收藏、欣赏、思想的完美的统一,构造了一个可以尽情遨游的多重审美空间。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中国诗歌叙事传统研究”丛书之一种,研究时段为元明清,内容包括“导论 中国古代诗歌叙事的边界、传统与新变”“上编 元代诗歌叙事传统”“中编 明代诗歌叙事传统”“下编 清代诗歌叙事传统”。
《儒林外史》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书中描写了近二百名各式人物,生动表现了封建社会后期科举制度下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历来受到读者的喜爱和学界的重视。李汉秋先生积数十年之功,汇集十一种清末以来对《儒林外史》的精彩评点,融于《儒林外史汇校汇评》一书,加以标点、校勘,既便于读者理解,增添阅读乐趣,又便于学者进行各方面研究。本次增订版在原精、平装的基础上,新增童叶庚《增补儒林外史眉评》六万五千余字,可谓目前搜集最为完备的汇评本。同时,将原收于书末的则仙评批插入正文相应回目,体例更臻完善。又加重排重校,并对原书中的个别排印错误有所订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