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原始社会的陶器说起,内容涵盖了陶器、玉器、青铜器、草书、行书、山水画、工笔画等多种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时间跨越了秦、汉、唐、宋、元、明、清、近代等多个时期。 意公子用她独有的视角,以时间为写作脉络,通过我们耳熟能详的艺术珍品串联起了这波澜壮阔、脉络纵横的艺术历程,配上简洁生动幽默风趣的语言和丰富精美的图片,带领读者重新认识中国艺术的发展脉络,体会中国艺术的精神内涵,感受中国这片土地独有的艺术色彩。
两宋时期,社会进步超乎想象,诸如民生与工艺、艺术与哲学、技术与商业无不粲然,域外史家谓之“近世”,或称“新社会”,在唐、五代的基础上,宋以文艺复兴,形成新的人文天际线。 文艺复兴带来的审美自由,适合艺术蓬勃地生长,从五代、两宋开始,中国绘画才真正迈进独立的艺术门槛,中国山水画的兴起,尤其水墨山水的兴起,成为10世纪至13世纪中国文艺复兴的标志。 本书按照历史顺序,分为五代、北宋和南宋三个时期,解读了近30位名家、近100幅传世经典画作,探究了山水、花鸟、人物三大绘画类别由技入艺以至于境的发展过程。创作体例上,赏析与评传结合;方法上,审美与思辨兼济,是作者在学术上的一次尝试。绘画史的陈述,需要思想史的提升,以及艺术哲学的陶冶,作者试图以此建构新的中国绘画史。 读过本书,或许你会发现,
本书用浅白风趣的语言和逻辑清晰的脉络,梳理了30000多年西方艺术史的精髓,帮助你迅速构建完整的艺术史认知框架,提升你在生活中的独立审美意识。从艺术的起源、西方文明的源头开始,经过文艺复兴、巴洛克、新古典主义,再到浪漫派、印象派乃至20世纪之后的当代艺术,这些名目繁多的流派、艺术家和代表作,经由意公子轻松有趣的解读逐一串连,配合书中丰富精美的图片以及关键词索引附录,满足你阅读的不同需求。在这里不仅可以学到艺术领域的基础知识,也可以找到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这本句句有梗的极简艺术史,你值得拥有。
《加德纳艺术通史》经典版译自世界知名艺术史 Gardner’s Art Through the Ages第15版。本书自海伦 加德纳1926年首次出版以来,一直广受好评,不断再版,堪称读者多、流传广的艺术通史;本书先后被哈佛、耶鲁等著名大学甚至美国精英高中选为教材。本书遵循加德纳的基本框架,以“全景化”视角展示艺术发展美的历程。全书共38章,近125万字,收录近1700张高清图片;涵盖从史前到现当代艺术,广涉绘画、雕塑、建筑、设计、摄影及工艺美术等诸多艺术门类。 本书是以西方艺术史为主线的《加德纳艺术通史》的经典版,包括了西方史前艺术、古希腊罗马艺术、中世纪艺术、文艺复兴艺术、巴洛克与洛可可艺术、18世纪艺术、19世纪艺术、现代艺术与当代艺术等内容。本艺术史关注艺术的历史与文化背景,注重普及性与趣味性,力求明白易懂,致力为更广大艺术爱好者开
本书译自西方艺术史界享有盛名的《加德纳艺术通史》的第15版,著名学者海伦·加德纳的《世界艺术史》自1926年首次出版以来,因广受好评而不断再版,成为读者最多、流传最广的英文艺术史书籍。同时还被美国许多大学选为艺术史专业的教材,又是一本拥有权威性的艺术通史类教科书。自12版在我社推出后,广受好评。但艺术史的研究材料和方法一直在不断更新,15版将从译校和装帧质量上进一步提高和升级,为艺术史研究者和爱好者奉献更好、更新的资源。
《中国美术简史(新修订本)》 《中国美术简史》(增订本)内容包括:史前及先秦美术、秦汉美术、魏晋南北朝隋唐美术、明清美术、现代美术。《中国美术简史》(增订本)21万字,图三百余幅,简明扼要,以中国美术发展的阶段性为纲,以各美术门类在同一时期的演讲为纬。注意了四个结合:普及中国美术史基本知识与反映期新研究成果相结合,呈示中国美术各门类的发展演变与阐述重要的美术现象、美术流派、美术家和美术作品相结合,显示中国美术的自身发展与揭示美术同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相关因素相结合,运用翔实的文献资料与使用可靠的美术文物(包括新发现的重要作品)相结合。 《外国美术简史》 《外国美术简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于1990年出版,是大部分艺术院校选用的美术史教材。2007年,为了规范和发展美术史教学,作者对原书稿进行了
本书从黑格尔美学所启发的思辨艺术史开始,跨越至当代后殖民主义的广阔视野,清晰勾勒出整个艺术史研究方法发展和变迁的历史脉络,是一部深入探索两百年来艺术史研究历程的力作。针对每一种研究方法的具体评介,本书均将其嵌入生动的视觉与历史分析案例中,通过比较的方法,深入辨析这些方法之间的思想交锋、理论演进,以及它们在实践中面临的挑战与问题,进而揭示出各自背后的哲学根基与政治假设。本书以其批判的视角、丰富的案例、严谨的逻辑,为读者铺设了一条通往艺术史研究核心地带的坦途。
装置是当代艺术中 流行、 广泛的形式之一。《装置艺术》 清晰地描述了装置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兴起,本书不仅重新审视, 重新评估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许多著名艺术作品。它提供了理解与研究装置艺术的一个基本方法与论述框架,此外,它还向读者介绍了 多尚未受到严肃批评关注的年轻艺术家。书中介绍的艺术家包括维拓·阿孔奇(Vito Acconci)、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基(Christian Boltanski)、马塞尔·布罗德塞尔(Marcel Broodthaers)、朱迪·芝加哥(Judy Chicago)、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 Eliasson)、“材料小组”(Group Material)、伊萨克·朱利安(Isaac Julien)、利亚·卡巴科夫(Ilya Kabakov)、草间弥生(Yayoi Kusama)、西尔多·梅雷莱斯(Cildo Meireles)、罗伯特·莫里斯(Robert Morris)、布鲁斯·瑙曼(Bruce Nauman)、克莱斯·奥登伯格(Claes O
......
本书用浅白风趣的语言和逻辑清晰的脉络,梳理了30000多年西方艺术史的精髓,帮助你迅速构建完整的艺术史认知框架,提升你在生活中的独立审美意识。 从艺术的起源、西方文明的源头开始,经过文艺复兴、巴洛克、新古典主义,再到浪漫派、印象派乃至20世纪之后的当代艺术,这些名目繁多的流派、艺术家和代表作,经由意公子轻松有趣的解读逐一串连,配合书中丰富精美的图片以及关键词索引附录,满足你阅读的不同需求。在这里不仅可以学到艺术领域的基础知识,也可以找到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这本句句有梗的极简艺术史,你值得拥有。
该书曾荣获台湾出版优选奖——金鼎奖。蒋勋先生用柔美、通俗的文字,讲述了欧洲艺术史的发展历程。深入浅出地让大家了解西方艺术史的发展。让你细致的了解你看到的作品,它诞生于哪个时代,背后的寓意,和作者创作时的心情,体会那个时代独有的艺术故事。神秘的埃及、伟大的希腊、光荣的罗马……直到光辉的印象派,及光怪陆离的现当代艺术。或作正面解读,或挖背后的故事,数千年“美”的往事,娓娓道来。专业的知识,却通俗易懂,让你不知不觉对西方艺术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加上大量高清的图片,你会对艺术史有了更加直观的印象和解读。
本书为“得到APP”同名热门付费课程的图文升级版。书中深入浅出地解读了卢浮宫二十件全世界至爱的艺术珍宝背后的动人故事,让我们读懂卢浮宫作为一个艺术博物馆的价值所在,读懂法国的精神内核和审美情趣,也读懂欧洲的艺术和文化。通过从卢浮宫到法国,再到整个欧洲的递进线索,让我们轻轻松松读懂艺术的故事,掌握看博物馆的基本方法,同时,启发我们每个人传承人文精神、守护文明成果。
美国当代著名艺术史学家乔纳森.费恩伯格的著作《1940年以来的艺术》,是本关于西方当代艺术和后现代主义研究的专著,系统完整地呈现出1940年以来世界上发生的最重要的艺术运动、艺术活动及艺术事件。这部艺术史,不仅涵盖了1940年以来世界上发生的最重要的艺术运动、艺术活动及艺术事件。这部艺术史,不仅涵盖了1940年以来世界上发生的最重要的艺术运动、艺术活动及艺术事件,其视野不仅仅局限于欧美,也将观察艺术生态的目光转向了东方。
本书通过讲述艺术家的故事及其作品来展现西方艺术史,以简单明了的分类方式展开叙述,按时期和地域与艺术家的主要作品一起来展开,在介绍艺术家及其作品的同时结合艺术家的逸事展开叙述,涵盖了西方的绘画、雕塑和平面艺术等多种艺术形式,包含英国风景画家约翰·康斯特布尔及其风景作品,奥地利画家埃贡·席勒及其人物画,印象派重要画家奥古斯特·雷诺阿及其代表性作品,维多利亚时代水彩画家威廉·特纳及其水彩作品等。旨在通过艺术家生动的故事来激发成年人和青少年对艺术、对博物馆的兴趣。
本书介绍了 400多个新奇独特的文化艺术景观,包括艺术展览、户外艺术装置作品、艺术 节、雕塑公园、画廊等,有些已为大家所熟知,有些则闻所未闻。或聚焦一些小博物馆中特别的 藏品,或关注大博物馆中不为人知的藏品,引导读者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发现艺术,让读者身临其境地体味世界各地的数百种有趣的艺术魅力。作者充分还原了参观每个景点的亲身感受,还贴心总结了10个特色旅行路线,让艺术爱好者能由浅至深、有层次地感受艺术、体验艺术。
《敦煌石窟美术简史》一书,由敦煌研究院研究员赵声良撰写。全书约15万余字,插图200余幅,共分六章,按照时代顺序介绍并论述了敦煌石窟美术发展的概况。 敦煌艺术享誉世界,敦煌学备受外学术界的关注,而敦煌美术研究是敦煌学的重要分枝领域。本书对敦煌石窟美术进行系统的梳理和研究,集合了新的材料与研究成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在强调学术性的同时兼具可读性,精选了大量紧密配合各章节内容的插图,注重了图文互证,在语言和叙述方式上更偏重青年读者的阅读习惯。
《西方古典学术史》是英国古典学者约翰?埃德温?桑兹 重要的著作,全书共三卷,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公元前6世纪至19世纪古典学术的发展历程,细数希腊罗马学术发展流变,涉及各时期文学、史学、哲学等领域,尤以文献学、版本学、词源学、语法学见长,著述极为详赡渊博,可看作对以往各个时代古典学术成就的总录。 本书为第二卷,所讲述的古典学术史由文艺复兴起,至18世纪。全书首先以意大利为中心,讲述文艺复兴时期对希腊、罗马著作的研究,接着16,17,18世纪各为一章,每章分国别讲述古典学术史。古典学研究的重要地区,如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法国、荷兰、英国、德国,均有详细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