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苏联地理学家阿尔谢尼耶夫于二十世纪初在乌苏里地区考察后写出的地理考察报告,也是一部堪与《瓦尔登湖》相媲美的绿色文学经典。该书曾得到高尔基的高度赞赏,他在1924年致阿尔谢尼耶夫的信中,称赞“《在乌苏里的莽林中》既含高度价值的科普常识,又有引人入胜的文学描写,是布雷姆(编注:德国生物学家、旅行家)和库珀(美国作家)的结合。”日本电影大师黑泽明根据该书改编的电影《德尔苏.乌扎拉》引起国际影坛轰动,获得1975年奥斯卡外语片奖。作者简介:阿尔谢尼耶夫(1872―1930)苏联远东考察家、地理学家、民族学家和作家。在沙俄时代是沙俄军官、俄国地理学会会员、俄国东方学会会员,曾担任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博物馆馆长,俄国地理学会阿穆尔(黑龙江)分会会长。他开创了俄国文艺科普地方志流派的先河,曾发表六十余部
上了埠头,来到湖心寺楼阁,乾隆凭栏眺望西湖盈盈一水,淡淡群山,月光水光交相辉映,真有说不尽的诗情画意。他看得高兴,禁不住又赞叹道:[好一个]!]
《白雨斋词话》内容简介:清代论词之风甚盛,词话一类的书也很多,白雨斋词话是较晩的一本重要著作。陈廷焯论词主要是发扬常州词派的说法,主张作词贵在“有所感”、“有所寄托”;反对无病呻吟,也反对“一直说法,不留余地”;在风格上,特别强调“沉郁”。他说:“所谓沉郁者,意在笔先,神余言外。写怨夫思婦之怀,寓孽子孤臣之感,凡交情之冷淡,身世之飘,皆可余一草一木发之;而发之又必若隐若现,欲露不露,反复緾绵,终不许一语道破。匪独体格之高,亦见性情之厚。”白雨斋词话即从各方面论证“沉郁”的重要,涉及的范围非常癀泛,自唐五代以至清代的词人,都有所品耄 岳 拇恃 ⒋事垡灿兴溃 晒┪颐墙杓 穆鄣悴簧佟?br>《白雨斋词话》作者在自序中说他“撰词话十卷”,但刻印行世的只有八卷,包荣翰、许正诗在全书的跋中
内容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