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是可爱的。生活是好玩的。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 八十年代末,木心客居纽约时期,亦自他恢复写作、持续出书以来,纽约地面的大陆和 同行在异国谋饭之中,居然促成木心开讲“世界文学史”,忽忽长达五年的一场“文学的远征”——从1989年1月15日开课,到1994年1月9日 一课,每位听课人轮流提供自家客厅,在座者有画家、舞蹈家、史家、雕刻家等等。 听课学生陈丹青说,“我们当年这样地胡闹一场,回想起来,近于荒谬的境界:没有注册,没有教室,没有课本,没有考试与证书, 没有赞助与课题费,不过是在纽约市皇后区、曼哈顿区、布鲁克林区的不同寓所中,团团坐拢来,听木心神聊。 ” 菜单开出来,大家选。从古希腊神话、新旧约,到诗经、楚辞,从中世纪欧洲文学,到二十世纪文学世界,东方西方通讲,知识灵感并作。其中听的
作为一个和中国当代文学共同成长起来的学者,程光炜的文学解读向来有他独到的角度和力度、细腻与宏观。对四十年来的新时期小说,他既是观察者,也是参与者,他的精神成长与这些小说所呈现的时代思想走向一直血肉交织,难分难离。《小说的读法》通过对新时期重要的小说文本进行细读,重新清理了一个时代的文学成像,同时这也是作者对自我的知识及思想经验的一次回望、反省、探察,从中可以看出一个 50后 学者的知识架构,以及他通过文学与这个世界的 深情互见 。《小说的读法》收录了十八篇小说细读文章,作者以切近的、近乎崭新的视野,再次分析了《白狗秋千架》 《哦,香雪》 《人生》《动物凶猛》 《尘埃落定》 《妻妾成群》 《繁花》等经典小说文本,拭去时光的尘埃,每一篇分析都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文学和现实。
《重讲红楼梦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思辨与阐释》是国家社科基金社科学术社团主题学术活动资助课题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系列研究 (批准号:20STA049)成果之一,汇集了上海、安徽、北京等地十余位《红楼梦》研究优秀学者、一线名师、青年才俊的三十余篇文章。他们将学理与实练相结合,围绕《红楼梦》进入高中语文课堂的观念接受、课程设置等方面问题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理论研讨与方法指导,所涉及的许多理论与方法可以用于高中语文教学具体实施,具备相当的学术价值和较强的实操特性,集中反映了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进入 新课标 后数年间《红楼梦》与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相结合的成果。
本书是布朗肖重要的作品之一。 谈话 是书的半成品,尚未成为有作者签名和封面包裹的书。在这些字字珠玑的谈话里,布朗肖与作家和哲学家之间的机锋为我们理解法国当代思想提供了一把关键的钥匙。
不读经典,也能活得好好的,但问题是,“活得好好的”意味着什么?《诗经》《论语》《庄子》《孟子》《老子》……含藏着中国人 初的政治制度、文学风格、礼仪风俗、生活方式的来源。读懂它们,会发现我们对生活的想象和认知,可以如此开放、自由。 这本书是“经典摆渡人”杨照的十堂中国文化经典导读课(《尚书》《诗经》《左传》《论语》《墨子》《庄子》《孟子》《老子》《荀子》《战国策》)。杨照以“历史式读法”而非强加现代观念的经典新读,还原经典文本于原初的历史语境,聆听它们对各自时代问题的回答,带你重新认识中国的“轴心时代”;以“文学式读法”沟通古今心灵,谛听千年前的隐秘心事,感受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与智慧启示。 历史,应该让我们看到人类经验的多样性和生活的全幅可能,进而审视现实。重读千年经典,
用讲故事的方式讲述词人命运零基础也能轻松读懂宋词精髓宋词自诞生以来,历经千年不衰,至今丰富滋养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各种解读宋词的作品层出不穷,既严谨扎实又轻松有趣的经典读物却十分罕见。传奇文化学者、作家马未都,自幼痴迷文学,尤其唐诗宋词。如今他著作等身,但在他的案头床头,始终常备唐诗宋词。一直以来,他都觉得有必要写一部重新详解唐诗宋词的作品,帮助更多年轻人真正爱上唐诗宋词。2020年正月初五,65岁的马未都在他一手创办的观复博物馆开始闭关写作。他用讲故事的独特方式,融合丰富的历史人文知识、洗涤心灵的人生感悟,直播式展现大宋时代特色和词人命运。苏轼、李清照、辛弃疾、欧阳修、柳永等44位词人跃然纸上,一个个变得真实鲜活,有血有肉,亲切可感,让读者一读就上瘾;180首经典诗词巧妙融合在词人们的
《诗美学》是当代知名散文家、诗美学研究专家李元洛的著作,是作者本人研究诗学的集大成的成果,也是当代诗学研究的成体系的代表性著作。作者从诗歌美学的高度解释诗歌创作现象,从诗的审美主体的美学心理机制出发,探讨了诗的思想美、感情美、意象美、意境美、想象美、时空美、阳刚美与阴柔美、含蓄美、通感美、语言美、自然美,诗艺的中西交融之美,最后归结到诗人与读者共同的审美创造??论诗的创作与鉴赏的美学,内容不单单是理论的推导和演绎,更结合了众多的实例和诗歌写作、阅读的体验,可以给予读者诗歌创作及鉴赏方面丰富的启发。
福建建阳僻处东南边隅、闽北丛山深处,却是宋元明三代全国刻书中心之一,亦为小说编刊中心,建阳刊刻小说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本书主要研究这些问题:建阳刊刻了哪些小说,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形成了怎样的地域特征,跟地域文化之间有何关系;从纵向的时间轴考察,地域文化如何跟时代文化相结合,从而促成建阳刊刻小说发展过程中一些重要变化;从横向截面的微观角度,建阳刊刻小说发展中是否有一些重要的人物和事件,对小说发展起过关键作用,是否有一些作品在小说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 建阳刊刻小说以建阳书坊和福建刻书为背景,与闽学及福建教育文化关系密切,本书着力讨论建阳及周边地区的教育文化对小说编刊的影响,还原建阳书坊小说刊刻和宋元明三代小说发展的场域,力图构建动态、立体的文学史过程。
新红学大家胡适一生推重的程乙本,白先勇心中蕞好的《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集大成者。它写尽乾隆盛世,也暗伏了乾隆之后中国文化开始走向下坡;既是一部细致描摹18世纪社会风俗、贵族衣食住行的百科全书,又是展现人世枯荣无常的一阕史诗式的挽歌。传世至今两百多年,是家家推荐的案头经典。但由于年代久远,《红楼梦》的版本繁多,文字出入甚大,读者在阅读选择上极为混乱。 本书以1792年程伟元、高鹗蕞早印刻120回全本、二次精修后的“程乙本”为底本。程乙本的问世终结了曹雪芹逝世后红楼手抄本繁乱的局面,让中国人有幸读到全貌《红楼梦》,是中国文学目前划时代的大事。新红学大家胡适一生注重程乙本的推广,促使其成为影响力极大的红楼普及本。如今此版《红楼梦》已是名家课堂指定教材,是华文世界诸多版本中的
《爽点宇宙:中国网络文学阅读潮流研究(第2季)》本书为 中国网络文学阅读潮流研究 系列第2季,以 爽点宇宙 作为核心关键词,解读、诠释和建构了一系列网络文学造词、理论与方法论原型:《爽点宇宙:中国网络文学阅读潮流研究(第2季)》从 爽点原理 爽感(爆款)系统建构 爽文化宇宙 的进化和迭代法则,到 ONE TO one 和 壹一1 的同源异流模型;从 身份(自我)的悬念、大复仇情结、阴谋/圈套论(大迷局OR大格局论) 的故事驱动力金三角,到 虐渣 造爽 的支点、杠杆和转化机制体制;从 越境反超战 到 代主角光环 ,再到 第三方专职(专业)评审团 《爽点宇宙:中国网络文学阅读潮流研究(第2季)》以此 建模构型造原型 ,它系统、持续和深入地解剖了 爽点驱动故事革命 的现象、潮流和趋势:从无罪《剑王朝》,到猫腻《将夜》《择天记》,再到烽火
该著初版于1991年,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内个崛起的美学学派 生命美学的奠基之作,也是著名美学家、国内 生命美学 学派的领军人物潘知常教授在 而立之年 完成的美学佳作。该著 从0到1 ,在中国美学史上次提出了 生命美学 。目前, 生命美学 已经成为一个学派的正式名称,网上搜索也已3280万条。生命美学的 实践的人道主义 自然界生成为人 爱者优生 我审美故我在 审美活动是生命活动的必然与必需 等基本思路,生命美学所力主的美学的奥秘在人 人的奥秘在生命 生命的奥秘在 生成为人 生成为人 的奥秘在 生成为 审美的人,以及生命美学的三个核心范畴 生命视界 情感为本 境界取向 ,也都是在该著中业已悉数隆重推出。
1971年,巴尔加斯·略萨在攻读博士学位时,非常欣赏加西亚·马尔克斯。作为自己的博士研究课题,这位秘鲁作家深入研究了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生平和创作,于是诞生了这本精深而厚重的博士论文。然而,两人在1976年突然决裂,本书随即遭到雪藏,直到近五十年后,《百年孤独》的作者已不在人世,这本加西亚·马尔克斯研究领域的重要专著才终于以单行本的形式重新出版。在小说家之外,巴尔加斯·略萨也是一位犀利的文学评论家。这本书不仅包含了他为加西亚·马尔克斯所作的详尽传记,更展现了他扎实非凡的精读功力,细致入微地拆解了哥伦比亚作家当时的每一部作品。他向世人雄辩地证明,即便在专业、最挑剔的批评者眼中,从《枯枝败叶》到《百年孤独》的每一个细节仍都是经得起推敲的。
《小说例话》对《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等古典小说名著,从思想倾向、情节、细节、作法、修辞、结构、人物等,极具启发性进行欣赏、品评和分析,为读者步入古典小说殿堂提供了丰富视角。本次整理重版,结合古典文学整理成果和新的出版规范,对原著做了部分订正,使之成为迄今准确规范的版本。本书是著名学者周振甫先生对于中国古典小说的欣赏品评分析的作品集。书中选了《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儒林外史》《聊斋志异》五部小说名著,从作品内容出发,结合所选版本所带的评语、眉批、句下批,来谈各部作品丰富多彩的创作特色。全书对这五部作品的评析从七个疗面来讲:主要的思想倾向、情节、细节、作法、修辞、结构、人物,通过阐述不同作品在多个方面的各自特点,体现了小说创作的多样性
何谓“现代日本”?其萌芽与发展有着怎样的历程?从支离破碎的群雄混战之地,到20世纪末的 第二大经济体,日本的演变是如何实现的?这部横跨四个世纪的日本史巨著以1600年关原之战为起点,直达20世纪末。普林斯顿大学荣誉教授马里乌斯·詹森以现代 的形成与发展为线索, 分析现代日本如何在改变、抗争、革新中诞生,回顾德川幕府建立、黑船事件、“二战”后被美国占领等关键历史时刻,揭示其中的多方博弈与思潮冲撞。
中国诗歌叙事传统 首倡者董乃斌先生的精心之作,致力于发掘被抒情传统遮蔽的叙事传统,构建文学史抒叙双线并贯的范式。作为 中国诗歌叙事传统研究 丛书的首卷,开宗明义,缕叙中国诗歌传统研究现状,直指中国诗歌 抒情传统唯一独尊说 的偏谬之处。并以此为基石,以大量中国古典诗歌(如《诗经》、李杜诗)为实例,结合历代文论诗评,解析诗中蕴含的叙事成分及价值。以15个关键词,陈说从叙事角度研究中国诗歌的必要性和意义;融贯文献与中西理论,有力反拨 抒情传统唯一独尊说 ,将长期被忽视的中国文学叙事传统从幕后推至台前,建构中国诗歌抒叙互竞互促、双线并行的发展脉络。
《儒林外史》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书中描写了近二百名各式人物,生动表现了封建社会后期科举制度下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历来受到读者的喜爱和学界的重视。李汉秋先生积数十年之功,汇集十一种清末以来对《儒林外史》的精彩评点,融于《儒林外史汇校汇评》一书,加以标点、校勘,既便于读者理解,增添阅读乐趣,又便于学者进行各方面研究。本次增订版在原精、平装的基础上,新增童叶庚《增补儒林外史眉评》六万五千余字,可谓目前搜集最为完备的汇评本。同时,将原收于书末的则仙评批插入正文相应回目,体例更臻完善。又加重排重校,并对原书中的个别排印错误有所订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