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文学史》所论述的是达里波斯语文学发生和发展的历史。达里波斯语兴起于9世纪。10-15世纪是它的繁荣时期。在这一时期中,产生了像菲尔多西、海亚姆、内扎米、萨迪、莫拉维和哈菲兹这样世界著名的诗人。他们的不朽的杰作早已被译为世界各主要文字,获得全世界文学爱好者的关注和赞赏。 在伊朗的1905-1911年的立宪运动时期,达里波斯语文学发展到另一高峰。这一时期的作家和诗人更多地关注人民听疾苦和国家的命运。他们以自己的优秀作品鼓舞人民去为争取自由和独立而斗争。同时,这一时期的文学语言也发生了变化。出现了
本书内容包括诗歌中的再现和“转换式变调”、诗歌中的表现和表现性、诗歌的形式、形式感和形式主义、诗歌中的意义、意思与意味等。
莲花高台上的佛与法,俗世凡尘间的情与爱。1650年前的丝绸之路上,龟兹国外的古道正驼铃悠悠。初次遇到穿越而来的现代女子艾晴时,鸠摩罗什十三岁。再次见到她时,他二十四岁,已是名扬西域的僧人。对他来说,她是爱而不得的女子;对她来说,他是注定许身佛门的千古高僧。即使早已情根深种,终究羁绊于那一颗坚定的向佛之心。他们之间横亘着的不仅仅是漫长的千年岁月,更有十六国时代满目苍痍的乱世纷争。他与她相识四十年,用三十六年的寂寞等待,换来与她四年相依。她与他相识十年,以穿越的强大辐射为代价,在他遭逢劫难时不弃不离。历经劫难之后,他不再是万人膜拜的皇家上宾,而是冲破戒律与妻子紧紧相依的普通男子,是走过人间地狱仍心怀大爱的慈悲和尚。驼铃悠悠,唱响西域,那段遗落在丝绸之路上的纯真爱情,如何做到不负如来不
《抗战家书》以侨批这一珍稀的民间资料作为切入点,图文结合,以一个个具体的事例生动地分析东南亚华侨在抗日战争期间的卓越的贡献。在写作方面,除一手资料、尊重史实外,还要求写作通俗,可读性强。书中有综述,有个案,每一个侨批封和信,代表了一个个活生生的抗日人物,代表了一个个爱国的华侨家庭,应该说,此书是东南亚华侨投入祖国抗日战争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