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阿彻编著的《1960年以来的艺术》经过修改和增补,迈克尔·阿彻这本广受好评的书在本版中进一步探讨了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艺术全球化的综合发展趋势——从日益密集的艺术展览与艺术博物馆的兴建热情中可见一斑。本书用30余幅新补充的插图、时间表和目录的更新,提供了20世纪后40年艺术演变不可或缺的调研和信息资料。
本书根据西方艺术史界享有盛名的《加德纳艺术通史》2版翻译出版,由中央美院专家翻译。 学者海伦.加德纳的《世界艺术史》自1926年首次出版以来,因广受好评而不断再版,被誉为世界三大艺术通史之一,还被哈佛大学等常春藤大学选为艺术史教材。 以“全景化”的视角阐释艺术发展的主旨,内容从史前到20世纪的后现代主义艺术,涉及绘画、雕塑、建筑、设计、摄影及工艺美术等多个艺术门类,体现出权重平衡的整体观和客观性。在全面的基础上,加德纳艺术通史还注重图像完整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以及它在过去和现在的不同学术地位,为相关专业的学生、老师以及有这方面兴趣的人士提供了更多的帮助。 本版《加德纳艺术通史》为2013年新版,收录了1200余幅高质量原版大图。相较之前的各种版本,本版《加德纳艺术通史》新增了丰富的图像与文字资
茶事只是社会生活之一端,但在《全宋诗》与《全宋词》的范围里检阅其详,却不能不惊讶于它的丰富。茶事中的细微末节,在茶诗中原是有情,有境,有灵性;饮茶方式的选择,也每每显示着饮者的气度和风神。陆羽曾经努力使茶事成为一种艺术,一种境界,两宋士人则把悬浮着的艺术和境界化为日常,而依然可以用“物”来承载属于自己的“文”。那么士人之茶与世人之茶是否有所区别?从考校名物入手,应该可以发现茶诗与茶事相互映衬中若干细节的意义。
迈克尔·阿彻编著的《1960年以来的艺术》经过修改和增补,迈克尔·阿彻这本广受好评的书在本版中进一步探讨了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艺术全球化的综合发展趋势——从日益密集的艺术展览与艺术博物馆的兴建热情中可见一斑。本书用30余幅新补充的插图、时间表和目录的更新,提供了20世纪后40年艺术演变不可或缺的调研和信息资料。
本书的编年形式,以时间为序,上自远古,下至20世纪90年代,选取了100多个中国艺术长河中具有代表性的、影响力较大的事件,涵盖了绘画、雕塑、工艺、书法等诸多门类,勾画出中国美术发展的轨迹,显示出中国美术的光辉创造和伟大成就。
本书是部介绍西方管乐音乐发展和艺术成就的专著,也是在研究西方器乐音乐方面为数不多的专史性著作。作者将管乐实践经验和理论功底相结合,以时间顺序为经线,以管乐乐器和音乐作品为纬线,按照西方音乐文化史通行的历史分期,对西方管乐这一丰富而独特的音乐种类及其相关文化情况作了详实而生动的叙述,提出了不少有见地的观点。本书特别关注将管乐器、管乐音乐的发展及代表性人物的信息纳人到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去,使读者在了解乐器形态、音乐体裁和代表性曲目的同时,也对音乐所处的宏观时空环境有较为明确的体会,目的是要阐明管乐并非单纯的器乐类型,而是整个音乐艺术以及相关的艺术门类和文艺思想的文化有机体的组成部分,并与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样的叙述方式极大地增强了本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单元:胜事传说夸友朋 苏轼生活的时代,是文化巨匠辈出的时代。与他有着深入交往的前辈如欧阳脩、王安石、司马光等人,都是名垂千古的文史大家;他的门生及友人如黄庭坚、秦观、米芾、李公麟、王诜等人,也都是宋代文化星空中璀璨的。本单元通过选取苏轼及其师友的作品,展现他的交友圈以及所处的时代氛围,为大家呈现以苏轼为核心的北宋文人群像。 第二单元:苏子作诗如见画 作为一代文豪,苏轼一生中创作了众多流传千古的诗文,其中的不少名篇佳作也成为了后世书画家喜爱的创作母题。他所提出的“士人画”概念,奠定了后世文人画的理论基础,更是对中国绘画史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本单元通过选取苏轼本人的诗歌墨迹,及后人根据其诗文创作的书画作品,展现其文学造诣和影响,为大家呈现作为文学家的苏轼形象。 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