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蔡澜的自传,记录了蔡澜先生的生活经历和他豁达的处世哲学。蔡澜说:人老了,就爱怀旧,还是多写一点旧事吧。他将这本书称作是“一本快乐回忆集”。书中,蔡澜回忆自己的一生,包括在潮州和新加坡生活的孩童时代;包括在日本的留学时代;包括因缘际会,得六先生赏识,到邵氏工作的经历;还包括定居香港之后的生活。在书中,可以看到蔡澜因电影工作,到不同国家居住,期间他结识到无数朋友,与朋友之间的趣事杂谈。书中的文章,包罗万象,有谈人生、谈写作、谈金钱、谈生意、谈女人、谈身世、谈自己的人生年代,等等。文章短小精悍,文笔风趣幽默,每篇文章都体现了蔡澜豁达的人生观和他智慧的处世哲学。
“我们的动作伴随着我们,就像磷光从属于磷一样;不错,它们使我们受到了耗损,但也构成了我们的光辉。”二十八岁的纪德,游历北非、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南部,在崭新的天地间写下《地粮》。他狂热地表达生命的能量,想摆脱文学界的矫揉造作,宣称要让文学“赤脚踩在地上”。六十六岁的纪德,用一生的思想食粮回应少作,时隔半生,再度谈论爱情、孤独、自由、欲望,凝结成一段段沉思中的美丽箴言,命名为《新粮》。
《破壁与神游》为诗人陈先发三十年写作精华精选作品集。精选了作者在各个时期获得广泛阅读、颇具影响的短诗、长诗、“诗哲学”随笔、媒体专访,如《前世》《养鹤问题》《九章》《了忽焉》《黑池坝笔记》等,表现出作者宏阔的知识视野、深厚的学术功底、敏锐的问题意识与坚实的人文立场。此外诗人在题材、语言、意象上的探索,在体例结构与语体风格上的开掘,都具有原创性和典范性,对当下汉语写作有不可多得的借鉴与启示价值。
基本信息 书名:追风筝的人 定价:29元 作者:[美]卡勒德·胡赛尼 (Khaled Hosseini),李继宏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6-18 ISBN:9787208061644 字数:226000 页码:36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这本小说太令人震撼,很长一段时日,让我所读的一切都相形失色。文学与生活中的所有重要主题,都交织在这部惊世之作里:爱、恐惧、愧疚、赎罪…… ——伊莎贝拉·阿连德 ★ 美国总统的家庭购书,奥巴马送给女儿的新年礼物! ★一个阿富汗作家的处女作 ★一部以史诗般的历史景观和荡气回肠的人性故事,深深地打动全世界各地亿读者心的文学经典 相 关推荐: ※《追风筝的人》(精装版) (
余秀华和她的诗歌曾在国内诗坛掀起浪潮,成名后,她并未停下脚步,继续在诗歌的世界里寻求更多的个人表达,继续用忠诚于自己的文字,抒发她对乡土、对世间的炽热的爱。本书是余秀华的第四部诗集,收录其近年来新创作的诗歌150余首,她的诗歌具有大胆绮丽的想象力,而她对生活苦痛的描述,力透纸背,光明坦荡,给人以生命的鲜活力量。 在这本充盈着爱的新诗集里,对故乡的深情,对亲情、爱情细腻的坦诚,对日复一日生活的敏锐感悟,一如既往地呈现在余秀华充满个性的诗意语言里;与此同时,加入了对生活本质更深层面的思考,整体更趋成熟。暌违八年,再度回归诗坛,余秀华自称完成了写作的使命,因为“我所有的爱里面,对文字的钟情经久不衰”,而在最忠诚的文字面前,“一切的苦厄都成了配菜”。
小狗只有纯粹的快乐和当下的体验,不受过去的阴影束缚,不为未来的道路担忧,生活的每一个路口,都是一次新的追逐。 用尽全力快乐着,永远对生活满怀希望!我们这一生注定会得到很多很多爱,让我们变得强大而温柔。
本书立体、全面地向读者展现了毛泽东诗词作品的光彩。收入毛泽东诗词总量多达七十八首(一些不严肃的出版物所收入的非毛泽东诗词作品及毛泽东所写的非诗词类韵语一概不取),纳入了现在已经公开披露并经严谨考证的所有毛泽东诗词,比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集》还多收入十一首,首次公布部分毛泽东诗词手迹;故而说它是收录毛泽东诗词非常完备的一个版本。该书注释兼顾不同文化程度读者的需要,详细准确,对所有典故,包括语典和事典,力求注明出处和注出原文;对难懂的或解读有分歧的诗句,增加了串讲。该书考辨对诗词本身、产生背景、手稿版本等进行了周密的梳理,提供了研究毛泽东诗词的新线索、新思路。赏析部分均由毛泽东诗词研究领域内专家撰文,系统地向读者解读、剖析了毛泽东诗词的深层含义。
内容提要 这是一部可以傲然独尊的长篇小说。 也是一部可遇不可求的佳作。 豆豆,以她的才华,探部一个有机的、无定形的、陌生的、暧昧的和未曾臻达的世界。男女主人公那浓墨重彩的经历以及令人欷歔的爱情故事创造出了一种超然背叛的意志、而这意志是那样的静谧、清明。 丁元英,这位传统文化的叛逆者在柏林私募基金分红会议上突然宣布私募基金解散,结束了他在法律真空地带利用文化密码对中国股市屠杀性掠取,孑孑一人回到中国某古城隐居下来。 芮小丹,一位从小在法兰克福长大的中国女了,侨居异国的边缘感使她对主流社会充满了天然的渴求,刑警的职业使她与丁无英不期而遇…… 俩人从音响发烧友变成爱情发烧友,直到迎接那冲天的光焰…… 一个作家的品质,在豆豆身上达到了极至,作品主题的睿智和简约,出色地表现出
本书主要是对毛泽东诗词和书法作品的欣赏和评析,包括了毛泽东所作的诗、词、对联、部分相关书信以及书法手迹作品。书中主要侧重非政治形态的艺术鉴赏,有利于读者全面了解,比较全面地展示了毛泽东的艺术观。
基本信息 书 名 草木有趣:跟着二十四节气过日子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作 者 殷若衿 出版时间 20190101 I S B N 9787508691329 定价 58 开 本 32开 130*185 装 帧 平装 版 次 1 字 数 190 (千字) 页 数 246 读者范围 追求生活品质、慢生活方式的读者,对节气、花草、古朴素雅之风感兴趣的读者,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读者。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余秀华的处女诗集《月光落在左手上》的全新精装版。《月光落在左手上》2015年出版后获得了众多读者的青睐,这种现象级热销,在诗歌领域引发了一次小浪潮。本次精装版中收录了诗人的140余首作品,包括十余首新作,另收入了记录诗人生活和创作环境的全彩图片。 本书呈现了诗人对爱情、亲情、日复一日的生活的感悟,带有村庄、土地的朴实气息,混合了女性丰富、敏锐的情感神经。如果你是带着好奇去读余秀华的诗,继而便会被她诗中展现出来的奔放、丰盈、纯净的内心世界席卷,无从抗拒。在现实中,她被贴上“农妇”“诗人”“脑瘫患者”的重重标签,但在诗歌中,她可以抛开这些,尽情倾吐对自由的向往,对于爱情的渴望。就如她所说,“诗歌是什么呢,我不知道,也说不出来,不过是情绪在跳跃,或沉潜。不过是当心灵发出呼唤的时候,它
内容简介 两届《亚洲周刊》十大小说奖“中国好书”奖得主葛亮潜心淬炼长篇小说南方写作版图的全新力作中国人的道理,都在这吃里头了江南岭南风日好,世道味道总关情三餐惹味处,半部岭南史这南来北往的人,可不吃到一块去了嘛 岭南百年老字号同钦楼盛传将在年底结业。一帮老伙计力挽狂澜,盘下店面。同钦楼已退休的主厨荣贻生师傅,道出个中缘由……小说沿饮食文化的发展脉络,以师徒二人的传奇身世及薪火存续,见证辛亥革命以来,粤港经历的时代风云兴变。笔触深入近代岭南的聚散流徙,从商贾政客、革命志士、钟鼎之族、行会巨头等传奇人物到市井民生,生动描摹出中国近百年社会变迁、世态人情的雄浑画卷。 人间味是食知味,人间事终究是调鼎鼐、烹小鲜。《燕食记》里,时间流
本书作者王计兵是一个外卖员,奔跑的行程累计15万公里,相当于沿着万里长城跑15个来回。在城市穿梭的日子里,他看到 多跟他一样为生存奔波的人,外卖员、农民工、保洁员、保姆。他们匆匆忙忙,慌慌张张地奔波,却跑丢了自己的身份:既不能在城市中找到一个落脚之地,故乡和父母又在不断远去。 如同一个来自底层中国的行吟诗人,王计兵记录下自己和他们的狼狈,以及作为劳动者的自尊。他写道:我也有自己独立的国度,我沸腾的血,就是我奔流不息的江河,我嶙峋的瘦骨,就是我耸立的山川。 这些在赶时间的间隙,写在烟盒上、废报纸上的诗句,是来自劳动现场的民歌,生机勃勃,粗粝尖锐。有些被偶然传到网上,引发了意想不到的共鸣,单首诗歌阅读多达2000万人次。本书就是他诗歌的 集结出版。
她是备受宠爱的江南闺秀,她是风华正茂的北大高材生,却奉献了大半辈子的光阴,守护着荒野大漠的七百三十五座洞窟。 人们亲切地喊她 敦煌的女儿 ,她却说,我其实也想过离开。 然而,在每一个荆天棘地的人生路口,她都选择了 坚守。 敦煌的女儿 樊锦诗首度直面读者,亲述自己不平凡的人生:在北京大学考古系师从宿白、苏秉琦等考古名家的青春求学往事,与终身伴侣、武汉大学考古系创始人彭金章先生相濡以沫的爱情诗篇,五十多年坚守大漠、守护敦煌,积极开展 合作,以高精科技向世界展现中国传统艺术之美的动人故事 本书 收录了一批从未公开过的资料,展现这位传奇女性的志业与爱情、困境与坚守,解读敦煌艺术崇高之美,历数百年敦煌学研究的筚路蓝缕,披露莫高窟 申遗 及 数字敦煌 背后的故事。
内容简介 以为活着是为了收悉美。 某公笑叹,什么是美?即“不知生活艰辛”。我点头,但转头还得给他补半句,“或佯作不知生活艰辛”。 这本书就是这么个情况。 这本书写家人亲戚,身边的朋友,也写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写猫猫狗狗、花花草草,这些日常的细枝末节,因作者的生花妙笔变得鲜活可感。而对于我们来说,那些微小的、具体的幸福,未尝不是我们所追求的人生目标。
坂本健一著的《今日店休》介绍:在大阪的黑崎町,有一家开了七十年的青空书房。 每逢周四、周日的店休日,老店主坂本健一就会贴出手绘海报, 写下对书的眷恋,画下人生四时的温暖感慨, 时间久了,就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买不起书的年轻人、没上过学的中年人、鼎鼎大名的文学家, 都喜欢到这里来。 开了一辈子旧书店,坂本先生优选的愿望是 让好书与好人相遇,与妻子共度一生。
《礼物:米沃什诗歌1931-1981》汇集波兰诗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切斯瓦夫·米沃什1931年至1981年间的诗作,按创作发表的年代,收录《冻结时期的诗篇》(1933)《拯救》(1945)《白昼之光》(1953)《着魔的古乔》(1965)、《没有名字的城》(1969)、《太阳何处升起何处降落》(1974)和《珍珠颂》(1981)等129首诗篇。既有色彩浓郁的抒情与描写的长诗,也有激烈愤慨的嘲讽与批判。在此期间,米沃什见证了诸多历史事件,也经历了辗转移居法国、定居美国等人生遭遇,写下《礼物》《菲奥里广场》《世界》等传世名篇。 本书与《但是还有书籍:米沃什诗歌1981-2001》共同构成《米沃什诗集》(平装便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