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德兰的范围主要指佛兰德斯和荷兰,其艺术风格与意大利的艺术风格形成一种对比关系。作者从“历史原因”与“历史时期”两个部分入手,讲解了尼德兰绘画产生的原因与绘画所呈现出的四个不同时期的面貌;并认为,尼德兰绘画是“一件范围如此广阔,面目如此众多的出品,前后约历四百年之久的绘画产生大量杰作,而在所有的作品上印着一个共同特征的艺术,是整个民族的出品”。
《中国艺术史》是一部集大成之作。苏立文通过梳理远古、先秦、秦汉、三国六朝、隋唐、五代与两宋、明清直至20世纪的中国艺术,将中国艺术的不同门类——建筑、雕刻、绘画、书法、陶瓷等在不同时代的表现形式及特点清晰、细致、全面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他不仅全面论述了中国艺术的特点本身,而且更加着重于艺术与历史的结合,将中国艺术的不同表现形式置于宏大的历史叙述之中,书写出了纵贯5000年的中国艺术之演进脉络。
本书讲述当历史的长流进入文艺复兴阶段之时,我们在意大利驻足的时间最为长久。佛洛伦萨亮起了人文主义的最初曙光。马萨乔、达?芬奇、波提切利……这里艺术家云集,各种艺术门类充分发展。在地中海沿岸,我们于威尼斯放慢脚步,安静地感受着这里的阳光与缤纷的色彩,这个城市的魅力完全反应到艺术家的画作中,无论提香、乔尔乔内还是丁托列托,他们对色彩极为敏感,热衷表现眼前的自然风光与享乐情调。而罗马地区的艺术则布满宗教色彩。在法国,肖像画十分繁荣,凡尔赛宫与枫丹白露宫的装饰复杂精美。弗兰德斯地区的凡?艾克兄弟与勃鲁盖尔,德国的丢勒与荷尔拜因,都在文艺复兴的这场洪流中占据着重要的角色。
《极简音乐史》是西方音乐史入门级趣味读物,只要1小时,即能读懂西方音乐史。 你是否觉得古典音高在上,不接地气?在古典乐迷眼里,现代流行音乐是否“缺乏内涵”? 其实,各类音乐是相通的,你想不到流行音乐的源头竟来自“古典音乐”。古典音乐早已不知不觉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它不仅是一种文化,更是历史遗留给我们的巨大财富。 文艺复兴以后,音乐走出教堂,音乐家们创作和演奏音乐,同时也在编织历史。让我们跟随古典音乐天籁般的音符,在音乐史这条泱泱大河中泛舟前行,用阅读的方式感悟音乐。
《溪山渔隐图》绢本设色,纵30厘米,横610厘米。 唐寅晚年最为精湛的一件作品。画面中影射了太公垂钓,庄子、惠子观鱼,陆羽烹茶,赏音等情节和典故,这正是画家非常向往的隐逸生活。 山石、树木、屋宇、人物布置得极具匠心。笔墨灵动而厚重,色彩艳丽而不失典雅,一派清朗高华的景象。
本书为“得到APP”同名热门付费课程的图文升级版。书中深入浅出地解读了卢浮宫二十件全世界至爱的艺术珍宝背后的动人故事,让我们读懂卢浮宫作为一个艺术博物馆的价值所在,读懂法国的精神内核和审美情趣,也读懂欧洲的艺术和文化。通过从卢浮宫到法国,再到整个欧洲的递进线索,让我们轻轻松松读懂艺术的故事,掌握看博物馆的基本方法,同时,启发我们每个人传承人文精神、守护文明成果。
方闻教授多年来的一项学术工作,即是基于建立在谈晟广译的《夏山图(永恒的山水)/方闻中国艺术史著作全编》上的一种『中国山水画视觉结构』的呈现,即呈现和说明中国山水画视觉结构是如何不借求科学线性透视,而演进为以三个不同阶段完成画面空间幻觉与视觉上空间的统一感。方闻用『永恒的山水』来形容《夏山图》,同样,《夏山图》:永恒的山水》一书所创立的『典范』意义,亦恰如该书中所用来引以为据以证风格序列的那些宋代大师『基准』之作,对于中国艺术史研究的历程而言,注定也是一座『永恒』之山。
方闻教授多年来的一项学术工作,即是基于建立在谈晟广译的《夏山图(永恒的山水)/方闻中国艺术史著作全编》上的一种『中国山水画视觉结构』的呈现,即呈现和说明中国山水画视觉结构是如何不借求科学线性透视,而演进为以三个不同阶段完成画面空间幻觉与视觉上空间的统一感。方闻用『永恒的山水』来形容《夏山图》,同样,《夏山图》:永恒的山水》一书所创立的『典范』意义,亦恰如该书中所用来引以为据以证风格序列的那些宋代大师『基准』之作,对于中国艺术史研究的历程而言,注定也是一座『永恒』之山。
本书主要从南宋理学家诗文选本编纂和传播内容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前一方面主要围绕南宋理学家诗文选本的编纂意图、编纂思想、编纂体例和成书过程等方面进行研究;后一方面就南宋理学家诗文选本选录《左传》、杜诗、唐宋八大家文进行研究,同时对南宋理学家诗文选本不常选北宋理学家诗和南宋理学家文这一现象进行原因探析。
秒懂西方艺术!19个艺术流派,500年的西方艺术中19个艺术流派的杰作精选。 日本美术评论家山田五郎通过浅白风趣的语言,从作品赏析到画家生平,分别以图解形式介绍画作特征,用简历形式介绍画家的非凡人生等角度,逻辑清晰地介绍西方艺术 具代表性的34位艺术大师的34幅作品。 3种不同文化的结合体: 古代对肉体的赞美vs. 教的禁欲主义 教对偶像崇拜的禁止vs. 日耳曼的自然崇拜 日耳曼的独特审美vs. 古代的合理主义 15世纪:文艺复兴开花结果,三种文化要素达到和谐的西方古典绘画得以确立。 2个重要发展阶段: 一部“真实自然”的盛衰史 15-18世纪:西方古典绘画的特征是“逼真,浓墨重彩,热衷于 ”。 19世纪:从模仿外界到表达内心:“抽象,突变,不再如实地描绘自然”。
桑任新编著的《中外美术史》按照 教学大纲的课时要求,抉取了中外美术史 为精要的部分。教学讲解深入浅出,重点突出。涉及的文化、美学知识点丰富,摆脱了以往美术史教材以绘画为本位的授受模式; 针对设计专业的学生特点而编撰,也可作美术史爱好者的读物。
从15 世纪的达·芬奇到19 世纪的安格尔,他们的绘画风格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到了20 世纪初,康定斯基的抽象画与之前的绘画风格相比却有着本质的不同。 持续了400年都未曾改变的西方古典艺术 ,为何在短短 100年内却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革? 近代艺术入门 指南,西方艺术 有趣的100年。 秒懂近代艺术!快速看懂19世纪西方绘画运动。日本美术评论家山田五郎笔下的近代艺术启蒙课。 本书从浪漫主义、印象主义到野兽派、立体派,再到抽象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一次通晓11个重要流派,完整了解近代艺术风格的流变之路;通过11幅简明人物关系图,快速获悉凡·高、莫奈、马蒂斯、毕加索等75位艺术大师之间的相互关系。追溯近代艺术的两大源流,全景呈现绘画的历史变迁;200余幅高清画作,大图、小图、细节图、图文对照,360度为
《历代名画记》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完整的关于绘画艺术的通史。张彦远在书中总结和发展了前人的学说,并进一步提出了自己的艺术观点,这些观点影响了后世中国绘画的发展趋势。 本书以清人张海鹏所刻的《学津讨原》本《历代名画记》为底本,再参以《王氏画苑》本、毛晋汲古阁的《津逮秘书》本、四库本,多种版本互校,择善而从。为了使译注尽可能准确,一方面根据原文的情况,不拘泥于直译或意泽,同时也参照了诸多前辈的学术成果,如日本人冈坟繁的《历代名画记译注》、俞剑华注释《历代名画记》等著作。
丹纳在本书中探讨了艺术品的本质及艺术品的产生。他认为研究一件艺术品的本质,应该找出它的从属性,解释艺术品的总体特征,然后才能真正了解艺术家、艺术品的本质;研究艺术品的产生则应该分析其所处的时代精神与风俗概况,然后根据人性的一般规则,研究某所情况对群众艺术家的影响,由而得出的结论是客观而真实的。
这部启人心智的书提供了对神经元艺术史令人心醉神迷的解释,而神经元艺术史乃是人文科学中近期新、最激动人心的领域之一。在最近的数十年里,人类对视觉脑的知识发生了戏剧性的增长。认识到神经的可塑性及神经镜像等现象后,人们已经有可能以一种新的准确水平,来回答艺术创作过程及鉴赏过程中那些最富有挑战性的问题。 约翰·奥尼恩斯探索了伟大的思想家(包括孟德斯鸠、柏克、康德、马克思和弗洛伊德),杰出的艺术史家(包括普林尼、温克尔曼、罗斯金、佩特、贡布里希和巴克森德尔),了不起的艺术家(包括阿尔伯蒂、达芬奇),以及从亚里士多德到萨基的科学家们的思想,向读者展示了对大脑神经基础的理解,如何有助于人们理解所有人类行为——包括艺术创作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