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留存至今的戏剧共 39 部,其中悲剧和喜剧*为普及。本套书收全了莎翁所有的 10 部悲剧和 13 部喜剧。对莎剧的分类主要参考了权威的牛津版和诺顿版的《莎士比亚全集》。 莎士比亚的写作经历一般被分为三个时期,从初学阶段,到成熟时期,再到和解剧时期。因此,本套书的悲剧和喜剧两部分剧目,均按照莎士比亚写作时间的先后依次排序。读者将更容易领会莎士比亚的写作脉络。本书的排序综合参考了牛津版《莎士比亚全集》,以及国内莎学前辈裘克安、刘炳善等对莎剧的排序。 本书所用译文的底稿,是朱生豪翻译并亲自编辑,由世界书局于 1947 年出版的《莎士比亚戏剧集》。编辑过程中完全没有删改,仅将繁体竖排改为简体横排,并对个别的错字、标点等做了调整和修改。力求呈现给读者原汁原味的阅读感受。 全套书共分为 5 册,悲
本书收录王安忆改编张爱玲的两个名篇《金锁记》和《色,戒》。为香港焦媛剧团的舞台剧底本。王安忆的改编保留了张爱玲小说的精髓,同时加入了自己的解读。令改编也成了经典之作。 爱情天然具有原动力,所以,就要赋予反常的性质,才能燃爆它。 王安忆 本书是茅盾文学奖得主王安忆根据张爱玲小说《沉香屑 炉香》改编的文学剧本,通过讲述上海女学生葛薇龙在乱世中的求学、成长、爱情与沉浮,展现了其从天真烂漫的少女到成人后的心路历程。
《纽约时报》畅销书。这是一本关于女性衰老话题的百科全书,但并非一本聚焦于抗衰老的书。好莱坞 影星卡梅隆·迪亚茨亲自走访了几十位相关领域的 专家学者,在书里分享了有关衰老的前沿研究,并融汇了 医学专家的真知灼见和她自己的想法、观点和经历。通过 全面地了解衰老究竟是什么,弄清楚人类衰老的科学和生物学原理、人类衰老的文化和历史背景,让读者 全面地了解女性身体的衰老机制,以及为了健康变老,我们该做些什么。
米歇尔·梅耶是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哲学和修辞学教授,问题学哲学的奠基人。在这部问题学文艺理论的重要文献中,梅耶从问题学的角度对戏剧这一体裁进行了重新定义,回溯了戏剧的起源,重新界定了各种文类的典型特征并梳理了自古希腊直至当代的西方戏剧史。梅耶用差异的历史性对西方戏剧演进史进行的精到解读,对丰富国内西方文艺理论和戏剧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李樯经典作品《立春》未删节版首次公开出版。我们在本书里遇上的六位主人公,无一例外都是在生活里铁了心死性不改一溜小跑一头撞向宿命冰冷南墙的人。由于都是平凡、琐碎、庸碌的小人物,一生逃不开茫然,所以他们每一次骑跨理想之驹向命运发起攻势的起心动念或行动,都以惨败收场。而且往往付出相对他们卑屈之躯来说,过于沉重庞大的代价。命运总是稳如山王。而他们,恒常的坚持下,总有那么一次两次,因为挫折太过出人意料的深重,自己终于把自己惹毛了,便一不做二不休,打开天窗说亮话,于是生命迎来纷至沓来的耻辱。但人们别低估了生命力这枚深藏不露的法宝,每一个活得光鲜或灰头土脸的人,都不自觉地用着内功。生命力亦从未取舍过任何一个生命,它默默生长、滋养。光鲜人士因之花红柳绿,落败之人得以妙手回春。《立春》写了挫
这部“综论”共二十个单元可以分成四个版块:第一版块由第一单元至第四单元构成,从舞种的视角选择了近七十年来堪称“佳作”的舞剧四十部。需要说明的是,在所列舞种作品的选择中或许有“遗珠”之憾,但已选的作品却无“鱼目”之虞。第二版块由第五单元至第十单元构成,是着眼于著名舞剧编导系列作品的选择。在所选编导中,李仲林、李承祥、舒巧和门文元四位,其作品及作品的影响力,足以支撑中国当代舞剧的“半壁江山”。第三版块由第十一单元至第十六单元构成,这一版块前四个单元写的是中国当代舞界巨擘吴晓邦、盛婕、彭松和资华筠。这一版块的写法是基于作者对诸位恩师的切身感受——作者曾经跟随吴晓邦先生攻读“舞蹈历史与理论”硕士学位(1985-1988),是吴晓邦先生的“关门弟子”;多年之后,作者又师从资华筠先生攻读“中国当代
本书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收录了孟京辉代表剧作,包括《关于爱情归宿的观念》《思凡》《我爱×××》《臭虫》《两只狗的生活意见》等。第二部分,按照时间顺序整理发表了孟京辉近二十年来关于创作观念的阐述,选择了几篇有代表性的访谈。第三部分更私人化一些,其中绝大部分图文资料是首次公开,既弥足珍贵,有相当有趣味性。
中法合作话剧《西厢记》是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2008级本科班师生与法国导演吉拉斯合作排演的一出经典剧目。2011年,该剧在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演出后引起强烈的反响,并受到中法媒体的高度评价。 一直以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艺术创新工作室,通过排演经典剧目,以演出实践带动表、导演艺术研究和人才培养,致力于为表演学科建设和艺术创作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支持。《东方经典与西方阐释·中法合作话剧 :改编与演出》是上海戏剧学院表演艺术创新工作室的又一新成果,从“缘起纪行”“创作笔谈”“演出感悟”“专家评论”“媒体精粹”等几个方面对中法合作话剧《西厢记》的改编与演出进行了全面总结与比较研究,供后来人学习、借鉴。
本书描写的主人公是有三十余年推销经历的威利,一直被美国商业文化虚幻的光晕所笼罩,盲目估计自己的能力,幻想通过商品推销得到名望以及并不现实的美好前景,以至他常处于吹嘘、夸耀、谎言连篇的心态,直到临死都以为能达到功成名就,而对自身毁灭的原因却浑然不知。该书刻画了一个小人物悲剧性的一生,揭露了美国富有神话的欺骗性。
《山西戏曲碑刻辑考》收录并考述了自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到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共890年间的碑刻一百种,真所谓碑碣百通,洋洋大观,为中国戏曲史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神庙剧场资料与其他戏曲史料。
现代舞台工程技术主要包括舞台音响、舞台灯光和舞台机械设备等系统。本书在较为全面地说明现代舞台工程技术的基础上,着重阐述现代剧场、会堂、歌舞厅、电影院等的舞台音响、灯光、建声、影像技术特点、设计方法和使用技巧,并介绍了音响技术的成果。
威廉·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家和诗人。他的创作除早期写的诗歌外,主要是用无韵体写的诗剧三十七部。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者很喜欢莎士比亚的戏剧,不仅在自己的著作中经常引用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和人物,而且在论及戏剧艺术时充分肯定莎士比亚在戏剧发展史上的地位指出他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上的杰出成就,提出“莎士比亚化”的创作原则,即不从抽象概念而是从现实生活出发,通过生动丰富的情节去塑造性格鲜明的典型人物。莎士比亚的作品响彻整个世界文学界、思想界乃至哲学界,其影响力已经不仅仅属于某一个时代;他的作品是作为全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流传至今,并成为了以后文学创作的重要“母题”之一。这是我们推出的《莎士比亚全集》第五卷。
享有“天下团”之誉的太康道情是我国古老而又年轻的稀有剧种。以前,尚无一本有关“道情”方面的专业书籍问世。《道情戏》的作者吕自申等来自道情的故乡。他们怀着对家乡这一文化瑰宝的挚爱和高度的责任感,采访艺人,搜集资料,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次对道情作了比较全面、翔实的介绍,填补了我国戏剧史上的一项空白。该书的出版,颇有意义。
《樱桃园——契诃夫戏剧选》是契诃夫的戏剧作品选集,收入《伊凡诺夫》、《海鸥》、《凡尼亚舅舅》、《三姊妹》、《樱桃园》等五篇戏剧作品。契诃夫既是短篇小说大师,也是戏剧艺术大师,剧本创作是契诃夫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的创作对俄罗斯戏剧艺术进行了革新,对20世纪戏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书所选的作品都是契诃夫的戏剧代表作,体现了作者戏剧创作的不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