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认为,仅从一般论者强调的“抒愤”来解释《聊斋志异》创作发生的原因是很不够的,蒲松龄的创作心理既存在着自娱、娱人的因素,也有着苦闷和不平的心态,同时还潜藏着情与性的复杂心理;《聊斋志异》的创作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原因是作者的移俗入雅,雅俗同体;《聊斋志异》这些独特的艺术表征和文化蕴涵一百多年来吸引着国外汉学家的广泛关注,而揭示其在英语世界得到接受和传播的深层原因、其译介策略和理念及其对我国文化走出去的借鉴和启示意义正是本书的又一论旨。
《新时期语文教育名家论丛·存在与变革:穿越时空的语文学》主要内容包括:教育思想:从修己到指向自我实现、读写观念:从以读代写到写作本位、说写观念:从说写一体到说写并重、体例:从文选到指向言语表现、教学方法:从揣摩依仿到多元启悟、中国古代语文教育综论、先秦时期的语文教育、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语文教育、隋唐宋元时期的语文教育等。
三国时代是一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的时代。其中对《三国演义》人物描写有的与历史上人物的真面目相距甚远,然而据现存史料还他们以本来面目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历史学家的深厚功力与敏锐史识。本书即是将这些人物的历史还原,读过之后或许会留给您许许多多的惊叹。
叙事学是文学研究中的热门领域,而本成果所开展的“空间叙事研究”则是此领域中新的理论方向,是目前叙事学研究中最有发展前景、学术潜力的领域之一。其研究目的,是对传统叙事学重视不够甚至严重忽视的叙事的空间维度或叙事作品的空间元素进行系统考察,进而对叙事与空间所涉及的问题展开了全面、系统的论述,从一个新的视角对叙事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属于文艺基础理论的创新研究,对于叙事学本身的学科建设,对于文学乃至其他学科的理论创新和研究方法的革新,都具有较为重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