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檀迦利》在印度语中是“献诗”的意思,它由103首诗歌组成,是泰戈尔在他50岁那年从自己的三本诗集——《柰维德雅》《克雅》《吉檀迦利》及从1908年起散见于各报纸杂志上的诗歌里面精选出来的。 这本诗集发表于1910年,是泰戈尔哲理诗集的代表作,对20世纪世界文坛产生过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已被译成40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国流传。 1912年,泰戈尔将《吉檀迦利》翻译成英文,第二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泰戈尔因此而成为东方文坛荣获此奖的人。 在诗中,我们可以深切地体会到诗人是何等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那些爱和平的人民。从诗的字里行间,我们看见了天真无邪的儿童在海边追逐嬉笑,看见了挑灯顶罐、裙带飘飘的印度少女在田间行走,听到在园中、渡口吹着芦笛的印度工人向人们轻声诉说……
《草叶集》收录了惠特曼从一八五五年初版的十二首诗发展到一八九二年的四百零一首诗,记录着诗人一生的思想和探索历程,也反映出他的时代和国家的面貌,所以说这不仅是他的个人史诗,也是十九世纪美国的史诗。
马查多的诗作主题为:土地、风光和祖国。早期有现代主义色彩、后来转向直觉型的“永恒诗歌”。他以优美的笔调描绘西班牙自然风光,关注社会政治生活。他的后期作品大多显示出深邃的存在主义观点和诗人的孤独。语言清新朴素,近似易于朗诵的西班牙民歌;内涵深邃,描写细腻,但不事雕琢。本书囊括了诗人各时期力作90首。
泰戈尔著的《吉檀迦利(精)》所收录诗歌是充分代表泰戈尔思想观念和艺术风格的作品,亦为泰戈尔获得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主要理由。“吉檀迦利”是孟加拉语单词“献歌”的译音,这部风格清新自然的宗教抒情诗集是泰戈尔“奉献给神的祭品”。他以轻快欢畅的笔调歌咏生命的枯荣、现实生活的欢乐悲喜,表达了对理想王国的向往、对生命的关怀和思索。语言优美,哲思深刻。英文版《吉檀迦利》经印度哲学研究者闻中精雅的翻译,将泰戈尔诗歌中对生活、理想、生命等方面所要表达的深度以精准的措辞表现了出来,读来深刻优美而又不乏生动轻快之感,是《吉檀迦利》继冰心译本后别样出彩的一个新译本。
本书从琳琅满目的中外诗歌宝库中选出了的诗歌,辑录成书,这些作品或讴歌大自然,或咏叹爱情,或感慨人生,或启迪智慧,或激发希望,语言优美,意义深邃,堪称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不仅为你提供了一个可供参照、学习、研究中外诗歌的范本,也能使你领略到诗歌艺术的神奇魅力。
《理想图文藏书:恶之花》分为诗集《恶之花》和散文诗集《巴黎的忧郁》两部分,并配有近60幅精美插图。诗集《恶之花》于1857年首次结集出版,1861年再版时波德莱尔做了增删,主题是“恶”及其与人的关系。《巴黎的忧郁》于1863年出版,波德莱尔称其“依然足《恶之花》,但是具有多得多的自由、细节和讥讽”。
本书收集了泰戈尔一些名作,分诗歌、短篇小说、戏剧、散文四部分。诗歌分31篇,有两亩地、婆罗门、卖头、供养女、报答、轻微的损害、吉檀迦利、家庭;短篇小说有6篇,即河边的台阶、弃绝、素芭、喀布尔人、饿石、偷来的宝物;戏剧2篇;散文有抒怀篇、田园篇、民生篇、生命篇、谈艺篇、哲理篇。
本书是台湾诗人洛夫的诗歌精选。选诗从作者早年诗歌创作的集子到80年代,共计200多首,是其诗歌的精华集萃。洛夫的诗,技巧圆熟,具有高度浓缩的意象群,语言上,灵动而不乏庄重的哲学深思,具有穿透历史时空的恒久魅力
《飞鸟集》是泰戈尔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经典的诗集之一,包括300余首清丽的小诗。白昼和黑夜、溪流和海洋、自由和背叛,都在泰戈尔的笔下合二为一,短小的语句道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世人探寻真理和智慧的源泉。初读这些小诗,如同在暴风雨过后的初夏清晨,推开卧室的窗户,看到一个淡泊清透的世界,一切都是那样的清新、亮丽,可是其中的韵味却很厚实,耐人寻味。 《新月集》创作于1903年,是泰戈尔的代表作之一。该诗以描绘孩子们的游戏和童趣的方式巧妙地把孩子们的纯洁心理与奇特活泼的思维方式展现给了世人。泰戈尔在诗集中所想要讴歌的便是人的一生中最为宝贵的心性:童真。除了描绘孩童的纯真,该诗还极力赞美母爱。正如现实当中没有母爱的孩子是不可能体会到幸福是什么一样,他深谙个中哲理,在作品中把这两种截然不同却相关相息
《离别时,我的爱不曾旧老》是享誉世界的黎巴嫩文坛巨匠纪伯伦的经典散文诗作品集,收录代表作《先知》《沙与沫》《泪与笑》,纪伯伦的作品多以“爱”和“美”为主题,通过大胆的想象和象征的手法,表达深沉的感情和远大的理想。最著名的《先知》更是被称为“东方献给西方的礼物”。龙佳妮译文顺畅优美,可读性强,具有年轻一代译者对文学独到的理解,翻译风格符合当下年轻读者的阅读习惯。 除了诗作,《离别时,我的爱不曾旧老》还收录了纪伯伦详细的生平经历,让你了解这位“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巨人”那饱经忧患的传奇人生经历。
德国思想家尼采(1844-1900)不仅通过他的哲学思想,也通过他的诗作本身影响德国当时和后来的诗人。他那具有新的韵律的诗歌,使他成为德国新诗歌的开拓者之一,并被认为是德国象征主义文学的先驱。他的诗富于音乐的谐和,充满自我深省的激情,形象丰富,格调不凡,并有象征、讽刺、反论等表现的特色。我国早在1904年,王国维就介绍了尼采。以后,陈独秀、蔡元培、郁达夫、鲁迅、茅盾、郭沫若、朱光潜等学者、作家都译介过尼采著作。这本《尼采诗选》是新本介绍尼采诗作的专集,选收了抒情诗、箴言诗等148首。后附尼采年谱。译者钱春绮是以译介歌德、海涅等大诗人作品赢得广大读者喜爱的老翻译家。《尼采诗选》由漓江出版社出版发行。
《泰戈尔诗歌精选:儿童诗--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最美的诗集》为“泰戈尔诗歌精选”丛书之儿童诗卷,编者选取了泰戈尔所作的近两百首儿童诗,诗中细腻、丰富地表现出了儿童世界的美好,以及母子、父子间的骨肉亲情,读来既生动有趣,又深切感人。
“这个世界小得就像一个街的布景。”在这巨大的虚假的存在里,我们无需理解自己是谁,我们是剧情需要的楚门。《布景集(生活志)》是黄立宇近年创作的散文作品集,收录其创作的散文作品四十余篇,共分八个部分,从不同时间不同角度叙述所见所思,描绘沉浮往事。
《先知·沙与沫》是纪伯伦两部诗歌《先知》与《沙与沫》的合集。《先知》属于哲理抒情诗集,借智者之口回答了关于爱憎、善恶、美丑、罪罚等人生社会的问题;《沙与沫》属于抒情散文诗集,以“沙”、“沫”等自然景物为比喻讲述人生的短暂渺小又永恒伟大。
马查多的诗作主题为:土地、风光和祖国。早期有现代主义色彩、后来转向直觉型的“永恒诗歌”。他以优美的笔调描绘西班牙自然风光,关注社会政治生活。他的后期作品大多显示出深邃的存在主义观点和诗人的孤独。语言清新朴素,近似易于朗诵的西班牙民歌;内涵深邃,描写细腻,但不事雕琢。本书囊括了诗人各时期力作90首。
《理想图文藏书:恶之花》分为诗集《恶之花》和散文诗集《巴黎的忧郁》两部分,并配有近60幅精美插图。诗集《恶之花》于1857年首次结集出版,1861年再版时波德莱尔做了增删,主题是“恶”及其与人的关系。《巴黎的忧郁》于1863年出版,波德莱尔称其“依然足《恶之花》,但是具有多得多的自由、细节和讥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