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结撰致思,思路清晰,试图以十二个专题全方位解读《红楼梦》。基本上把握了《红楼梦》的主要脉络,涵盖了《红楼梦》的主要内容,解剖了《红楼梦》的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探讨了《红楼梦》的主要思想。解读比较到位,导读比较通达。“红楼造梦局”坐落于20世条名叫“造梦局”的街道上,是一座类似“时空枢纽”般的存在。在这里,读者可以通过“时空列车”穿越回百年前的“红楼大梦”,作者将以“局外人”的身份,用现代清新逗趣的语言解读这场“红楼梦”中的人与事。
本书作者是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中国古典文学普及研究会副会长。在中国古典文学,尤其是在古典诗词与“红学”研究方面硕果累累。所著《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一书蜚声海内外,自问世以来印刷已逾百万册,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威斯康星大学等世界高校列为汉文参考书。本书即是以其为基础改编而成。书中收录了各种版本《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歌谣、谜语、酒令、联额、对句等形式的文字。作者对每篇文字都做了细致的解读,包括说明、注释、评解等。其中既有严谨的文字诠释、真实可信的背景介绍,又有精彩纷呈、引人入胜的艺术分析。书中还附录了对研究《红楼梦》及其作者生平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资料。其中《(红楼梦)版本简介》一文,吸收了《红楼梦》研究的成果,对我们了解《红楼梦》版本及其流传极有帮助。本书既有较高的学术
本书以自然科学与古典文学邂逅的创意,把彩色图文应用到中国古典文学领域。收录所有在《红楼梦》出现过的植物共242种,从每回故事大纲说起,言简意赅剖析每种植物在故事中的运用技巧,甚至溯及《诗经》以降的文学传统。800多帧精采摄影与精细插画珍体展现丰富多变、赏心悦目的红楼世界。读者可以直接参照章回,按图索骥,轻松阅读《红楼梦》。
《红楼梦新证》撰写于1947年1948年,约40万言,1953年9月由上海棠棣出版社出版,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连销三版,产生了很大影响。对这部书给予了相当的评价。《红楼梦新证》是红学史上文史哲综合大型学术论著,奠定了新中国“新国学”的坚实基础。《红楼梦新证》内涵所涉及极为翻富,它的特点是:史料搜集的丰富珍贵;填补、澄清、纠正以往研究的空白、模糊、混乱、讹误等处;揭示与阐释许多历史事变牵涉作者家世生平的重大关系以及各种事故背景对作者、作品的思想之影响及曲折表现。作者的这部红学开山之作因其翔实的考证和缜密的思辨,被学界推为红学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
《小王子》是许多人热爱的文学经典,但又不仅仅是一本文学经典。周保松在多次重读《小王子》之后,对书中小王子的选择与行动,又有新的感悟与思考。这是一本关于文学的哲学札记,是一个书迷与读者的阅读分享,也是周保松写给五岁女儿的成长礼物。全书共十五章,周保松用他的哲思和童心,每章以小王子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所面临的不同的困境与际遇为切入点,结合当下的社会现实,对驯服、梦想、生命、责任提出新的思考与解读,思索生活的意义与美好,也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在文学经典中思考哲学意义,在写作中与读者分享阅读体验,在领悟之后继续认真感受生活,更加坚定前行。
金庸是不是伟大的文学家? 金庸为何无法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金庸小说与佛教有何渊源? 金庸小说在武侠小说史中处于什么地位?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小说如何排名? 三个版本的金庸小说有何差异? 让一位读了35年金庸,创金庸讲座“爆棚”纪录的文学教授,告诉你答案!
《红楼小讲》是周汝昌为普通读者讲解《红楼梦》的二部作品。主体部分曾连载于报纸副刊,结集成书后,颇为各界读者喜爱。再版后,作者特为新版撰作小序,增写数篇讲《红》小文,并补入2000年在北京大学的演讲整理稿《(红楼梦)与中华文化》一文。全书深入浅出,对《红楼梦》的人物、故事及前呼后应、手挥目送的笔法等多方面内容进行了精当的解说点评,尤其是对《红楼梦》的主旨、精神,再三致意,是一部可以普通读者了解、体悟《红楼梦》真谛的入门读物。
本书的编写就是针对大学语文课程的特点,进行的尝试性改革。我们结合多年教学过程中的摸索和体会,以史为基本线索,以作品鉴赏为核心内容,以教学过程中比较成功的“一讲”为体例进行编排,力求寻找一条流畅的教学思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对史的讲解,并不强调的完整性,而是根据作品有所侧重,以作品鉴赏的需要为基准,取舍详略。详则借助于教师的研究成果,略则一语带过。对作品的讲解,尽可能从文学角度作详尽的赏析,甚至可以讲到美学的层面。由于时间有限,作品不可能讲得太多,因此,我们尽可能做到举一反三,向学生传授鉴赏作品的方法。 本书主要是针对大学语文教学而编著,也可以作为广大读者自修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