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摄影史(1842-1860)(精)》由泰瑞·贝内特编著。《中国摄影史(1842-1860)(精)》次详尽叙述了自次鸦片战争末期(1842年)至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1860年)的中国早期摄影史。作者泰瑞·贝内特(TerryBennett)是国际著名的东亚摄影史学者,25年以来一直致力于收藏、研究日本、朝鲜和中国的19世纪照片,著有《日本影像档案》《日本旧影》《日本摄影史:1853—1912》《朝鲜旧影》等书,在美国、欧洲、香港等地访问讲学。在本书中,他综合游记、铜版画、照片等多种素材,共考证了40多位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在华活动的摄影师的生平和作品,援引了150多张图片,史料翔实、考据严谨。
本书是“中国摄影史”系列丛书的第二卷,记述了19世纪60和70年代在华活动的西方摄影师,对他们的生平和摄影活动进行了详细的考证。本书内容较卷更加丰富,共收录400余幅照片,很多资料之前都未经发表,为迄今对这一时期的中国摄影史研究详尽的专著。书中考证了逾80位专业和业余摄影师的生平活动,其中不少鲜为人知,一些照片的拍摄者首次得到确认。 “中国摄影史”系列丛书对自摄影术传入中国至19世纪末期在中国进行过摄影活动的摄影师做出了详细的考证和研究,极大地补充了国内在摄影史研究上的不足,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入选“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国家重点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规划。
本书是“中国摄影史”系列丛书的第三卷,通过14个章节的内容,讲述了1844-1879年间中国本土摄影师和照相馆的活动,对于摄影在中国的起源和发展、中国摄影的特点,以及分地域摄影活动等,进行了详细的考证,对于中国早期摄影版图的完整,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补充。 “中国摄影史”系列丛书对自摄影术传入中国至19世纪末期在中国进行过摄影活动的摄影师做出了详细的考证和研究,极大地补充了国内在摄影史研究上的不足,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入选“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国家重点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规划。
本书是著名摄影家王玉文近四十年工业摄影的作品精选。摄影家用手中的镜头,对所处的既艰辛多变又丰富多彩的时代,对身处这个伟大变革时代的人民,对这个时代辽宁工业发展变化的历程都做出了忠实的记录,让我们看到了辽宁老工业基地过去的辉煌、改革的阵痛、重新振兴的豪情;也让我们看到了辽宁人民,特别是辽宁工人阶级的奉献精神与奋斗情怀,更为后人留下了回眸历史的见证。
《365开开心心》是一本教你学会微笑的小册子,也许能做你的枕边书或早餐读物:为何不用微笑给咖啡加点糖呢?365日每日对着一张非同寻常或不可思议的图片做一点练习,让脸上的肌肉都动起来,然后用恰到好处的幸福感笑对人生。 《365冥想》为读图时代修习佛法的图书,在本书中,佛家权威代表人物如释迦牟尼佛以及各派高僧的格言会同精美的佛家图片以新的形式呈现给读者,读之令人振聋发聩。若能够做到每日阅读本书并进行思考,哪怕仅仅是片刻之功,你便可以片刻地远离喧嚣的尘世,也就有了专属于自我的片刻时间,可以去思考生活的本质和那些真正需要自己关注的问题。通过阅读本书,我们将真正认识到众生平等,而这个认识对我们在博爱和慈悲方面的修行来说必不可少。
仝冰雪编著的《中国照相馆史(1859-1956)》是作者十几年历史影像收藏和研究成果的精华呈现,全书从中国摄影早期的绝对拍摄主体――传统照相馆切入和分析,从照相馆的传入营业、本土化探索、与社会的关联互动以及多家知名照相馆的个案特点等方面,展示了中国特色的照相馆时代的影像,更呈现了世界摄影史中这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LEICA徕卡相机的传奇》几乎为读者讲述了关于徕卡的一切。该书特别为各位刚对徕卡相机产生浓厚兴趣,拥有甚至开始收藏徕卡相机的追随者而编写,本书是一册关于徕卡品牌和徕卡相机历史发展的参考书,丰富大家拥有徕卡相机的兴趣,也是一册特别为徕卡迷编写的中文原创“朝圣”手册,会是数码时代的徕卡粉丝们值得珍藏的中文原创徕卡书籍之一。 本书在初期部分详细的讲述了探索徕卡历史的旅程。从徕卡的诞生时间,起源地,到为徕卡付出卓越贡献的名人们的墓园,多重线索带领读者深度体会徕卡一路走来的历史。中间的部分章节则着重介绍了全面的徕卡生产线,让读者亲身体会,一部优质的相机是如何制造出来的。本书的后半段用了大量的篇幅,按生产发行的时间顺序,详细地列举了徕卡的每一系列,每一型号相机的性能及优点,读者还可以通过
尼康是家喻户晓的国际知名相机品牌,尼康公司成立至今整整100周年,本书通过作者的藏品和收集的尼康历代产品图片以及文字资料,及其详尽完整地讲述了尼康从光学仪器到专注于相机与镜头研发的成长历史,作为庆祝尼康成立100周年,让广大的相机爱好者能了解认识尼康辉煌历史,更适合尼康追随者收藏研究。
书对日本摄影史进行了梳理,透过摄影大师的作品,把日本摄影的面貌原汁原味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而这也是读者在阅读数本日本大师的经典文集之后,甚或之前,对全球的日本摄影更完整的必要认识。 第二册“日本摄影1969—1989”记录了日本当代摄影的变革时期。选取多位摄影艺术家的代表作和语录、思考随笔或访谈,向读者展示日本当代摄影家不断研究和吸收前卫新知,将其内化于摄影创作,从而使日本摄影进入繁荣时期,开始大放异彩的过程。选录的摄影家的作品及资料从1968年后的荒木经惟、森山大道直至1990年代之前进入日本摄影史的筱山纪信、北井一夫、石内都等,非常详尽。 文献式的梳理,让读者对日本摄影史的黄金日代有一个全景式的了解,意简言赅,洋溢文采的诠释与演绎,深化了摄影作为独立艺术类型的思想与意义。近百幅高质量的各
1976年,约翰 萨考夫斯基为威廉 埃格尔斯顿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其首次个展,也即现代摄影史上首次彩色摄影展览。本画册《威廉 埃格尔斯顿导读》借由展览之机首次出版,并成为埃格尔斯顿的首本画册,收录其早期的48张彩色照片,以及萨考夫斯基为其所撰写的一篇长文,该文成为后来者研究埃格尔斯顿所必不可少之参考文献。
这是一本收录奉年度中国摄影界发生的大事记的资料性工具书,随着岁月的流逝它将是一本历史文献。编辑《中国摄影年鉴》(2006-2007)是继1981年、1983年和1987年曾出版的三本年鉴的延续,其宗旨、内容和形式都有重大调整和突破。 该书本着客观和尽可能详细地收录摄影事件的愿望,以中国摄影家协会的立场和“兼容并包”的学术态度来编写,并以此为基本坐标;以具有代表性的“摄影事件”为经线,按时间顺序,展现各摄影领域的重大事件;以“获奖及展览作品、专业媒体推荐作品、摄影评论家推荐作品、本年度受市场欢迎的作品和年鉴来稿作品”为纬线标识出摄影文化空间中各个层面的关键记号;以“理论文章摘要”刻录年度摄影文化批评的思想轨迹;以多样化的“附录”及“年鉴编辑部推荐”等内容,描摹年度摄影文化全息图像,供大家参考。
摄影可以被看作一种艺术,但其存在也有赖于技术——光学、化学及电子科学。摄影对于工业、科研、商业与军事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同样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交流方式。本书不仅将摄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讨论其历史沿革和发展脉络,更是独树一帜地结合技术的演变,一时间为线索,以著名摄影师及其作品为血液,书写了一部立体生动的视觉摄影史。本书共分为8个章节,从19世纪20年代摄影术发明之初起,每20-30年为一个时间跨度,详细地介绍了摄影发展史。
《世界摄影大辞典》是同内外公认拥有权威性的摄影辞典,由专长辞典、百科全书出版的法国拉鲁斯出版社编著,对摄影术公布以来摄影相关技术、美学、人物、事件等进行了全面、详实、严谨的记录与评价,可作为摄影人学习摄影的专业工具书。 本辞典由当今最杰出的博物馆或图书馆管理员、大学教员、艺术史学家及摄影家编写,共收入1200个词条,按拼音字母顺序排列,介绍世界摄影的历史与现状:世界著名的专业摄影家或业余摄影家;各大摄影流派、门类与主题;摄影技术词汇;450幅世界著名的黑白与彩色摄影作品。
《中国摄影年鉴》每年出版一卷,记录本年度中国摄影发展大势,以及摄影人和摄影作品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市场价值以及对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推进作用。《中国摄影年鉴(2010-2011)》分拣了本年度的精彩内容,同时特别精选了本年度在中国举办的国际性和全国性摄影比赛获奖作品,收录了2010年中国摄影重要事件、中国摄影话题、有代表性的摄影展览、中国摄影产业概括、中国摄影大事记、理论文章摘要等内容,摄影产业突出摄影器材市场、摄影拍卖市场、摄影图书市场,涵盖了摄影业的各个层面。
中艺影像学校是国内知名的摄影培训机构,十余年来培养了数万名摄影爱好者和专业摄影工作者。本书作者王永亮是国内数码摄影后期讲师、中艺影像学校课堂讲师,对人像和风光摄影的后期修饰、调色都有着深入的研究,其摄影后期网络课程被收录到腾讯课堂精品合辑。本书根据作者中艺网校热门摄影后期课程《修图师》编写,不仅包含了网络课程的知识内容,还涵盖了网络课程中没有涉及的知识点,读者可以线上线下结合学习。全书共分3章。简要介绍了Photoshop 软件使用的基础知识;详尽解读了调色命令的应用,图层的内容介绍及人像和风光照片的修饰处理;第3章则进一步说明了辅助操作的知识、色彩的部分知识、图层的深入运用、选区的编辑、制作的知识。本书是为摄影后期初学者量身打造的一本Photoshop 摄影后期处理图书,以摄影后期的基础知识到进阶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