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城是一位在当代诗歌目前具有重要影响的诗人,他的创作是当代诗歌研究的重要对象这一。本书由作者的家人选编,并配以作者本人的富有个性的插图,是一本图文并茂的诗集。主要节选作品有:星月的来由·烟囱、对宇宙大声发问、怀念、铭言(二首)、割草谣、找寻、我赞美世界、生命幻想曲、友谊、一代人·巨星、梦想、梦痕、眼睛、石壁、摄、山影、眨眼……
《打开诗的漂流瓶》是陈超先生的诗学论集,是了解现代诗意蕴和形式嬗变的重要范本。诚如作者言,我要探究的不是“美文”,而是人与生存之间那种真正临界点和真正困境的语言。本书以生命诗学、比较诗学和诗化哲学综合而成的开阔视域,围绕世纪之交中国现代诗在本体、功能和文脉流向上的焦点命题,做出了颇具尝试和才情的论述。作者既敏锐地提示出具体历史语境下先锋诗人具开拓性的方面,又及时准确地对其面临的困境和可能前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严谨而犀利的理论思辨功力,与精敏的艺术感受力的美妙平衡,使这些论述既高屋建瓴、独树一帜,又深富阅读的欢愉。
《余光中(诗歌精读)》是余光中生前 授权、亲自审定目录的诗歌精选集。余光中是我国 诗人,著有诗歌《乡愁》《春天,遂想起》《乡愁四韵》等。本诗集分为乡情、亲情、自述、人物、咏物、即事、即景七辑,收录的100多首诗歌,都是进入余光中诗歌世界 的精品。
《民国学术文化名著:词曲史》详述词曲演化史,以词曲文体形式的发展演变为纲,在此基础上按明义、溯源、具体、衍流、析派、构律、启变、入病、振衰、测运的逻辑顺序进行详尽精到的分析。另介绍了许多著名词曲作家,列举大量词曲作品,使读者既可感受词曲之美,又可获知词曲创作之道。朱自清曾对《民国学术文化名著:词曲史》予以高度评价,在文学史的论述方面,朱自清将本书与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和刘毓盘先生的《词史》相比并。
本小说以辽阔壮美的大草原为背景,以一首内蒙古草原上古老的民歌《黑骏马》为主线,描写了蒙古族青年白音宝力格的成长历程,以及他和索米娅的爱情悲剧。小说以舒缓的节奏、优美的笔法,再现了草原民族的风俗人情,歌颂了草原人民善良、朴质、勤劳的美德,呈现了对生命自在状态的渴求,以及对生命赖以存在的自然环境的崇拜。
全书分为三辑:第一辑表现出诗人早期创作中热爱艺术、追求唯美的内心世界;第二辑先是体现了诗人世界观的真实变化,从热衷于写“精致的诗”转变为对普遍的人类苦难的同情与思考;此后为新中国成立后的创作,内容多为反映时代,追忆人物;第三辑为古体诗,内容主要为咏古、怀史、抒情,并有集句诗。
马克·斯特兰德,影响一代美国诗人的桂冠诗人,一生获奖无数,其诗歌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他被称为“深沉的异化哀悼者”,他机敏、克制,以深刻的智慧讲述我们被遮蔽的生活故事:有关现代生活的孤独、被异化、焦虑,以及面对广阔世界时的无力感。《我们生活的故事》完整收录了斯特兰德前半生6部重要的诗集,辑录的108首佳作包括广为流传的《食诗》《新诗歌手册》《美好生活》《献给父亲的挽歌》《来自漫长而悲伤的聚会》《保持事物的完整》等名篇。该诗集是当年度美国国家图书奖提名作品、《波士顿环球报》年度好书。
该诗集收录了诗人熊焱自2020年3月至2022年7月创作的近期新力作118首。 在这本诗集中,作者抒写了对生活与命运的感悟,有关亲情、友情、爱情……内容沉郁雄浑,气象开阔。他善于用丰富的哲思、精妙的语言捕捉生活中充满诗意的时刻。并因朴实真诚的抒情禀赋、灵智合一的语言表达、刻骨入心的情感表现而备受赞誉,彰显了诗歌沉甸甸的精神力量和艺术品质。
这不仅仅是一本诗集,还是一个手无寸铁的游子走遍世界不断丢掉心中铁的故事。借助每个字里的时空碎片,作者试图以评论家的眼睛、诗人的心灵与哲人的头脑照亮正在消逝的人。全文分为六辑,浮世之惑、人的条件、存在之思、博物志、泪珠与沙砾、恍惚集。作者的文字不仅富有理性,且饱含诗性,呈现了一个生活落难者如何旁观自己的痛苦,一个搜星人如何记录片刻思想的诗性与欢愉。几十年间,他沉醉于仰望星空,而命运正在教会他如何照料人间的星辰,像父辈与大地一样热爱每个热气腾腾的黎明。
《十四行集》是冯至写于1941年的27首十四行诗。从历史上不朽的人物到无名的村童农妇,从远方的千古的名城到山坡上的飞虫小草,从个人的一小段生活到许多人共同的遭遇, 冯至从普通意象中生发深刻的哲理,在诗中表达了人世间和自然界互相关连与不断变化的关系,其中蕴含着冯至对生命和宇宙深沉的思索。另附冯至诗作24首,展现冯至诗歌创作独特的艺术风貌。
暂无内容简介。。。。。。
《定风波》收入胡弦不同时期创作的诗歌作品120余首,分为失而复得的花园、反复出现的奇迹、镂空的音乐、世界的尽头、孤峰的致意五辑,既有对自我的内在凝视,又有向历史、现实敞开的视野,展现出诗人从个体经验入手,对历史与文化的洞察、思考、探究。本诗集囊括其一批代表作,又收入其获得鲁迅文学奖之后的创作新成果,是其近年来全新的一部诗集,也是能全面反映其创作成就、创作探索、创作突破的一部诗集,对当下汉语诗歌写作具有某种启示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