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译自西方艺术史界享有盛名的《加德纳艺术通史》的第15版,著名学者海伦·加德纳的《世界艺术史》自1926年首次出版以来,因广受好评而不断再版,成为读者最多、流传最广的英文艺术史书籍。同时还被美国许多大学选为艺术史专业的教材,又是一本拥有权威性的艺术通史类教科书。自12版在我社推出后,广受好评。但艺术史的研究材料和方法一直在不断更新,15版将从译校和装帧质量上进一步提高和升级,为艺术史研究者和爱好者奉献更好、更新的资源。
《加德纳艺术通史》经典版译自世界知名艺术史 Gardner’s Art Through the Ages第15版。本书自海伦 加德纳1926年首次出版以来,一直广受好评,不断再版,堪称读者多、流传广的艺术通史;本书先后被哈佛、耶鲁等著名大学甚至美国精英高中选为教材。本书遵循加德纳的基本框架,以“全景化”视角展示艺术发展美的历程。全书共38章,近125万字,收录近1700张高清图片;涵盖从史前到现当代艺术,广涉绘画、雕塑、建筑、设计、摄影及工艺美术等诸多艺术门类。 本书是以西方艺术史为主线的《加德纳艺术通史》的经典版,包括了西方史前艺术、古希腊罗马艺术、中世纪艺术、文艺复兴艺术、巴洛克与洛可可艺术、18世纪艺术、19世纪艺术、现代艺术与当代艺术等内容。本艺术史关注艺术的历史与文化背景,注重普及性与趣味性,力求明白易懂,致力为更广大艺术爱好者开
本书是一部艺术通史著作,聚焦从史前直到20世纪末的西方艺术。该书英文原版自1962年出版以来,迅速占据艺术史书籍的位置长达30年,成为西方大学艺术史课程的标准教材。本书以时间为框架,分为古代世界、中世纪、从文艺复兴到洛可可和现代世界四个部分,以各个时段的代表艺术品和艺术家为重点,阐释了艺术风格及其演变的历史。此外,书中穿插了六个学习板块,补充介绍了背景知识、艺术家的创作技法、艺术史家的研究方法以及大量的历史文献等相关知识,并有章末小结梳理各章重点。全书配有1450余幅插图,每幅作品都经过了调色或专业审核,确保忠实原作,是了解学习西方艺术史的书籍。本书是该经典著作的第七版,内容上较之前版本有很大扩充,除了包含传统的绘画、雕塑和建筑之外,摄影和工艺美术等门类也得到了足够的重视。此外,本版还顺应
《西方艺术三万年》概述了西方艺术三万年的历史,描述了西方“古典艺术”“现代艺术”“当代艺术”的类型特征和发展进程,内容从原始洞窟壁画到数码时代的数字艺术,涉及绘画、雕塑、设计、建筑等多个艺术门类。与市面上的其他艺术史类书籍相比,本书 的特点是将艺术“还原”到人本身,将艺术作品放回历史语境,从人心观念的角度理解艺术风格的成因与演变,因为“艺术不是由人的能力决定的,而是由人心观念支配的”。 本书文字通俗生动,叙述深入浅出,角度独特深刻,能帮助读者 轻松地进入艺术的世界, 深入地理解西方艺术。
美国当代著名艺术史学家乔纳森.费恩伯格的著作《1940年以来的艺术》,是本关于西方当代艺术和后现代主义研究的专著,系统完整地呈现出1940年以来世界上发生的最重要的艺术运动、艺术活动及艺术事件。这部艺术史,不仅涵盖了1940年以来世界上发生的最重要的艺术运动、艺术活动及艺术事件。这部艺术史,不仅涵盖了1940年以来世界上发生的最重要的艺术运动、艺术活动及艺术事件,其视野不仅仅局限于欧美,也将观察艺术生态的目光转向了东方。
先秦色彩是中国色彩研究的起点,肖世孟编著的《先秦色彩研究》立足古文献,试图从色彩的感知模 式、语言表达到色彩技术性研究,再进入色彩的文化释读,探索这样一种跨学科的研究路径,尝试解决如 下问题: 一、《先秦色彩研究》考证语言中颜色词的确切所指为中心,通过名物训诂等方法找到与某一颜色词 语对应的实物,根据“同一名物古今色彩一致”的原理,测量出常用颜色词(青、赤、黄、白、黑等)的 色彩LAB数据,根据此数值可以使先秦所说的色彩在 现代计算机上得到还原。 二、《先秦色彩研究》考证先秦文献中记载的古人的居室、器物、服饰的色彩,如:《诗经》中“青 青子衿”的服饰色彩;孔子所说的“红紫不以为亵服 ”的红色等等。 三、《先秦色彩研究》探讨了中国古代的色彩体 系,并讨论了五色之间的关系。
本书译自西方艺术史界享有盛名的《加德纳艺术通史》的5版,有名学者海伦·加德纳的《世界艺术史》自1926年抢先发售出版以来,因广受好评而不断再版,成为读者很多、流传很广的英文艺术史书籍。同时还被美国许多大学选为艺术史专业的教材,又是一本很具很好不错性的艺术通史类教科书。自12版在我社推出后,广受好评。但艺术史的研究材料和方法一直在不断更新,15版将从译校和装帧质量上进一步提高和升级,为艺术史研究者和爱好者奉献更好、更新的资源。
西方艺术史的机制与实践在最近的三十年中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本书对这一变化提供了一个综合的分析与评述。乔纳森‘哈里斯考察并论述了集结在“新艺术史”这个术语下的学者群体在艺术研究中的新方法和新途径,梳理和区分出这些理论与早先的“激进的”或“批判的”分析形式之间的不同特点,探索了其他相关学科与艺代史传统的影响,并且将艺术史的观念和价值与社会变革联系在一起。本书围绕重要的当代艺术史家和批评家的核心文本进行考察论述,这些学者包括:T.J.克拉克、弗雷德·奥顿、格里塞达·波洛克、阿尔伯特·布瓦姆、艾伦·沃勒克和劳拉·马尔维等。书中的每一章讨论艺术史学科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并追朔了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心理分析的批评理论的发展和相互作用。
《中国当代艺术史》全书分为十二章,详细梳理和评述了1949年以后至21世纪初的中国艺术发展脉络和成就,尤其是1976年之后的中国艺术家和批评家们的种种努力引人注目,在某种程度上为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艺术融入“全球化时代”的潮流奠定了基础。同时,通过对新世纪的艺术及其生态的概述,将90年代后期的艺术问题做了更有启发性的延伸,提供了一个更具有历史上下文的比较结构,以便读者能够发现新的历史问题。本书约六十万字,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尤其是列举了诸多视野独特的艺术个案研究,使读者能够较全面地认识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阶段及其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