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年重磅推出的《中国艺术编年史(1900-2010)》一书,共约一百八十万字,收录图片两千一百张,是中国艺术门类中的一部重要的大型文献工具书。该书以编年形式按时间排序,记述了自1900年至2010年间中国重要的美术家及其作品,并涉及美术、文学、电影、音乐等各个艺术门类的重要艺术思潮、艺术社团、艺术事件以及艺术活动。 该书由吕澎主编,历时五年,书中收集和整理了大量珍贵的原始文献和图片资料,工程浩大,颇费心力。其中每一年又分为概述、摘要、综合大事记、制度法规、人事结构、活动展览、艺术家、著作出版和附录文献九个部分。该书编纂方法,科学严谨高屋建瓴,结构框架缜密清晰,内容详实,出处明确,可为研究学习者提供方便,更可为丰富艺术史研究成果,奠定基础。 《中国艺术编年史(1900-2010)》这
胡洪庆、李季莲主编的《高昌艺术研究(精)》为文化部"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项目"中国古代民族艺术研究系列"之一。高昌是今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的古称,按时代顺序曾经是姑师--车师王国、高昌郡、高昌国、唐西州、回鹘高昌国的所在地,至今尚保存有高昌故城、交河故城、柳中故城等和柏孜克里克、吐峪沟、台藏塔等历史遗迹。由于地处中亚,从很早开始就受到西亚的波斯文明,欧洲的希腊、罗马文明,南亚的印度文明的熏陶,使其文化呈现出多重性,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混合型的西域文化特征。自汉代开通丝绸之路后,华夏文明也随之进入,使西域文化更加丰富璀璨,成为东西方文明的汇聚之地,中亚艺术的诞生之所在。本书按照绘画、雕塑、建筑、戏剧、音乐、舞蹈、服饰、书法、工艺美术各专题进行了分类研究,叙述全面
“天雨流芳”,此四字原是汉语,意为天降润雨,滋生万物,但如以纳西语发音,其意思却是“去看书吧”。本书集结了李霖灿先生多年涵泳艺术天地的系列文章,他以四十年老博物馆员的体验从中国文化中汲取智能,以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的方式,讨论了中国艺术史研究中最主要的几个门类,包括绘画、书法、陶瓷、雕塑以及云南么些族的生死观。借由“体物言志”的方式,向读者揭示生活与处世的态度,在书中,作者不仅循循善诱地引导读者如何欣赏一件艺术品,并且随时提醒大家:生活之中无处不蕴藏着艺术之关。
《上海屋里厢(汉英对照)》以本市20世纪建造的民居为对象,记录了本地房子、石库门里弄住宅、新式里弄住宅、花园洋房和公寓大楼中百余户居民的生活空间,给城市文化研究带来了一个新的观察视角,及一份难得的图像史料。
一、《上海音乐家协会音乐考级丛书:长笛考级曲集(2015版)》为1—10级和演奏级。1—4级每级均有音阶及琶音、练习曲四首、乐曲二首。5—7级每级均有音阶及琶音、练习曲三首、乐曲二首。8—10级每级均有音阶及琶音、练习曲二首、乐曲一首。演奏级乐曲一首。(含钢琴伴奏谱一份)二、考生应在专业老师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和能力,选择合适的级别参加考级,并练好本级别的全部曲目。三、音阶部分须用连音、吐音两种奏法,并按照标明的速度演奏。练习曲、乐曲要按照音乐术语的要求,熟练完整地演奏。四、考级曲目中有反复记号的,考级时不作反复。五、考级时,考官可要求考生演奏全部曲目,亦可选择让考生演奏部分曲目,并可在曲目的任何段落开始或结束演奏。六、报考演奏级的考生,必须已获得所报专业的十级合格证书,方可报考。考级时必
艺术作品是艺术思想的反映,什么样的艺术思想就会引发什么样的艺术作品。本书所说的“艺术思想”,主要包括人们对艺术表现主题的要求、作品形式与风格、意境的评鉴,和对创作技艺的欣赏诸方面。上述方面当然也牵涉到人们对“艺术”及“艺术作品”的功能性认识内容。在中国,艺术思想是在以血统为纽带的嫡长子继承制的宗法制度下形成、并发展至今的。在农耕经济的皇权制度历史时段下,艺术思想并不随朝廷易手、朝代更替而迅即改变,而是自有一个渐进渐变的过程:有的时候几种艺术思潮共存,但总有一个主流地位的思潮在起主导作用。而非主流艺术思潮与主流思潮之间总处于相互消长的地位变换过程中,在此过程中,艺术思想也发生了从简单到丰富的变化。其中由唐至宋,出现庶民出身的文人士夫群体,强化并赋“雅”文化予新观念;而元明以降
《粤港澳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研究》按内容归类为粤港澳经济合作研究、区域经济运行探索和中国经济特区发展与广东经济转型研究。书中的《粤港澳自由贸易区设想的提出》、《从经贸、投资角度比较珠江、长江三角洲的优势及发展前景》、《香港澳门践行CEPA的绩效对两岸经济关系影响分析》、《论新时期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粤港经济合作问题》等数篇论文,被《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全文转载。《关于新时期广东经济发展转型的若干思考》,被广东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评为广东改革开放30年优秀论文(2008年)。关于香港和澳门回归的两篇论文,先后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承办的香港、澳门回归十周年全球华人征文二等奖和一等奖(2007年,2009年)。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2015》主要分为两大部分:靠前部分为基本事实,设“时、地、人、事”四个专栏,搜集和记录2015年度中国当代艺术领域的各种信息、资料;第二部分是主题记载,追踪当代艺术动向,提供专题调查报告,收录2015年度富有代表性的艺术评论文章,呈现关照中国当代艺术现状和发展的多元视角。本卷专题调查新增当代水墨研究、新媒体艺术研究、性别专题、行为艺术研究等领域的综述,内容丰富,视角独特;同时,对艺术现象及诸多内在问题做了进一步的反思。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2015》主要分为两大部分:*部分为基本事实,设 时、地、人、事 四个专栏,搜集和记录2015年度中国当代艺术领域的各种信息、资料;第二部分是主题记载,追踪当代艺术动向,提供专题调查报告,收录2015年度富有代表性的艺术评论文章,呈现关照中国当代艺术现状和发展的多元视角。本卷专题调查新增当代水墨研究、新媒体艺术研究、性别专题、行为艺术研究等领域的综述,内容丰富,视角独特;同时,对艺术现象及诸多内在问题做了进一步的反思。
本书从温室气体减排和能源技术转化的视角出发,基于3E系统集成模型和多区域动态排放权交易综合模型理论,对碳减排行动的宏观成本评估、减排政策工具选择、内生能源效率改进背景下的减排分担规律和减排结构的演化、我国能效改进的减排贡献潜力、风能和光伏太阳能等代表性的非化石能源技术对传统煤电替代的减排贡献演变规律以及替代减排所带来的辐射强迫收益和温升收益,以及基于排放权交易机制在国家和区域层面对减排和技术扩散的差异化影响等一系列问题展开研究。
本书“以主题为经,以历史为纬,深描中国现代艺术理论史”。本书在中国现代艺术理论中,择取32个在我们看来比较重要的概念、论题和基本学科,统称之为“主题”。这32个“主题”分别是对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中几个最为常见、基础、核心的概念的史的研究;对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史中一些长期探讨或集中讨论乃至论争的理论问题的史的勾勒;对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中形成的一些最重要、最基本的艺术学分支学科的回溯、回顾与梳理。通过这样三个层次的“问题史”的描述,本书比较立体、整体、简略地描绘出一幅中国现代艺术理论发生、演化的“全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