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字逸少,王旷之子,王导之侄。晋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官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早岁从卫夫人学书,后博览前代名家法书,遂改变初学,采择众长,备精诸体。王羲之的书法完成了魏晋时期书法史上最重大的变革,将书法艺术推向历史的高峰,成为后世书家取法的源泉,被后世尊誉为 书圣 。 《王羲之十七帖》,草书。凡二十七帖,一百三十四行,一千一百六十字。因第一帖帖首是 十七 二字,故名。据载,唐太宗好右军书,搜集王书凡三千纸,率皆以一丈二尺为一卷,此其一也。其书疏放妍妙,气象超然,乃书中之龙。历来被奉为草书圭臬。唐张彦远《法书要录》载: 《十七帖》长一丈二尺,即贞观中内本也,一百零七行,九百四十三字,是烜赫著名帖也。 按张氏所录与今刻本行字不同,因墨迹不传,无从校勘。摹刻甚多,以帖末
精选历代经典碑帖,加注释文,提示其艺术特征,供临习者读解临摹之用。
南北朝时期(公元四二〇 五八九),大部分时间以长江为界划江而治,南则宋、齐、梁、陈;北则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因地域、风尚、习俗之异,书亦分南北二派。南派则沿袭二王之风范,长于启牍;北朝之书,以魏为典型,《张猛龙碑》享名盛。《张猛龙碑》全称《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碑》,无撰书人姓名。北魏正光三年(五二二)正月立。今在山东曲阜孔庙。正书。碑阳二十四行,行四十六字;阴十二列,列七行,有阴额,第二列二十行,第三列十一行,第四列二十一行,第五列十四行,第六、七列,各二十一行,第八列十行,第九列二行,第十列三行,第十一列四行,第士一列二十二行。额正书阴文『魏鲁君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三行十二字。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列为『精品上』,并谓『《张猛龙》如周公制礼,事事皆美善』。『为正体
《曹全碑》刻工精良,虽不免风损,字形轮廓及笔画起讫仍很清晰,原貌可鉴。横密纵疏,字距大于行距,透露出楷承隶变的信息。
《张迁碑》全称《汉故榖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亦称《张迁表颂》,刻于东汉中平三年(一八六),地处山东东平州学(今山东东平县)。明代出土。因出土时间较晚,故保存完好,现存于山东泰安岱庙。此碑乃张迁故里韦荫等为表扬张迁的功勋而刻立,碑文记载了张迁政绩和对张迁的追念。碑身高九尺五寸,宽三尺二寸,共十五行,满行四十二字;碑阴三列,上二列十九行,下列三行。此碑用笔以方笔为主,在诸汉碑中别具一格。其结体也是以方正为主,笔势内敛,笔力沉着。体势古拙而富有奇趣。碑额十二字,屈曲填满,字体介于篆隶之间,似汉印缪篆不多见。此碑风貌开楷书先河,后人多有评述,康有为评此碑: 《张迁表颂》其笔画直可置今真楷中。 清杨守敬评: 其用笔已开魏晋风气,此源始于《西狭颂》,流为黄初三碑之折刀头,再变为北魏真书《始
《松风阁诗帖》为黄庭坚书自咏诗。粉花白纸本。纵三二点八厘米,横二一九点二厘米。行书。二十九行,一百五十三字。书法清劲,恣肆遒美,为山谷代表作。
王羲之《兰亭序》被称为一天下第 行书 ,但《兰亭序》真迹随唐太宗陪葬昭陵后不知所终,现在为人称道的是《虞摹兰亭序》、《褚摹兰亭序》和《冯摹兰亭序》三种摹本。 《虞摹兰亭序》,唐虞世南摹,纸本,纵二十四点八厘米,横五十七点七厘米。此卷直至明代,一直被认为是褚遂良摹本,董其昌在题跋中称 似永兴(虞世南)所临 ,后世遂认定此卷为虞世南摹本。卷中有元代天历内府藏印,故亦称 天历本 。此卷用两纸拼接,各十四行,排列较松,近石刻 定武本 。清代刻入 兰亭八柱 ,列为。虞世南(五五八-六三八),字伯施,唐越州(今属浙江余姚)人,其书法刚柔并重,骨力道劲。 《褚摹兰亭序》,唐褚遂良摹,纸本,纵二十四厘米,横八十八点五厘米。卷中有米芇题诗,故亦称 米芾诗题本 。褚遂良(五九六-六五八),唐杭州(今浙
精选历代经典碑帖,加注释文,提示其艺术特征,供临习者读解临摹之用。
《乙瑛碑》,全称《汉鲁相乙瑛置百石卒史碑》,亦称《汉鲁相请置百石卒史碑》、《孔穌碑》。碑在山东曲阜孔庙同文门西。东汉水兴元年(一五三)立。隶书。十八行,行四十字。清方朔跋此碑云:『《乙瑛》立于永兴元年。在三碑(《韩敕》、《史晨》)为先,而字之方正沉厚亦足以称宗庙之美、百官之富。王箬林太史谓雄古;翁方纲谓此碑书法骨肉匀适,情文流畅,汉隶之*可师法者,不虚也。』何绍基跋此碑云:『朴翔捷出,开后来隽利一门,然隶穆之气自在。』《分隶偶成》云:『字特雄伟,如冠裳佩玉,令人起敬:近人郑 每喜临之。』杨守敬《平碑记》云:『是碑隶法实佳,翁覃溪云:「骨肉匀适,情文流畅。」诚非溢美,但其波磔已开唐人庸俗一路,史惟则、梁昇卿诸人未民秀不从此出,或以比《礼器》,则过誉矣。』原石文内『瑛』字凡三见
智永,生卒年不详,本姓王,名法极,历梁、陈、隋三朝,传百岁而终,是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七世孙,出于王徽之一族。他早年出家为僧,后云游至浙江省吴兴县永欣寺,整整住了三十年,人称永禅师。在寺中,智永深居简出,每日临摹王羲之的字,从未间断。他在屋内备了几只容量为一石多的大簏子,笔头写秃后就取下丢进簏子里。后来破笔头积了十大簏,智永便在屋前筑冢埋笔,人称退笔冢,可见智永习书之刻苦。当时向智永求书者甚多,常常踏破门槛,于是智永用铁皮裹上门槛,称之为铁门槛。智永书名远扬,是我国历史上既承袭二王书风,又有自己风格的著名书法家。 《真草千字文》,真草二体,是智永传世代表作,也是我国书法史上留传千古的名迹。传智永曾写《千字文》八百本,散于世间,江东诸寺各施一本。现传世的有墨迹、刻本两种。
欧阳询(五五七-六四一),唐代书家。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官太子率更令,封渤海男。幼孤,陈中书令江总收养人,教以书记,聪悟绝人,博览古今。书则八体尽能,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家。尤以楷书著称,与颜真卿、柳公权、赵孟烦齐名,影响深远。 《九成宫碑》全称《九成宫醴泉铭》,魏徵撰文,欧阳询书。唐贞观六年(六三二)四月刻。在陕西麟游县。正书。二十四行,行四十九字。碑左侧刻有宋元丰间(一○七八-一○八五)各家题字;右侧刻有宋绍圣问(一○九四-一○九八)及明正德问(一五○六-一五二一)、嘉靖间(一五三一-一五六六)各家题名。此碑书法法度森严、浑穆高简,无丝毫媚态,险劲而出以平淡,为欧阳询代表作。明赵崡《石墨镌华》推此为正书一。上海书画出版社编著的《欧阳询九成宫碑/中
《灵飞经》小楷。又名《六甲灵飞经》。署 开元廿六年 七三八(二月)。无书者名姓。书迹清丽韵秀,乃唐人写经小楷中之上品。或以为钟绍京书。真迹曾归明永乐进士王直,万历年间归海宁陈氏,始以之入石,即陈氏《渤海藏真帖》本。乾隆三十三年嘉祥曾恒德再以真迹刻石称《滋蕙堂帖》本。 该帖为小楷书法学习的范本之一,现将《滋蕙堂帖》本及传世墨迹合并出版,以便于对比学习。
赵孟頫(一二五男~一三二二),字子昂,晚号松雪道人,元吴兴(今属浙江湖州)人。官至荣禄大夫,封魏国公,谥文敏。为元一代书画大家,书法各体兼工,秀丽道润,世称 赵体 ,于后世影响极大。明王世贞评其书云:一上下五百年,纵横一万里,举之无敌。 《妙严寺记》全称《湖州妙严寺记》,楷书,纸本。纵三十五点三厘米,横三百六十二点八厘米,《式古堂书画汇考》等著录。现藏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附属美术馆,此帖约书于至大二、三年间,即二二○九至二三○年间,赵孟頫当时应是五十六七岁。此帖为赵孟頫盛年之作,亦是其楷书代表作,其书法结体端庄秀丽,行笔流利雅畅、点画精妙圆润,于庄严规整中见潇洒俊逸,具有极高艺术水平。 上海书画出版社编的《中国书法宝库:赵孟頫妙严寺记》是楷书学习的好范本之一。
本书是电影编剧专业的教材,自1982年首版以来已被译成二十四种语言,为全球超过四百所大学所选用,具有极高的可读性和实用性。悉德·菲尔德从好莱坞剧本佳作和他本人“阅本无数”的审稿经验中,锤炼出剧本写作的基本要素和有效结构,如开端、中段、结尾,建置、对抗、结局,以及如何用情节点的“钩子”挂住故事线,利用偶然事故、情节、大事件塑造人物,推动故事向前发展。书中还介绍了基本剧作格式、怎样与他人合作写剧本、怎样改编等,借鉴了许多编剧大师的创作经验。新版本中作者修订了大量内容,增加了一批更为当代观众所熟知且更风格化的片例。
王羲之,字逸少,王旷之子,王导之侄。晋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官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早岁从卫夫人学书,后博览前代名家法书,遂改变初学,采择众长,备精诸体。王羲之的书法完成了魏晋时期书法史上最重大的变革,将书法艺术推向历史的高峰,成为后世书家取法的源泉,被后世尊誉为 书圣 。 《王羲之十七帖》,草书。凡二十七帖,一百三十四行,一千一百六十字。因第一帖帖首是 十七 二字,故名。据载,唐太宗好右军书,搜集王书凡三千纸,率皆以一丈二尺为一卷,此其一也。其书疏放妍妙,气象超然,乃书中之龙。历来被奉为草书圭臬。唐张彦远《法书要录》载: 《十七帖》长一丈二尺,即贞观中内本也,一百零七行,九百四十三字,是烜赫著名帖也。 按张氏所录与今刻本行字不同,因墨迹不传,无从校勘。摹刻甚多,以帖末
《石门颂》全称《汉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又称《杨孟文颂》。东汉建和二年(148年)十一月刻,摩崖隶书。上海书画出版社编的《石门颂/中国书法宝库》精选经典碑帖,加注释文,提示其艺术特征,供临习者读解临摹之用,是书法初学者的入门佳作。
这是一本导演的案头书,好莱坞明星导师朱迪丝·韦斯顿在书中分享了自己三十余年的授课经验,深入解析了导演和演员在合作当中的心理状态,帮助导演在纷繁的片场保持头脑清醒,向演员提供、细致的指导。同时,书中列举了导演经常遭遇的困境及对应措施,帮助你搞定难以沟通的大牌演员,掌握好激励演员的尺度分寸,避免陷入反复重拍的尴尬境地。书中所介绍的剧本分析方法、排练技巧,从选角到拍摄的一系列准则,不仅对于导演具有指导作用,对于演员及编剧而言也能打开视野、激发灵感。 本书自出版以来十余年,已译为德、日、西、韩等语言,被世界各大影视类高校和好莱坞电影公司列为指定读物。
《钟繇二王小楷/中国书法宝库》为《中国书法宝库》丛帖之一,精选历代经典碑帖,加注释文,提示其艺术特征,供临习者读解临摹之用,是书法初学者的入门佳作。
《学庸论语》收录四书中的《大学》、《中庸》以及《论语》全文,底本采用《阮刻十三经》注疏本(其中《论语》参酌程树德集释本)。《大学》出自《礼记》第四十二篇,为孔门曾参所著,阐述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柳公权生于唐大历十三年(七七八),卒于唐咸通六年(八六五)。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他生平留心经术,尤精于《诗》、《书》、《左氏春秋》、《国语》、《庄子》等。元和初年二十九岁时即擢进士第,至文宗时迁中书舍人,充翰林书诏学士,并经常与文宗讨论书法。柳公权初学王羲之书,又遍阅当代笔法,增损取舍,而自成一家。他曾学颜真卿的楷书,但他将颜字丰肥的笔画改变成清劲挺拔的笔画,正如苏轼所谓: 柳少师本出于颜,而能自出新意,一字百金,非虚语也。 《玄秘塔碑》是柳公权楷书的代表作品,全称《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裴休撰,柳公权书并篆额。邵建和、邵建初镌字。唐会昌元年(八四一)十二月立石现在陕西西安碑林。该碑书刻二十八行,行五十四字
凡学书法之人,必先从碑帖入手,秉此学书原则,《墨点字帖》套书编者精选历代经典碑帖,以高清彩色印刷再现原貌。同时为了 方便读者临摹学习,在编排上做了创新,每页作品精选部份代表例字,由专业人员技术处理,还原放大置入米字格中。本套字帖适合书法爱好者及入门者临摹选用,既可观摩作品的原汁原味,也可左右对照品读临习,实用性强。 这本《王羲之兰亭序(历代经典碑帖高清放大对照本)》是其中一册。
《田英章硬笔书法入门教程》按笔画偏旁、间架结构和速成练习划分。 与市面上大多数一本书包打天下的技法书相比,本套教程具有内容量更大、系统性更强的优点。 与市面上大多数成系列打造的技法书相比,本套教程采用循序渐进练习与速成练习相结合的练习方式,具有实用性更高的优点。 此外,每一本字帖中都对相应内容进行了精心的编排,通过图示与文字相结合的讲解方式,讲解与练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让朋友们能在短时间内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同时,为了帮助广大朋友们快速提高书写水平,本套字帖着眼于普及、实用、高效,技法讲解力求简单实用,例字选取常用而具代表性的,以帮助朋友们在练字时做到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