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包含153张照片,是对1940年代到1980年代伊斯坦布尔日常生活的生动记录。透过“伊斯坦布尔之眼”阿拉·古勒 的镜头,这个城市的忧郁之美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发生震荡。作为欧洲和亚洲的交汇之处,伊斯坦布尔的性格和它的历史一样层次丰富,而古勒的照片就传达了这一切。 在这些无与伦比的黑白照片之前,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罕·帕慕克撰写的详细而深情的序言。这位作家和摄影师古勒一样,都生于伊斯坦布尔,他们年轻时都曾渴望成为画家。二人各自用自己的方式描绘了他们的故乡,通过图像和文字,捕捉了伊斯坦布尔的灵魂。
本书是1949年以来第一部中国现代戏剧史专著,是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之一。全书从19世纪末中国现代话剧产生写起,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系统阐述了我国现代戏剧(主要是话剧)的产生及其沿革,从多方面总结了中国现代戏剧(特别是话剧文学)发展的历史规律,总结了一系列值得记取并令人深思的经验教训。书中对田汉、曹禺、夏衍等我国著名剧作家列有专章或专节进行介绍评述。本书出版近二十年来,作为教材在许多高等学校使用。此次修订,在观点、资料、文字三个方面迷行了一些必要的修改、删节、补充。抗日时期的戏剧,补入了讲日本殖民统治下台湾的“新剧”作家的内容,此节由台湾著名剧作家黄美序执笔。
《塞尔维亚史》讲述了困扰巴尔干半岛一千五百年错综复杂的塞尔维亚史。6世纪,南斯拉夫人南攻拜占庭帝国。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北征巴尔干半岛与塞尔维亚帝国的灭亡存在怎样的关系?科索沃战役为什么决定了整个巴尔干半岛的命运?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是如何统治塞尔维亚的?塞尔维亚是如何通过民族大起义实现独立的?俄土战争、《柏林条约》的签订是如何平衡列强在巴尔干半岛的利益格局的?马其顿人大起义、巴尔干联盟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大决战是如何影响巴尔干半岛历史走向的?为什么作者深信塞尔维亚的战略位置决定了巴尔干半岛 桶会再次被点燃?本书将详细解答。
日本,紧凑、同质、紧密团结,害怕无序;美国,庞大、开放,害怕经济危机,不断谋求 市场。本书即讲述了自1853年以来这两个 之间的分歧、冲突、战争与合作,以及其背后的爱恨故事。通过运用美日两国的文献材料,拉夫伯尔为我们呈现了重新武装日本背后的曲折、现代美日贸易谈判中的紧张、日本在为美国巨额赤字提供资金方面的持续重要性,以及两国开拓中国市场的动力。
《故宫国宝100件》从故宫博物院馆藏的90多万件文物中挑选出100件,所涉年代上至商周,下迄明清,分为青铜器、书画、陶瓷、工艺美术、织绣五大类,每类每件都有精彩的解说,内容涉及文物的前世今生、发掘故事、制作流程等,图片细节丰富,角度独特,全面展示璀璨的中华文明。
本书共分为6章。第1章向读者介绍误差与不确定度理论。第2章讨论了红外热成像测量的基本问题,如辐射传热的基本定律和发射率等。第3章以FLIR公司的Therma CAM PM 595 LW红外相机为例,介绍了测量路径的典型处理算法以及温度测量的通用模型。需要强调的是,对于其他类型的红外相机和制造商来说,这些研究结果和结论 相似。第4章讨论了利用经典方法对红外系统进行测量误差分析的问题。在第5章中,描述了利用分布传播的数值方法对红外热像测量不确定度的仿真研究结果。第6章对全书做了总结。
本书是一本古中医天文学著作,是中医界提出“古中医”内涵的中医书,从天文、历法角度解释阴阳五行、五运六气,从天干地支、五运六气角度解释《伤寒杂病论》,是国学界一本厘清子学根髓的国学书。 本书从国学、子学、中医的根子上,即阴阳五行的起源及其天文机制、历法本质、历史演变考证论述。无极状态是《易经》之中 根本的天象,一切皆是从无极而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六十四卦而万物,也是三生万物的过程。故天下万品皆是无极演变而来, 终又归于无极。镜者,映像万物而不染,镜中万物皆虚幻,此万象万物皆由无极而生化,一切世间之物皆是无极之镜中的影像而已,镜像 能反映品物真实,巨细无漏,故有此书名。 本书 的特点是揭示了阴阳五行、河洛干支、五运六气、子学九式的物理本质、天文原理、历法起源。
本书是关于剧本写作教学理念的总结,总结了中央戏剧学院文学系自1978年至今的编剧教学理念,较系统的分析了剧本创作训练的每一个阶段,由浅入深的讲解了以下几个阶段的训练内容:散文写作、小品短句写作、独幕剧创作、多幕剧创作、影视剧写作、文献剧写作等。本书教学理念部分通俗易懂,是各位老师教学实践经验的荟萃,写作训练部分各具特点,针对性强,从中既能学习到不同的创作方法和理念,又能从另一侧面了解这些艺术类型的特点。书中既有教师的教学理念总结,又配有学生作业范例,可作为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教材使用,也可作为学习剧本创作的教学参考书供广大戏剧影视创作爱好者阅读,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紫禁城堪称中国传统建筑技术与艺术的典范,本书将此中国古代建筑的 成就一一剖析,并分类详解,涉及样式几乎囊括中国所有古建筑(宫殿、坛庙、园林、住宅),从总体到局部,详细图解堪舆 、施工用料、工艺原理等营建细节,成此一本经典的建筑百科全书。
在《阿诺德·汤因比传》中,威廉·麦克尼尔叙述了汤因比的人生经历、成长环境对汤因比的思想的影响、《历史研究》等诸多著作如何写成、汤因比的世界性声誉如何形成,他还利用档案、书信等大量一手史料。细致、客观地考察了汤因比在家庭生活方面的失意之处。 正如麦克尼尔所称:“本书也可以被视为一部世界史领域的作品,因为汤因比思想的影响力是 性的。”由于汤因比在史学上的重要地位,《阿诺德·汤因比传》不仅是汤因比的个人传记,还可以被视作一部对世界史、西方史学史进行检讨的史学著作。汤因比在亨受世界性声誉的同时也遭受了不少批判,麦克尼尔止是在这种背景之下写出这部传记,将汤因比与希罗多德、修昔底德、但丁、斯宾格勒、韦尔斯进行比较,剖析汤因比学术上的得与失,解读汤因比作为大师的耀眼成就与作为凡人的弱
本书通过对中国话剧舞台上莎士比亚戏剧演出进行科学化、系统化的梳理,突破前人或话剧戏曲兼重或侧重于戏曲莎演的研究局限,专以话剧莎演为研究对象,秉承莎氏戏剧文本与话剧表演手法相结合、学术研究与舞台实践相结合的宗旨,以时间为主线从社会、历史、经济、文化层面对莎剧演出进行横向分析纵向对比,厘清不同历史时段国人对莎士比亚及其戏剧接受态度与方式之异同,归纳演绎出话剧莎演政治性、民族性和艺术性特征,建构起中国话剧舞台上莎剧演出体系,拓展了中国莎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这是一套关于小男孩和他的玩偶的图画书。本书适合3-6岁孩子阅读,特别适合亲自阅读,不仅能增强孩子的理解能力,提升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还能让他们能发现生活中 多有趣的事情。
本系列绘本围绕中国星球探测工作的三大方向“探月工程”、“火星计划”和“小行星探测”展开,以三颗探测器的太空旅程为线索,让孩子用探测器的 人称视角,去到科学的 现场,近距离了解星球探测的全过程。在为孩子揭秘中国星球探测的伟大任务的同时,分享航天工程和行星科学的相关知识,帮助孩子构建清晰的星球认知。
本书稿对粤港澳大湾区百年来的粤剧发展,尤其是粤剧影视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全书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传统与戏曲传播、粤港澳大湾区戏曲影视概况、粤港澳大湾区戏曲影视发展史、粤港澳大湾区戏曲影视的当代实践、粤港澳大湾区戏曲影视的发展趋势与展望等内容都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研究。
甲骨断代研究是甲骨学 基本、 主要的工作。本书将一百多年来关于殷墟甲骨断代标准的研究分成四个阶段,对每一阶段的成就和不足都进行了介绍和评议,并疏理了各阶段之间的发展脉络。同时,针对引发甲骨断代标准大论战的新观点,即“历组卜辞提前”说、“两系”说、“以字体分类”说、“非王卜辞”说,都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新的见解。该书的出版必定会推动今后的甲骨断代研究,对甲骨学及商代历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该书是 甲骨学殷商史研究中心新一期的集刊,全书共收论文47篇,内容丰富,涉及甲骨学、历史系、神话学、古文献学等,包括甲骨文材料的整理,甲骨文献和甲骨学史的梳理与校订,甲骨学工具书的校订,甲骨卜辞的考证,甲骨文与殷商史相关领域的研究,上古神话传说的梳理考证,甲骨文字词的考释,甲骨的鉴别,甲骨数据库的开发推广和使用等,是甲骨学及相关领域学者 研究成果的结集,较为全面地反映了甲骨文与殷商史研究领域的新成果。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