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莫大于死别,悲莫甚于生吊”,面对生命的消逝,怎能不让人心生悲戚?而中国古代诗词作为抒情言志的主要载体,自然也记录下了无数人对逝者深深的思念之情。本书就是一本集中体现中国历代悼亡诗词的作品。作者从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诗词中,精心选择出了三百首悼亡诗词加以评析。通过作者详尽的分析,使我们对这些古代诗词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此外,本书进一步扩大了“悼亡”诗词的范畴。自西晋文学家潘岳最早以“悼亡”为名作悼亡诗三首,后人便以“悼亡”作为专名来表示悼念逝去的妻子。然而从严格意义上讲,真正广义的悼亡诗,是指生者悼念亡者的诗词,亡者可以是亲朋挚友,可以是国君贤臣,甚至可以是凭吊先烈和悼念故国。本文的悼亡诗词,就是以这一概念为基础,而不仅仅是夫妻之间的抚存悼亡之作。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家。在中国五千年辉煌灿烂的历史文明中,诗词作为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产生了数以千万计的优秀诗章,而其中名句、警策众多,脍炙人口,令人击节赞赏。《历代诗词分类鉴赏》试图收集这些名句、警策,加以赏析品味,便于诗词爱好者们从这些名句、警策入手,窥一斑而知全豹,了解、品鉴中国古代诗词文明的精萃和灵魂。
《唐诗素描(典藏版)》系列作品是湖南作家曾冬创作的与传统的关于唐诗的释义迥然不同的文本。《唐诗素描(典藏版)》以原诗为载体,在通过准确理解诗歌内涵的基础上运用丰富的联想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营造优美的意境,把凝练的诗词扩展成浓酽的散文,把唐诗描绘成了精美的图画,在散文化的形式下再现了唐诗的意境、韵味和形象。此书插画均由中国著名书画师张淑平精心绘画而成。
词至东坡,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浩歌,超乎尘垢之外。 ——宋·胡寅(《酒边词序》) 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 ——宋·王灼(《碧鸡漫志》) 东坡以龙骥不羁之才,树松桧特立之操,故其词清刚隽上,囊括群英。 ——清·邓廷桢(《双砚斋词话》) 东坡词寓意高远,运笔空灵,措语忠厚,其独至处,美成、白石亦不能到。——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人谓东坡长短句不工媚词,少谐音律,非也,特才大不肯受束缚而然。 ——清·李调元(《雨村词话》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家。在中国五千年辉煌灿烂的历史文明中,诗词作为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产生了数以千万计的优秀诗章,而其中名句、警策众多,脍炙人口,令人击节赞赏。《历代诗词分类鉴赏》试图收集这些名句、警策,加以赏析品味,便于诗词爱好者们从这些名句、警策入手,窥一斑而知全豹,了解、品鉴中国古代诗词文明的精萃和灵魂。
读懂宋词,从宋词背后的故事开始。 通过手绘漫画和段子,陈磊(笔名:二混子)领衔的半小时漫画团队带我们重新读懂了那些从小背到大的宋词: 大文豪苏轼的“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看着乐观旷达,却是在他跌到人生谷底时所写;心怀天下的范仲淹能写出“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样的豪放词,是因为他曾驻守边疆,打过西夏人;词坛偶像柳永的“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由于写得太过优美,竟然让金国皇帝动了攻打宋朝的心思…… 抛开枯燥的讲解,丢掉公式化的赏析,用幽默的方式讲述严肃的知识,让你在哈哈大笑中掌握考试的重点,并重新爱上宋词。 翻开本书,了解词人一生的悲欢离合,感受千古名句背后的喜怒哀乐。
本书是周振甫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全书共分为欣赏与阅读编、写作编、修辞编、风格编以及文艺论等五个部分,结合古代诗词评论的经典著作,对中国古代诗词的写作立意、风格、修辞手法等作了系统的归纳与论述。全书旁征博引,论述精辟,为人们阅读和鉴赏古代诗词提供了一整套的方法论。
《宋词素描(典藏版)》系列作品是曾冬创作的与传统的宋词释义迥然不同的文本。《宋词素描(典藏版)》通过准确理解诗歌内涵的基础上运用丰富的联想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营造优美的意境,把宋词描绘成了精美的图画,在散文化的形式下再现了宋词的意境、韵味和形象。本书插图均由书画师张淑平创作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