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饭楼手批《石头记》”系列是冯其庸先生在甲戌、己卯和庚辰等三种《石头记》的乾隆抄本影印本上的手批本,批语系作者亲自以朱、蓝双色用毛笔行书书写。批语重点是在揭示此三种抄本的特色,如甲戌本存在的问题疑点和它的珍贵之处,如己卯、庚辰两本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前未被发现者,作者一一批出,以利研究者的进一步研究。冯其庸先生是书法大家,师法二王又自出机杼,独到的评批配以精美的书法,使读者在领略三种抄本《石头记》原本真貌的同时,又得以欣赏作者法书之精彩,可谓相得益彰,数美并兼。
苏轼文学创作成就极高,文诗词俱为一代大家。散文为后人所称唐宋八大家之一,苏文坚持了欧阳修文平易之路,而更为畅达自由;文体多样,风格各异。政论文如《策略》、《策别》、《策断》等滔滔雄辩,气势逼人,继承发展了《战国策》、《孟子》及贾谊、陆贽的传统。抒情小品如书札游记等,笔致灵活,情感真率,生动传达日常生活情趣与感触,描写、叙述、议论、抒情错杂,充满诗情画意。
托马斯·曼是德语当代文学重要的作家之一,也是世界各国德语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对象,尤其是他的长篇作品,无论是其内容还是其语言大都艰深繁难至深奥难读,更是各国托马斯·曼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文学论丛·北大欧美文学研究丛书·“我这个时代”的德国:托马斯·曼长篇小说论析》是迄今为止我国研究托马斯·曼长篇小说的专著,主要采用从文本层面进入的方法,结合时代、历史、社会、作家生活经历、创作意识、文学思想、真实感情、意图心以及他人影响等外部材料,既运用有关西方文论,也立足于中国探讨者的眼光,从宏观提示到微观剖析,对读者了解和认识托马斯·曼的长篇作品提供具体的和多方面的帮助。
本书以唐五代两宋的重要词人温庭筠、韦庄、冯延巳、李璟、李煜、晏殊、欧阳修、柳永、苏轼、秦观、周邦彦、辛弃疾、姜夔、吴文英、王沂孙十五家为代表,以点带面,讲述了唐宋词的演进和发展过程。作者结合十五位词家生活的历史背景、生平经历、性格学养、艺术才能,提炼出他们显著的风格特色及其所传达的感情品质,既能从历史的高度勾勒出他们的贡献和在词史上的地位,又能从赏析的角度体悟不同词家相似词作的深微的差别,极见功力。本书原为1987年叶嘉莹先后在北京、沈阳、大连三地连续所作的一系列讲演的整理稿,出版后,被学界誉为“一部完整的唐宋词史”,更被大众读者当作\"唐宋词入门”的经典书籍。
谢柏梁所著的《中国悲剧文学史(精)》所揭示的“悲剧文学史”,从巫优傩戏、先秦汉唐哭剧、戏曲中之佛音苦境、韵文之悲情、散文之哀境、小说之苦态、变文之复仇哀曲、宋戏之悲怨、元剧之悲剧大观,绵绵滚滚而下,以论历代悲剧文学之发展;其后更进一步从剧作中论英雄悲剧、命运悲剧、帝王悲剧、女性悲剧、苦意悲剧、感慨悲剧,纲举目张,令人神往。
《两汉赋评注》汇辑两汉现存赋作,以作者生活时代先后为序,作者名下皆附小传,略述生平;专著之下,列有出处及内容说明、字句注释、辨析。评注者深入考索史籍、类书及文献注释等,作了大量增补。总体上体现出了当今汉赋研究的水平。本书由龚克昌、苏瑞隆等评注。
本书辑入沈乐平先生2017年至2020年在教学、研究过程中所创作的篆刻精品一百余方,内容丰富。其创作风格涵盖了古玺、汉印、流派印以及各种创新思考的实践,每方篆印相对应以书法创作,充分体现了“书从印入、印从书出”的学术思想。
《励耘学刊(总2辑)(2010年)》主要内容简介:浅论刘勰文体分类学的思想渊源与论述体例、发生着的历史与演进中的形象——对辛亥从军女性吴淑卿的历史与文学考察、殷墦编撰《荆杨挺秀集》之考辨、《永乐大典》所收张九龄佚文考、说书体制对小说叙事模式的影响——从石派书到《三侠五义》狸猫换太子故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