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俞晓群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书号: ISBN 9787308198844 预计出版日期: 开本及净尺寸: 字数: 页码: 256 装帧: 精装 定价: 读者对象:一般读者 上架建议:文化读物 1. 作者(译者)简介 : 俞晓群, 1956 年 9 月 13 日生。 1977 年获吉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自 1982 年从事出版工作至今。曾任辽宁教育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辽宁出版集团副总经理,《万象》杂志主编。曾策划和主编 “ 世界数学名题欣赏 ”“ 国学丛书 ”“ 中国地域文化丛书 ”“ 书趣书丛 ”“ 新世纪万有文库 ”“ 万象书坊 ” 等丛书,以及《吕叔湘全集》《傅雷全集》《顾毓琇全集》《中国读本》等。曾在
本书收录了五十多首诗,主题与诗体相当多元,其中有好多首格律工整,语言单纯,有意无意之间近乎歌词,书以“白玉苦瓜”为名,像所有的苦瓜,所有的生命一样,终必枯朽,但是经过了白玉也就是艺术的转化,假的苦瓜不仅延续了也更提升了真苦瓜的生命。生命的苦瓜成了艺术的正果,这便是诗的意义。
顾城是一位在当代诗歌目前具有重要影响的诗人,他的创作是当代诗歌研究的重要对象这一。本书由作者的家人选编,并配以作者本人的富有个性的插图,是一本图文并茂的诗集。主要节选作品有:星月的来由·烟囱、对宇宙大声发问、怀念、铭言(二首)、割草谣、找寻、我赞美世界、生命幻想曲、友谊、一代人·巨星、梦想、梦痕、眼睛、石壁、摄、山影、眨眼……
基本信息 书名: 郑愁予的诗-不惑年代选集 作者: 郑愁予 开本: *: 58 页数: 现价: 见顶部 出版时间 2016-04 书号: 9787539984797 印刷时间: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版次: 商品类型: 正版图书 印次: 内容提要 作者简介 郑愁予,原名文韬,1933年济南出生,抗战儿童,内战少年,在大江南北及祖藉河北宁河与北京度过;青年在台湾及海外受高教:学士(台北大)、美学文创硕士(M.F.A,Iowa爱荷华大学英文系)PhD候选人(Iowa新闻传播学院);文学博士D.Litt加州世界艺术学院) 。缘起1967年的美国务院与爱大共创国际写作计划,郑愁予是第一位华人受邀,期满复转修学位,毕业后在爱大、耶鲁等大学任教;于康州Trinity College兼汉学创课教授3年,这所大学抗战前是上海圣约翰大学盟校。于耶鲁任教31年后
本书是当代先锋诗人、“第三代诗歌”标志性人物韩东,四十年诗歌创作实践与思考倾囊相授过程的全纪录,根据其教授四位学生写作诗歌的课程录音增补修订而成,具有很强的现场感和操作性,是一本指导诗歌写作的“战地手册”,也是一部展现当代诗歌的“导游地图”,为学习现代诗歌写作的人所推荐。书中内容涉及诗歌观念、诗歌流派、诗歌理论等诸多方面的讲解,但更多是立足对学生创作文本的分析、对共性及个性问题的答疑探讨,传授实实在在、可实践应用的创作方法,为热爱诗歌、渴望了解诗歌、学习及提升诗歌写作的人提供了最直接可感的材料,书中谈及的诸多创作观点也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随书附赠“韩东推荐的阅读清单”及新年年历海报。
《红烛·死水:闻一多诗集》精心收录了闻一多的诗歌名篇。包括诗集《红烛》《死水》中的全部诗篇和集外的其他知名代表作品,如《七子之歌》《长城下之哀歌》等,完整再现诗人的创作脉络。闻一多是中国新诗的开拓者,他率先推广“新格律诗”,并提出诗歌要具有“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的“三美”主张,将爱国主义情怀与新月派的浪漫婉转典范地结合起来,诗歌风格热烈奔放,饱含对百姓的深切同情及对祖国的热望与心痛。是了解闻一多思想与生平的重要资料,也是窥看近代史的一扇窗。
《金子美铃的诗:全部都喜欢》收录了日本诗人金子美铃300余首童谣诗,包含《鱼儿》《长长的梦》《去上学的路》《寂寞的时候》《积雪》《全部都喜欢》等代表性篇目。金子美铃短暂的生命里留下了许多令人难忘的诗篇,她的诗作简洁灵动,充满着对自然、生命、人生的思考,短小隽永的诗句中闪烁着智慧的哲思,带领读者找回童年的纯真与美好。
《打开诗的漂流瓶》是陈超先生的诗学论集,是了解现代诗意蕴和形式嬗变的重要范本。诚如作者言,我要探究的不是“美文”,而是人与生存之间那种真正临界点和真正困境的语言。本书以生命诗学、比较诗学和诗化哲学综合而成的开阔视域,围绕世纪之交中国现代诗在本体、功能和文脉流向上的焦点命题,做出了颇具尝试和才情的论述。作者既敏锐地提示出具体历史语境下先锋诗人具开拓性的方面,又及时准确地对其面临的困境和可能前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严谨而犀利的理论思辨功力,与精敏的艺术感受力的美妙平衡,使这些论述既高屋建瓴、独树一帜,又深富阅读的欢愉。
本书是诗人娜夜1992年至2021年的诗歌精选集,收录作品200余首。娜夜诗歌的魅力,在于针尖般的穿透力,在于她一以贯之的“美的短暂性会提升美的价值”;在于爱,忧郁,赞美中隐含祈祷的姿态;在于不动声色的诗行刹那间爆发的蝶变;在于她不可替代的只属于她自己的语言方式。
《余光中(诗歌精读)》是余光中生前 授权、亲自审定目录的诗歌精选集。余光中是我国 诗人,著有诗歌《乡愁》《春天,遂想起》《乡愁四韵》等。本诗集分为乡情、亲情、自述、人物、咏物、即事、即景七辑,收录的100多首诗歌,都是进入余光中诗歌世界 的精品。
本书收录聂鲁达广为流传的情诗《二十首情诗与一首绝望的歌》和他献给爱人玛蒂尔德的《一百首爱的十四行诗》。这既是他最知名的作品,也是最能体现他独特风格的作品,更是对世界影响巨大的文学作品。
《民国学术文化名著:词曲史》详述词曲演化史,以词曲文体形式的发展演变为纲,在此基础上按明义、溯源、具体、衍流、析派、构律、启变、入病、振衰、测运的逻辑顺序进行详尽精到的分析。另介绍了许多著名词曲作家,列举大量词曲作品,使读者既可感受词曲之美,又可获知词曲创作之道。朱自清曾对《民国学术文化名著:词曲史》予以高度评价,在文学史的论述方面,朱自清将本书与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和刘毓盘先生的《词史》相比并。
本小说以辽阔壮美的大草原为背景,以一首内蒙古草原上古老的民歌《黑骏马》为主线,描写了蒙古族青年白音宝力格的成长历程,以及他和索米娅的爱情悲剧。小说以舒缓的节奏、优美的笔法,再现了草原民族的风俗人情,歌颂了草原人民善良、朴质、勤劳的美德,呈现了对生命自在状态的渴求,以及对生命赖以存在的自然环境的崇拜。
全书分为三辑:第一辑表现出诗人早期创作中热爱艺术、追求唯美的内心世界;第二辑先是体现了诗人世界观的真实变化,从热衷于写“精致的诗”转变为对普遍的人类苦难的同情与思考;此后为新中国成立后的创作,内容多为反映时代,追忆人物;第三辑为古体诗,内容主要为咏古、怀史、抒情,并有集句诗。
马克·斯特兰德,影响一代美国诗人的桂冠诗人,一生获奖无数,其诗歌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他被称为“深沉的异化哀悼者”,他机敏、克制,以深刻的智慧讲述我们被遮蔽的生活故事:有关现代生活的孤独、被异化、焦虑,以及面对广阔世界时的无力感。《我们生活的故事》完整收录了斯特兰德前半生6部重要的诗集,辑录的108首佳作包括广为流传的《食诗》《新诗歌手册》《美好生活》《献给父亲的挽歌》《来自漫长而悲伤的聚会》《保持事物的完整》等名篇。该诗集是当年度美国国家图书奖提名作品、《波士顿环球报》年度好书。
在他的诗里,你可以做一个梦想家,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在他的诗里,你可以做一个理想主义者,以梦为马,活在这珍贵的人间;在他的诗里,你也可以坚持你的坚持,不许别人 改一个字,无需解释…… 《以梦为马:海子经典诗选》收录广大网友口碑推荐的海子诗作130首,包含《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五月的麦地》《夏天的太阳》等经典名篇。 每一个接近他的人,每一个诵读过他的诗篇的人,都能从他身上嗅到四季的轮转、风吹的方向和麦子的成长。
《唯有孤独恒常如新》是凝结毕肖普毕生创作精华的诗歌选集,选自法勒、斯特劳斯和杰鲁出版社(Farrar, Straus & Giroux)为纪念毕肖普诞辰100周年出版的两卷本《毕肖普诗歌散文全集》之《诗歌卷》。该书包含诗人生前删定的《诗全集》和此后出版的《地理学III》,以及她整个写作生涯期间结集的其他诗作,还特别收录仅以手稿形式存世的少作集《埃德加·爱伦·坡与自动点唱机》等,是迄今最权威的毕肖普诗歌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