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得遇苏东坡,方知可以这样活! 意公子深度解读苏东坡,结合现代人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对苏东坡的人生活法进行层层递进的探究,道出了东坡精神对当下生活的启示意义。 带着 世人为何都爱苏东坡 的疑问,意公子走近苏东坡,历经从惊讶到敬佩再到深识的全过程。她探寻苏东坡的高峰与低谷,研究苏东坡的家庭与感情,分析苏东坡的仕途与交友,在深度共感苏东坡的作品与人生之后,终于了悟苏东坡与命运和解的真正方法。 活着,到底为了什么? 面对这个永恒的问题,苏东坡用他的一生给了我们答案。 而通过这本书,我们将和意公子一起,在苏东坡身上照见自己的人生。
本书以白居易千古名篇《琵琶行》为主轴,细绎白居易科场得意、仕途坎坷、文章传世的一生,逐段详释《琵琶行》的诗作匠心,回溯名篇诞生的白香山前史,凝视诗歌创作的文学史瞬间,并钩沉文学典故生成的全过程,最终梳理作品在后世的接受与余波。此外,本书还详细讨论了《琵琶行》相关主题的书画作品,以实例说明古代画师在处理这一文学名篇时所需面对的限制、挑战和应对,找到贯通图像与文字两个世界的通幽小径。
本书是现当代知名作家分享写作技巧的合集《21堂大师写作课》第二部。 在本书中,汪曾祺、梁实秋、季羡林、叶圣陶、苏童、鲁迅、老舍一共7位现当代文学大家从各自的角度出发,每人三篇文章(三堂课),与读者真诚分享自己多年的写作经历、写作经验,体裁涉及散文和小说,内容则涉及语言、描写、叙述、风格等方面,既有操作性强的方法,也有具体的经典作品案例探讨,颇为翔实丰富,读来振聋发聩,给读者以启迪和指导。 7位作家,21堂写作课,一本书掌握现当代颇具代表性的名家的写作技巧精华。
蓝胡子、强盗新娘、白雪公主、灰姑娘 几代人讲述这些故事,在过去的好时光。它们如此疯狂惊悚,又如此平淡日常。 格林兄弟开始立志为 诗歌史 添砖加瓦,根本无意出版 供人消遣的书 。 后来,威廉 格林不知不觉响应起大众的需求和期待 格林童话越来越远离初版时的粗野和纯朴,内容逐渐净化、风格化、文学化,大人孩子都喜欢。 - 玛丽亚 塔塔尔带我们重回童年的魔法森林。她重新翻阅格林童话的初版本 《儿童与家庭童话集》,回溯格林兄弟编选童话集的历史场景。在她深思熟虑的解读中,在精心选取的童话故事中,安放人类绮丽复杂的想象与潜意识的思虑。
本书内容选自张元老师公众号 张元谈历史话教学 中有关《资治通鉴》的文章,共计30篇左右(以及张元老师曾在中华书局学术论文集中的学术论文一篇)。每篇文章都对《资治通鉴》中某些耐人寻味的历史镜头进行了细节解读。作者主张以《通鉴》为线索,去阅读正史等相关历史文献。本书作者在解读《通鉴》中的具体事件时,本着胡三省的解读主张 因事观心 ,深入事件人物的内心世界,从细节中思考历史问题。
伟大的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也带点俗气?纳博科夫为什么欣赏不来陀思妥耶夫斯基?鲁迅的《孔乙己》与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有什么相似处?……近年来,众多由文学作品改编的热门影视进入大众视野,从纸页到银幕,文学与电影的互动愈发紧密,“文字”与“图像”以不同的方式,共同构筑出一个立体的艺术世界。本书以 思辨性的视角、通俗易懂的文笔,围绕文学与电影的相互关系,解剖了大量中外文学、电影、艺术经典作品,从《诗经》《搜神记》到鲁迅、张爱玲,从《哈姆雷特》《堂吉诃德》到《变形记》《追忆似水年华》,从贾樟柯、姜文到《罗生门》《盗梦空间》《布达佩斯大饭店》……探讨作品70 部,关涉作家、电影人、艺术家、哲学家50 位,深度解读文学作品,详细讲解电影基础知识。为了比较文学原著与电影改编,在二者间建立新的对话
本书由作者在耶鲁大学开设的广受欢迎的文学理论课改写而成。作者在这本书中带领读者游历了20 世纪文学理论的主流。全书讨论的核心是一系列根本问题:什么是文学、它是被如何生产出来的、应该如何理解文学、文学的目的是什么。 弗莱处理了20世纪文学理论中的重要主题和潮流,包括阐释学、形式主义、符号学和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心理分析方法、马克思主义和历史主义方法、社会身份理论、新实用主义及理论,并在结尾处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通过哲学和社会视角串联起这些潮流,作者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整体连贯的语境,帮助读者深入阅读文学作品。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现代文学研究领域发生了一场深刻的变革。即与前此普遍重视理论、方法不同,学者们转而重视文献史料的发掘、整理与研究,且开始强调文献史料研究的独立和自觉。这一变革可称之为 现代文学研究的 文献学转向 。 文献学转向 之后的现代文学研究,将渐趋于 数字人文 取向,或成为 数字人文 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因此,这一研究过程,在某种程度上亦可被视作现代文学研究的典范转移过程。 本书作者认为,从文献学到数字人文的变化,不仅反映了新一代现代文学学者研究旨趣、重心的变化,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被视作现代文学研究的典范转移的过程,值得深入探究。
章永乐以法学、政治学和历史学的跨学科领域研究见长,他这些年来为在国内出版的、具有学术范式意义的著名法学、政治学和历史学著作,比如奈格里和哈特的《帝国》《诸众》《大同世界》,孔飞力的《现代中国的国家起源》,施特劳斯的《关于马基雅维利的思考》,汪晖的《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黄兴涛的《重塑中华》,苏力的《法治及其本土资源》,等等所作的书评,每一篇都引起了学界极大的关注、传播和讨论,本书是作者这些年来上述书评的结集,分成 历史推迟终结? 异域的穿越者 过去之未来 概念的刀锋 四编重撰。 《西途东归:朝向中国道路的思想突围》是章永乐继《旧邦新造:1911-1917》《万国竞争:康有为与维也纳体系的衰变》《此疆尔界: 门罗主义 与近代空间政治》之后的第四本独著专著,以其十多年内撰写的二十多万字的学术书评,
《萨德式女人》是英国独树一帜的重要女作家安吉拉 卡特独绝的文化史批评。在本书中,卡特从女性主义视角重新评估备受争议的法国哲学家、色情文学作家萨德侯爵的作品。不同于一般的女性主义者,卡特认为萨德开创性地不把女性视作单纯的生育工具来书写,他看到了女性在生理特征之外的存在,因而在此意义上解放了女性。在本书中,卡特将性视作一种权力政治进行剖析,解构了关于性别的神话,并且极具独创性和先锋性地将萨德令人发指地虚构的女性形象转化为我们所属时代的女性象征进行批判。好莱坞的性感女神、母女关系、色情作品,甚至性爱与婚姻的圣殿都被卡特的雄辩妙语毁灭性地暴露在我们面前。卡特深入扭曲性欲的内核,提出建立一种既不承认征服者也不承认被征服者的爱之关系。 《萨德式女人》既非对萨德的批评研究,亦非对他的历史分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下卷),是作者央视红学系列讲座的纸质结集,也是作者多年研读《红楼梦》的心血结晶。在本卷中,作者对《红楼梦》的揭秘向更深层次发展。《红楼梦》中主要的人物之一林黛玉身上的重重谜团被一一揭开;冰肌雪骨外表之下的薛宝钗,到底隐藏着怎样的波涛汹涌?而作为 金玉良缘 的又一个可能,史湘云到底与贾宝玉有哪些情感纠葛,她终会与谁共度 白首 呢?此外,作者还将多年研究成果 红楼心语 倾情奉献,为红迷们更好地理解《红楼梦》提供了新的解读方法。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上卷),是作者央视红学系列讲座的纸质结集,也是作者多年研读《红楼梦》的心血结晶。其内容涉及《红楼梦》概况总说、曹雪芹家世与历史背景、各种探佚线索与分析等,并从 金陵十二钗 中的秦可卿着手,详细考证了贾宝玉人格之谜、黛钗结局之谜、王熙凤巧姐命运之谜、妙玉入正册与排序之谜、贾元春死亡之谜等等,一一解读他们的命运轨迹,由此提出诸多认知《红楼梦》的新的内涵。
《解味红楼:曹雪芹的旧梦与悲歌》是中国红楼梦学会名誉会长张庆善先生最新的从多个角度评说《红楼梦》的学术随笔集。书中围绕几个一些《红楼梦》相关争议话题和主题进行解读,如曹雪芹是不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家世和《红楼梦》的关系,又如《红楼梦》中的人物刻画、情节设置、艺术手法等,每个主题以数篇文章进行解读。并对一些《红楼梦》研究中悬而未决的难题进行了分析和阐释,如人物结局走向、续书问题等,提出合理的推测与猜想。本书作者为《红楼梦》研究著名专家,以大家手笔撰写小品文章,相对于高头讲章或繁琐考证,文笔更加自由活泼;同时也保持一定的学术水准,使读者可以从多元角度欣赏《红楼梦》,并获得比较轻松愉悦的阅读体验。
好的散文,是一种情感教育。那么它是如何诞生的?创意写作落地中国十余年以来,复旦大学累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散文的变身》即是复旦关于现代散文创作的理论成果及实用教程。 本书由张怡微、陶磊主编,集结了王安忆领衔的二十五位作家、学者、出版人,从现代文学经典传统、媒介视域下散文文体的演变、散文课程的教学实践及出版消费等面向,较为完整地呈现从文学理论到文本细读再到生产消费各环节的新知识,也能够让读者领略散文从灵感汲取到选材剪辑,从篇章布局到图书出版的全过程。
在本书中,沈从文、汪曾祺、梁实秋、老舍、苏童、冯骥才、史铁生一共7位现当代大家从各自的角度出发,每人三篇文章(三堂课),与读者真诚分享自己多年的写作经验、写作技巧,题材涉及散文和小说,内容则涉及思想、语言、节奏、结构、细节等方面,既有发人深省的创作观,也有具体可行的方法,更有条分缕析的作品案例探讨,颇为翔实丰富,读来振聋发聩,能在很大程度上给读者以启迪,以指导。 7位作家,21堂写作课,一本书掌握现当代颇具代表性的文学名家的写作技巧精华。 这是一场文学的盛宴,更是一部值得参考的创作指南。
四大名著 是中国古代叙事文学 的之作,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文 学领域的集中表现。《三国演义》是中 国人的英雄史诗,纵横捭阖,高潮迭 起 ;《水浒传》标志着一种英雄风尚, 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侠义文化的代表; 《西游记》则是神魔小说的扛鼎之作, 亦是一部把宗教游戏化的奇书 ;《红楼 梦》对于爱情与命运的深入思考、细腻 描绘,可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翘楚。 四部小说内涵复杂而丰厚,其所 展现的人生哲思和审美意蕴给一代又 一代读者带来精神滋养。这本导读旨 在指示门径、普及学术、推广阅读,从 版本考证、文本分析、思想认识等角度 深入解析,对小说中的重点、难点、关 键点一一予以梳理,以培养阅读兴趣、 更新观念、启发思考。
22年写作课导师、英语界小小说*奖项小推车奖获得者艾丽斯 马蒂森创作与授课经验精华总结,带你上一堂既有料,又有趣的写作课。 小红帽就该遇上大灰狼,学会制造麻烦 主线清晰大过锦上添花,不要舍本逐末 少一些心路历程,人物得行动起来 卖关子是一门学问,保持 不确定 的吸引力 克服对角色的保护欲,具备 虐待才智 马蒂森是一位极聪明又优秀的老师,她的所有建议都来自对学生具体创作案例以及文坛巨匠经典作品的深入剖析。她的分享细腻周到,极富洞察力与同理心,让你在写作这条路上找到共鸣,找到平衡的心态,找到自己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