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时间为纬线,以各个艺术流派的艺术家及其代表性的作品为经线,回到历史现场,从史前时期的一把燧石手斧开始,围绕地中海这一世界西方美术的血脉初源,带你一路走过神秘的埃及、的希腊、光荣的罗马……直到光辉的印象派,及光怪陆离的现当代艺术。或做正面解读,或挖背后的故事,数千年“美”的往事,娓娓道来。 蒋勋先生用柔美、亲民的文字,借助“西方美术史”这一扇通向世界的窗口,使得我们眺望和浏览世界不同文化的“美”的观念、材料、技法,省思人类共同的“美”的向往与创造。
《黄宾虹画语录》按照黄宾虹的论画性质,分为画理、画史、画法及杂论四个部分,分别对照选辑文章、整理成册,介绍中国古典山水艺术的艺术内涵、黄宾虹在中国山水画方面的非凡造诣,以及他作品中的艺术价值,以此解构黄宾虹及其作品。
色彩,是人根据物体遇到并分解可见光所产生的知觉。色彩效果自然就与感情密切关联在一起。因为在生活中,我们常借色彩的能量来联想物体或事件的性质,快乐而高能量的色彩总与欢欣和嘈杂性的事件不可分割;低能量冰冷的色彩则令人联想冷静而理性的科学实验活动。我们还常用色彩把事件强调得富于戏剧性、以制造气氛。色彩唤起感情的力,可以用美学能量来表示。 色彩感觉的训练非常重要,因为客观的真实的色彩是看不到的,人们看到的不过是一种色彩关系(同时对比、继时对比、同化和简约)。故而,艺术设计师必须侧重于理解和研究色彩。一方面要经常综合感觉的效果,加强主观的个性的投入;另一方面要理解色彩的属性和体系,系统地把握多数色的世界。并通过客观的普通常识的配色训练,广泛锤炼自己的色感。
《安野光雅的七堂绘画课》是国际级绘本大师安野光雅在日本NHK电视台讲解“绘画与想象力”的内容集结。从趣味盎然的透视实验到知名画家的不凡技法;从童年时期的幻想回忆,到邂逅野花那惊人的美丽……安野光雅带着仿佛细数自家孩子的温情,以严谨而易懂的解说辅以丰富的实例,带领读者解剖绘画中的想象力流向,进而体会绘画最本真的仰赖——“真正的基础在心中,只要喜欢就好了”。 即便是毫无绘画基础的读者,也可在书中找到一个观察世界的独特视镜,登入绘画艺术的奇妙殿堂。
阿尼哥于1244年出生在尼泊尔加德满都帕坦城。1260年,阿尼哥带队抵达西藏萨迦寺,完成了黄金塔的建造任务之后,被爱国爱教大师、元朝帝师八思巴带到了元大都,举荐给元世祖忽必烈。当时,他担负大护国仁王寺、大圣寿万安寺等皇家大寺的兴建任务。
龙凤,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中国传统艺术中永远不会陈旧的装饰形象。《中国龙凤艺术》紧贴广大读者的需求心理,从传统中走出新路,以简洁生动的文笔,精美诱人的I蛩稿,分七个章节,讲述了龙凤的历代演变和艺术特色,龙凤的种类、形式和常见绘画方法以及它们的装饰运用。并从实用的角度,节录了700余幅有艺术价值的龙凤图稿,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编绘者创作的富有时代气息的新图。
闵靖阳十几年前从辽宁大学考到我这里攻读硕士学位,毕业后到鲁迅美术学院任教,数年后又考回来攻读博士学位。他的硕士论文是借用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哲学对中国传统的“意境”说进行新的解读,行文也颇有《林中路》的风格。我记得论文主旨似乎是说“意境”根本上乃在于“存在之澄明”——能使存在澄明之诗、书、画等便是有意境,否则便是无意境。这看上去果然比王静安的“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之说有新意。惜乎静安先生只读过康德和叔本华,未及读到海德格尔,否则《人间词话》大约会另有一说了。靖阳的博士论文是做清初画家恽寿平的画论与画作的,主旨还是“意境”二字。不过这一次靖阳的文风丕变,不再谈海德格尔了,而且不再引用任何西人的言论,俨然一位老学究在那里品画论学,字里行间透露出古拙之气,
本书分为“用笔”“用墨”“布置”等几个篇章讲解绘画方式,全是潘天寿的经验之谈。该书内容无思想性、政治性问题,框架结构合理、科学规范,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是读者了解潘天寿及其作品的重要材料。
《忆江南:湖山日历2018》是一本以江南为主题的摄影日历书。作者持续十多年观察、记录、拍摄浙江,尤其是杭州西湖,其摄影作品独具风格,很受欢迎。本日历所选的377张摄影照片,是从宋乐天持续十年观察、记录、拍摄江南的数万张照片中精选出来的。 这本日历书以宋乐天的摄影作品为主体,以风光、物候、市民生活为中心,按照四季流转配图,同时配有部分文字,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偏重文化介绍。它既是一本关于江南的摄影作品集,又具有日历的实用功能,还可以作为杭州四季旅游指南,兼具记事功能,可以满足读者多方面的需要。
《黄宾虹画语录》按照黄宾虹的论画性质,分为画理、画史、画法及杂论四个部分,分别对照选辑文章、整理成册,介绍中国古典山水艺术的艺术内涵、黄宾虹在中国山水画方面的非凡造诣,以及他作品中的艺术价值,以此解构黄宾虹及其作品。
扬州八怪是千年中国画长卷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以诗、书、画、印融会贯通,浑然一体,丰富了中国绘画的表现形式,并以金石书法入画,崇尚恣肆雄强的磅礴气势和朴茂奇崛之美,在艺术风貌上开一代新风,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海派及近现代绘画产生了直接和深远的影响。
“湖山艺丛”是一套现当代艺术大家谈思想和理论的丛书。这些艺术家不但在实践领域取得了极高的成就,而且勤于在学理层面深入探索,其思考多涉及各艺术门类的根本问题,所谈所论极富洞见。此次推出《黄宾虹画语录》《听天阁画谈随笔》《中国传统绘画的风格》《非翁画语录》,各册篇幅不长,但深入浅出,发人深省,堪称艺术领域的“大家小书”。《中国传统绘画的风格》是对中国传统绘画风格从原因到结果的深度探寻。先从地理气候、风俗习惯、历史传统、民族性格、工具材料等几个层次出发,细数独特风格创成的历程和原因,再详列中国绘画在表现方法上的具体特点,配以文中提及的中国画经典之作,以此呈现潘天寿的绘画观。
西班牙,一听到这个名字,人们就会与剽悍的斗牛士、奔放欢快的舞蹈联系在一起,也会想到阿尔塔米拉洞窟里1日石器时代的壁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2001年8月份公布的材料表明:当今,西班牙是“世界遗产”数目最多的国家,共有36处之多,位居世界。这个事实说明,西班牙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西班牙的印象主义油画家,帕勃洛·毕加索和他多变的艺术,霍安·米罗多彩的梦幻创作……本书都将给您娓娓道来。
以时间为纬线,以各个艺术流派的艺术家及其代表性的作品为经线,回到历史现场,从史前时期的一把燧石手斧开始,围绕地中海这一世界西方美术的血脉初源,带你一路走过神秘的埃及、的希腊、光荣的罗马……直到光辉的印象派,及光怪陆离的现当代艺术。或做正面解读,或挖背后的故事,数千年“美”的往事,娓娓道来。 蒋勋先生用柔美、亲民的文字,借助“西方美术史”这一扇通向世界的窗口,使得我们眺望和浏览世界不同文化的“美”的观念、材料、技法,省思人类共同的“美”的向往与创造。
《希施金画集》收集了近48幅作品,如黄昏?日落、在丛林中、森林里的磨坊、冬、松林黄昏?日落、叶拉布加镇附近的卡马河、波莱塞的沼泽、松林的早晨、森林风景和苍鹭、秋、白桦林里的小溪、杜塞尔多夫郊区景色等。
本书主要内容简介:这里,你可以与达?芬奇、毕加索、伦勃朗、凡?高……这些如雷贯耳的艺术巨匠直接交流,体味他们的心思,感受他们的美丽情怀。这里,你还可以与在艺术史上留下伟大印记的其他画家,在流光溢彩的静默中直面人生,感受艺术的真谛。诚然,400幅精品只是对绘画史浮光掠影的回顾,但它足以使你在不停歇的视觉享受中,完成一次精彩绝伦的艺术大旅行,将美轮美奂的艺术宝藏浓缩于心中。对于任何一位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感激生命的人来说,绘画无疑是最鲜活、最诚挚、最富感染力的心灵慰藉与感悟。怎样看待我们的生活,怎样认识美的世界,怎样感受人生的美好……艺术是属于所有人的,我们需要的只是一点点时间,不管是匆匆一瞥,还是细细品味,相信,这本图典会永远帮你留出这宝贵的片刻,享受艺术。
书中围绕文艺复兴以来西方近二十位艺术大师及其名作展开讨论,着重介绍了文艺复兴初期自乔托以来,经过“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十七世纪的伦勃朗、鲁本斯,到十八、十九世纪的近二十位画坛巨匠及其名作。讲解其艺术特点、绘画技巧,又辅以大师生平、时代思潮等内容,从艺术风格延至人格操守,行文生动洗练,深入浅出,形象解读,娓娓道来,紧扣每讲内容,或全貌,或局部,或对比,形象解读,感情表达,易于领悟,融文学、音乐、哲学、社会、时代于一体,给人以丰富而优美的精神享受。